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火终于烧到了医疗圈
文 | vb动脉网
当医疗资产批上区块链数字化外衣,企业该如何匹配这一浪潮?
近期,国内多家医疗企业尝试将自身资产通过RWA模式进行代币化发行,从而探索融资新路径。如7月底,华检医疗陆续发布多份公告宣布推进医疗创新药RWA交易所生态及配套稳定币体系;8月,翰宇药业、百诚医药和贝瑞基因也陆续宣布探索RWA模式应用。
企业公告探索RWA,图源企业官网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在2017年就已出现,最早是用于解决传统金融资产“流动性差”的金融工具,从早期将股票、债券塞入区块链到后来将房地产、新能源充电桩等资产进行数字化上链,直至2024年底,马陆葡萄RWA项目成功落地,成为国内首个农业品牌RWA项目。
如今,RWA的风吹到了医疗大健康产业。
据翰宇药业发布的公告,此次RWA项目的探索绑定的底层资产是管线的未来收益权,也就是翰宇旗下核心GLP-1管线未来收益权被转换为数字资产,然后被拆分成若干小份依托稳定币供全球投资者认购和交易,这样的模式让企业融资从“卖股份”转变成“卖权益”,实现了研发价值与资本市场价值链条的重塑。
当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者们还在实验室中探索下一个革命性分子时,一场深刻的资本与数字信任体系的变革已经悄然发生。
时间,RWA兴起的核心逻辑
今后是否不用再和时间做朋友?
RWA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医疗资产代币化,是一次从传统融资模式向权益期权化模式转变的尝试。如能走通,不仅能解决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有望通过技术驱动实现资本配置效率质的飞跃。
RWA的本质是希望用区块链和资产碎片化方式解决行业流动性枯竭的困局。
以医疗器械企业为例,由于传统的融资结构相对单一,而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双重属性,不仅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生产线复杂,且需通过多项严格认证。这就决定了械企必然会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和长期研发资金投入。尽管不如传统制造业如汽车产业那么“重”,但也算得上是“中重资产”模式。
医药行业虽然相对较轻,但动辄1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平均10年的研发周期和不到10%的成功率,使得每家企业都如高空走钢丝一般如临深渊。License-out模式的出现,让药企有了提前回收资金的渠道,但对Biotech而言并不足够,自身还将长期处于流动性枯竭的困局。此外,License-out模式中,海外药企对于管线估值的压价也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看到无论是器械还是医药,在传统融资模式下,过长的发展周期和资金回流路径加剧了企业运营风险。RWA模式的创新价值不仅在于保留IP所有权的基础上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快速回流的资金有望推动企业更快进入下一个阶段,从而缩短企业的发展周期。
此模式必然会对创新医疗企业形成天然的吸引力,只是这套打法对医疗企业的要求和过去以研发为主导的方式颇有不同。
什么样的资产适合RWA
RWA模式能够直观的检验医疗资产的成色。
目前,在香港地区被认可的RWA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固定收益类、可量化能源类、实物金属类和版权品牌类。其中,适合医疗资产的类别主要是固定收益类和版权品牌类。
据翰宇药业的公告,其RWA项目锚定的底层资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GLP-1相关产品。如与Hikma和Mullan合作享有50%分成的利拉鲁肽美国首仿药,和三生蔓迪合作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以及利用AI多肽芯片技术筛选出的GLP-1R/GIPR/GCGR三靶点受体激动剂HY3003(开发方向包括周制剂、超长效月制剂、口服制剂);其次是数十项在研管线;最后是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的供应网络。
另一方面,据翰宇药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2025H1营收5.5亿,同比增长114.86%;实现净利润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04.3%。也就是说,翰宇药业此次锚定的底层资产已产生或即将产生更多可预测现金流,具备稳定性收益的特点。
对企业而言,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并不容易,由于RWA模式面向的是社会大众,那么项目如何打动投资群体就是关键。翰宇药业作为首个吃螃蟹的,选择了大众耳熟能详的GLP-1项目为核心资产,不得不说是一步好棋,既有司美格鲁肽崛起带来的想象空间也省去了市场教育环节。
然而,能达到类似效果的项目并不算多,即便是近期爆火的PD-(L)1双抗,也会面临国产管线的激烈竞争,该如何操作才能让市场认可其前景?更何况还有为数不少的小众赛道。这些管线的市场空间相对大适应症来说,天花板较低。这些管线如果走版权品牌类资产的路子,那如何确定估值又是一大问题,RWA模式如何为这类资产进行赋能尚待观察。
从审批通过率和实施可行性来推测,适合RWA的医疗资产,应具有价值可衡量、能产生现金流、且在传统金融市场存在明显流动性或效率瓶颈的特点。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研发管线收益权(按临床阶段和市场空间定价)、医疗器械设备的所有权(耗材和服务收益、租金收益权)以及数据资产(如脱敏临床数据池),都可以成为RWA锚定的资产,但从实操角度来看依然存在很多模糊地带。
