从规模扩张到效能之争,量贩零食的供应链与资本暗战
中国休闲零食赛道正迎来一场由效率革命驱动的渠道变革。在3.7万亿市场规模背后,量贩零食以“多快好省”的极致性价比横扫下沉市场,彻底重构零食零售产业生态。
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的粗放式扩张后,行业已形成鸣鸣很忙集团与万辰集团的两强争霸格局——前者以低毛利、高周转的供应链内功持续领跑;后者以资本整合的外延式扩张实现规模增长,但在高负债、高费用压力下,多品牌整合协同亟待突破。
当前,这场以“让利”为核心的较量,已升级为供应链效率、资金周转能力及生态赋能水平的全方位竞争,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期逐渐迈入精细运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鸣鸣很忙凭借其卓越的运营效率与供应链掌控力,持续夯实龙头地位,万辰在不同路径上破局,两者将深刻影响万亿零食赛道的未来格局。
双雄鼎立,鸣鸣很忙领跑规模与营收
得益于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迁,量贩零食这一垂直品类零售业态崛起。而高频、刚需的消费属性,足以支撑起休闲零食广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行业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4-2029年年复合增速达5.8%;其中,下沉市场和专卖店增速领跑行业,预计24-29年专卖店CAGR将达11.14%,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105亿元。
量贩模式是专卖店渠道中的一种创新模式,专注于提供精选多品牌、多品类、多规格的产品组合。由于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快、好、省”的现实需求,有效破解行业痛点,量贩零食品牌得以迅速扩张。
根据新华网和欧睿数据,中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约8000家,飙涨至2023年10月的22000家,增长175%。预计到2025年,中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将再翻一番,有望冲至45000家。
2023年以来,量贩零食品牌整合加速。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双雄鼎立的竞争格局,其中鸣鸣很忙在门店规模、GMV及县域覆盖率方面均显著领先。
经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截至9月3日,鸣鸣很忙门店规模突破2万家。招股书显示,2024年鸣鸣很忙门店数量已突破1.4万家,在中国县城覆盖率达66%,GMV达555亿,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行业内另一巨头万辰集团门店数量也从2024年的14196家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5365家。
经营业绩上,鸣鸣很忙收入99%源于加盟店销售商品,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财报、Wind等,下同
万辰集团自2022年跨界进入零食量贩赛道,前期量贩收入较少。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23亿元,净利润2.94亿元;其中量贩零食业务实现收入318亿元。
从坪效来看,两家头部品牌坪效均在2万元/㎡以上。从单店收入贡献来看,企业收入除以平均门店数量(期初至期末的平均门店数),万辰集团2024年单店营收为336.01万元,低于鸣鸣很忙(单店收入贡献375.08万元)。
从SKU数量来看,零食量贩门店品类丰富,上新速度快,覆盖几乎所有零食饮料子品类,更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截至2024年底,万辰集团SKU数量超过2000个,鸣鸣很忙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商超的两倍。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品牌和规模优势持续释放,强者恒强。华安证券研报显示,当前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两强格局已定,竞争趋缓叠加规模效应提升,预计2025-2026年为头部阵营盈利能力提升加速期。
效率为王:内生VS外延谁更稳健?
作为国内量贩零食行业的“双雄”,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虽然同处一个赛道,但发展路径和核心策略有显著不同。分水岭已然显现,这或将深刻影响两家企业的长期发展。
鸣鸣很忙的成立源于2023年“零食很忙”(成立于2017年)与“赵一鸣零食”(成立于2019年)的合并。其发展更侧重于内部的深度融合、标准化运营和供应链的极致优化,追求有机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万辰集团起家于食用菌菇,2022年跨界进军零食量贩赛道,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持续并购整合了多个区域性零食品牌并逐步统一为“好想来”主品牌,快速进入并做大行业。其策略更侧重于借助资本力量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和规模。
高性价比是量贩零食的护城河之一。据国金证券研报,量贩模式在需求端采用低毛利率定价,走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路线,产品终端售价较超市或便利店低约7%-40%。
横向对比来看,2024年万辰集团(零食量贩业务)、鸣鸣很忙毛利率分别为10.76%、7.62%。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简化流通中间环节及降低成本,实现对供应链的重构,鸣鸣很忙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商超同款便宜25%。
