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信显示事业部营销总裁刘为杰:中国显示产业的“反超时刻”|浪潮对话

2025年08月29日,17时18分49秒 科技新知 阅读 1 views 次

凤凰网科技《浪潮对话》出品

全球显示产业正迎来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当三星、索尼入局和展示其RGB-Mini LED技术原型机时,中国品牌海信正忙于将这项技术送入更多中国家庭。相比国际巨头此时的样机展示,海信的RGB-Mini LED电视已在今年年初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创造了超预期的市场反响,上市三个月销量即达同代产品一年水平。

“他们还在展出产品时,我们的RGB-Mini LED电视已经走进了全球用户家庭。”海信显示事业部营销总裁刘为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句平静表述背后,是中国显示产业的历史性突破:在被日韩企业主导数十年的高端显示领域,中国企业首次成为技术定义者。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技术反超,而是一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显示技术系统性革命。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海信显示事业部营销总裁刘为杰口中“跨代引领者”角色的兑现。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量产RGB-Mini LED的企业,海信通过自主掌控两大核心芯片,RGB-Mini LED背光芯片与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不仅率先破解了RGB-Mini LED的技术瓶颈,更以全链路创新推动技术的市场化落地。

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两颗芯片背后的“硬核”突破

RGB-Mini LED的技术革命,始于对传统背光结构的重构。

RGB-Mini LED的本质,是将传统单色Mini LED背光升级为红、绿、蓝三原色独立发光的多基色背光。传统Mini LED电视的背光多采用白色或蓝色的单色灯珠,需依赖荧光粉或量子点转换色彩,而 RGB-Mini LED 直接将背光升级为红、绿、蓝三原色灯珠,直接产生所需亮度和丰富颜色,无需量子点或其它荧光粉二次转换,实现更精准的色彩控制与更高的发光效率。

这个看似简单的拆分,却曾是行业公认的“死结”。刘为杰在采访中直言,RGB-Mini LED 的技术突破,核心就卡在两颗芯片上。

首先是RGB-Mini LED背光芯片。由于三原色灯珠采用不同半导体材料,老化速率与光效存在天然差异。若无法实现寿命与性能的均衡,长期使用后将出现色彩偏移、亮度衰减等问题。海信通过长达数年的材料实验与封装工艺优化,成功实现了三色芯片的寿命一致性与高发光效率等关键问题,为RGB-Mini LED的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更关键的是第二颗芯片全球首颗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传统Mini LED仅需“控光”,即根据画面明暗调节分区亮度,而RGB-Mini LED还需“控色”,即精确调配每个分区中红、绿、蓝三颗灯珠的发光强度与组合方式,以实现精准色彩还原。

“假设一台电视有5000个分区,传统Mini LED是5000个控制单元,RGB-Mini LED就是15000个,算力需求直接翻三倍。”刘为杰举例解释道,在显示高速变动的体育画面时,芯片每秒需完成数万次计算。

海信推出的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通过AI算法优化色彩映射逻辑,实现了每颗灯珠的独立控制。这款自主研发的芯片,成为RGB-Mini LED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色彩还原的关键。

正是这两颗芯片的协同突破,让海信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量产RGB-Mini LED的企业,真正掌握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话语权。

不仅要第一个做出来,更要第一个产业化

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为用户创造真实可感的体验升级。海信的领先,不仅体现在第一个做出来,更在于第一个卖出去。

2025年1月,海信在CES上首发RGB-Mini LED技术;3月,搭载该技术的旗舰产品UX系列在国内AWE正式发布并量产上市。短短三个月内,销量已相当于同代产品一年的水平。刘为杰透露,116英寸UX售价10万元,100英寸5万元,属于高端市场,但消费者的热情远超预期。

这种量产即热销的背后,是海信全链路优化能力的体现。除了芯片,从芯片到背光模组再到与国内面板厂合作研发的黑曜屏,海信RGB-Mini LED电视的色域覆盖达到BT.2020标准的97%,是目前液晶显示领域的最高水平。对比度较传统Mini LED提升30%,广视角达到178度,这让用户即便在客厅角落也能看清画面细节。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海信并未将这项技术困在高端小众圈层。“我们会通过终端量的放大,让技术普惠”,刘为杰表示,海信已完成产线改装与产业链优化,完全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随着三星、索尼等企业入局,整个RGB-Mini LED产业链产能将进一步释放,成本下降后将惠及更多消费者。