与此同时,借助线下门店的规模优势,鸣鸣很忙通过AI算法实时掌握产品动销,精准联动仓储补货,极大优化库存周转,供应链管理效率堪为行业标杆。而这得益于鸣鸣很忙拥有中国休闲食品饮料专卖店中最大的数字化团队,具备覆盖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及门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
当然,较低的毛利率对量贩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行业竞争、下沉市场加密、供应链管理复杂程度提高等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鸣鸣很忙正快速迭代折扣超市模型,率先发布多个自有品牌产品,推动行业从性价比到质价比的跃迁。
再看万辰集团,通过合资控股,过去两年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总营收从2022年不到6亿元暴涨至2023年的93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247.86%至323亿元。
当然,这其中伴随着阵痛。2023年万辰集团出现0.38亿元的阶段性亏损,尽管2024年扭亏为盈,但Wind数据显示其当年整体净利率仅有1.87%,低于同期鸣鸣很忙2.11%的净利率。
究其原因,或与费用狂飙吞噬利润有关。财报显示,万辰集团2024年,销售费用14.31亿元,管理费用9.8亿元,分别是2022年的71倍与30倍。
与此同时,自2022年转型以来,万辰集团资产负债率已从43.46%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79.85%。就在今年8月,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购买计划,拟斥资13.79亿元购买南京万优商业管理有限公司49%股权,预计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上升至90.97%。
根据公告,此次并购意在实现公司业务的深度整合与协同,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运营效率,更好地攻坚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从中不难窥见,多品牌整合对万辰集团供应链协同带来的挑战。如何解决快速并购带来的高负债率和内部管理协同问题,已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比来看,万辰集团的根基,尚需要稳固。
财务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判断:在资金储备与流动性层面,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存在明显差距。
截至2024年底,万辰集团的货币资金余额23.8亿元,包含了2.4亿的长期的借款、9.6亿短期借款,剔除上述借款后现金余额11.9亿元;同期,鸣鸣很忙货币资金余额19.4亿元,剔除4.9亿借款后,现金余额14.5亿。
此外,截至2024年底,万辰集团的流动资产57.7亿元,流动负债51.3亿元,流动比率为1.1,净流动资产6.4亿元;同期,鸣鸣很忙流动资产61.1亿元,流动负债40.4亿元,流动比率为1.5,净流动资产20.8亿元。由此可见,资产变现能力及偿债能力方面鸣鸣很忙更强。
效率与周转的较量:持续让利底气何在?
零食量贩商业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直接和供货商的合作减少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并降低各层级的加价倍率,进而让利于终端消费者。
作为头部企业,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商业模式的基石就是“让利”,二者让利的路径基本上围绕“上游挤压+中游提效+下游规模”的组合拳展开。但由于二者基因和策略不同,具体实践的侧重点各有差异。其中,鸣鸣很忙凭借更强的供应链话语权和资金周转效率,实现更彻底、更可持续的让利。
凭借万店的庞大体量,量贩巨头通过聚焦爆款、精简SKU,将单品数量控制在1000-2000个左右,从而获得远高于传统便利店或单体零食店的议价权。而这其中,让利策略的关键一环,在于如何实现高周转。
为获得厂商信任、寻求长期合作、增强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零食量贩企业与上游采购一般遵循“仓库直发、现货两清”的方式,没有明显账期。从应付账款水平来看,2024年,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8.44和10.5天,后者支付供应商款项的速度更快,具备更强的合作吸引力。
于上游品牌厂商而言,零食量贩企业大规模的采购保证了其稳定的销量。公开资料显示,盐津铺子2024年来自鸣鸣很忙的收入占比跃升至23.69%,鸣鸣很忙成为盐津铺子的第一大客户。
此外,零食量贩存货周转快,资金回笼快。2024年万辰集团存货周转天数17.93天;同期,鸣鸣很忙存货周转天数11.6天,属于行业天花板级的存在。
高存货周转效率表明产品流动性强,整体未出现产品滞销、存货积压情况。对于加盟商而言,因为门店仓储面积相对较小,从公司仓库发货到门店后需要尽快产生动销回转,公司层面无法下压库存,因此加盟商回笼资金效率较高。
综上,量贩零食基于零售业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构建“厂商直采-集中议价-精简流通环节-让利终端”的价值链,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供应链效率提升所释放的利润空间,转化为加盟商的盈利能力提升和消费者的高性价比,同时为上游品牌厂商提供可预测的业务增长和收入来源,最终形成一个量贩零食品牌、供应商、加盟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共赢生态。
在这一过程中,鸣鸣很忙苦练内功,通过重构供应链提质增效,实现总成本领先,从而支撑了最极致的让利。万辰集团则更像是“资源整合者”,通过资本和外延式扩张的“外功”,快速扩大规模,再试图通过整合来提升效率,以期实现让利。
殊途同归,量贩零食的竞争终将回归供应链效率的终极较量——唯快不破者方可真正定义行业未来。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