这种技术普惠的逻辑,体现了海信对技术价值的理解,好技术不能是空中楼阁。通过三原色灯珠的精准控制,RGB-Mini LED能耗较传统Mini LED降低20%以上,这与全球市场对“绿色家电”的需求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已将RGB-Mini LED与4K 170Hz高刷新率屏幕结合,特别针对体育赛事场景优化。2026年世界杯即将到来,大屏、高刷、真彩、临场感,正是球迷最渴望的观赛体验。刘为杰表示,体育运动需要大屏带来的震撼感,而RGB-Mini LED能让每一个进球瞬间都能丝滑呈现。

友商跟进,这是一次中国显示技术的全球时刻

年初海信一枝独秀,如今三星、索尼相继宣布布局RGB-Mini LED,市场格局正悄然生变。对此,刘为杰表示“自豪与欢迎”。

“我们很自豪,这是中国显示行业第一次领先于三星、索尼推出新技术。当他们计划展示时,我们的产品已经量产上市”。这种时间差,正是技术领先转化为市场红利的关键窗口。

这种中国企业领跑,国际巨头跟随的格局,放在十年前不可想象。长期以来,从CRT到LCD,从等离子到OLED,显示技术的话语权始终被日韩企业掌握。RGB-Mini LED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显示企业已具备定义技术方向的能力。

而友商的跟进,则意味着RGB-Mini LED作为下一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共识正在形成。刘为杰认为,越来越多玩家进入,说明这项技术已被高端市场认可。海信欢迎竞争,因为只有产业链做大,成本才能下降,技术才能普惠更多消费者。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标志着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重心,已从日韩主导的OLED时代,转向由中国引领的RGB-Mini LED技术赛道。

护城河何在?全链路能力与“少年心态”的双重驱动

RGB-Mini LED的领跑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中国显示产业的系统竞争力,“现在电视产业链大部分在中国,技术创新在中国,应用创新也在中国”,刘为杰表示。

以海信为例,从投资乾照光电布局LED芯片,到自主研发信芯系列芯片,再到牵头制定中国首个RGB显示技术标准,海信构建了一条覆盖“芯片、背光、屏幕、整机”,从底层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这正是海信能快速突破并量产RGB-Mini LED的底气。

这种系统竞争力的体现远不止于此。海信目前已形成三大显示技术路线,除了RGB-Mini LED,Micro LED已推出163英寸家用产品,三色激光显示通过“纳米光谱选择屏”技术将亮度提升至1000尼特以上。“我们不押注单一技术,而是让每种技术都做到极致。”这种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让中国显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拥有了更多选择权。

面对技术可能被模仿的风险,刘为杰认为海信除了全链路打通的能力,还有对技术执着且务实的团队。

“我们有一帮听劝、务实、又极具好胜心的研发和产品团队”。这种文化,使得海信既能坚持长期投入(如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芯片),又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如针对年轻用户优化交互体验)。毫无疑问,“少年心态”的企业文化将进一步强化海信在高端显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海信的软性护城河。

跨代引领者海信,从参与者到推动者

当被问及海信在RGB-Mini LED技术长跑中的角色时,刘为杰用了“跨代引领者”这个词。

“它让液晶显示从单色背光走向彩色背光,这是跨越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让中国显示企业第一次站在了规则制定者的位置。

正如刘为杰所期待的,未来若有人撰写一本全球显示技术简史,他希望海信被记住的是一个推动者:用更好的技术推动行业发展,服务更多用户。

从即将到来的IFA展的热闹到千家万户的客厅,海信RGB-Mini LED的故事,只是中国显示产业崛起的一个开端。当技术自主成为常态,当中国引领不再新鲜,这场由RGB-Mini LED开启的显示技术长跑中,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追随者。

通过RGB-Mini LED技术,海信不仅证明了自身的创新实力,更展现了中国显示产业的整体崛起,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从制造代工到创新引领,真正的领先,不是营销口号,而是技术自主、量产能力、用户体验与产业影响力的全面领跑。而海信,正以跨代引领者的姿态,书写属于中国智造的全球故事。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