不管是研发管线收益权还是医疗器械未来收益权,相较可量化的能源资产(如每度电的价格)或是实物金属(稀有金属成熟的价格体系),都有估值不被大众认可的缺点。也就是说,要走RWA这条路,在研发能力之外,医疗企业尚需建设更多与之匹配的能力。
RWA模式倒逼企业能力升级
应对新模式,必然要构建新的能力。
简单来说,是否具有资产运营能力、金融工程与合规能力以及数据可信技术能力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走通RWA模式。
资产运营能力很容易理解,如何精准识别出真正能获得市场认可的资产,并进行公允、透明的估值,以合理的定价吸引投资者。过去,企业更多注重的是研发能力的建设,在这方面建设不足,然而在产业链上,有这样一个角色非常精通资产的估值,那就是投资机构。
RWA模式的出现虽然引入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作为现有生态的有力补充,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机构可以为这个新的生态提供诸多帮助,如和企业一起精准判断哪些管线、哪些阶段的资产适合进行RWA,提供专业资产筛选与估值服务、围绕不同资产设计的金融产品与流动性方案等。这样一来,也为投资机构新增了RWA的退出路径。
金融工程与合规能力则是需要建立一个合规的交易架构。
以当前在香港地区已经公布实施的项目为例,基于内地监管合规要求,现有内地企业赴港发行RWA的项目通常建立在“境内资产SPV+境外/香港SPV”双层SPV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链+交易链”的技术方式实现发行目标。
香港地区发行RWA项目的交易架构,根据公开信息收集整理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跨领域工程,大多数医疗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需要企业具备广泛连接外部合作伙伴如区块链技术提供商、交易所、律所、审计机构、托管方、等多个不同类型机构打交道的强大合作与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信息孤岛、整合资源建立起合规的新生态。
RWA发行过程中一些重要节点,据公开信息收集整理
此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能力。从整个RWA模式运作流程来看,信任的基础在于数据可信,如果只是将线下已有的数据转写上链,那么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则无法验证,现金流的流向也难以追溯,RWA生态的健康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以创新药研发为例,过程涉及临床前研究、提交IND、完成特定阶段临床试验、获得NDA/BLA批准、达到销售目标等多个涉及权益分配的环节,这些里程碑节点在传统模式下有明确的、可验证的达成标准,但如何转换到链上的同时又保证其隐私性,暂且没有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
比如链上能否实时、准确地记录真实世界资产的状态变化;收益分配、本金返还、违约处置、费用结转等资金流转能否自动执行、不可篡改且公开透明。如何去构建完善的可信数据空间以及智能合约的设计都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对医疗企业而言,这方面能力是过去业务发展过程中不会涉及的,特别是创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临床结果,或者是器械设备的阶段性收益,如何能够保证数据流或资金流自动上链?相较其他行业如新能源,医疗行业如何去做,还有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从此次翰宇药业与KuCoin平台的合作来看,KuCoin扮演的并非只是一个简单发行方的角色,而是一个辅助翰宇药业建设RWA生态的角色。比如资产的确权、关键里程碑转化为可编程收益权的链上映射、收益分配智能合约的建立和执行以及交易撮合等。
现阶段,中国医疗企业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桥角色帮助自己。就在前几天,杭州百诚医药也与香港地区金融科技及RWA服务提供商深石科技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医药产业与数字资产技术结合的RWA新型金融模式。
整体来看,RWA发行过程涉及复杂的法律合规、技术实现和金融运作。企业需要体现出自身的生态拓展能力。
RWA时代的“卖水人”
有的企业选择借助新生态融资,也有企业选择借助新生态转型。
如果仅仅把华检医疗对于RWA的探索看作是绑定其IVD设备未来收益权,那显然小看了其战略转型的野心。结合其近期发布的几则公告以及一些动作来看,华检医疗对于RWA模式的期望不止于此。
首先,华检医疗正在搭建“IVDNewCo Exchange”交易所,专注于创新药资产的代币化交易,并计划发行配套稳定币IVDDollar(IVDD),这一步的目的在于为医疗RWA项目合规地实现去中心化流动。
其次,华检医疗还在美国纽约成立全资子公司IVD GROUP,同步启动向SEC、CFTC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最后,华检医疗也在香港地区积极参与金管局稳定币沙盒计划,测试储备资产管理与跨境支付场景,为“稳定币发行、交易平台”双牌照的申请铺路。同时,因为香港地区监管对储备资产抵押有一定要求,所以华检医疗发布公告计划购买以太坊加密币用于建设以太坊储备金库。
围绕创新药知识产权变现这一核心诉求,华检医疗希望用以太坊作为底层资产来为RWA项目提供价值锚定,也会通过质押收益来反哺金库规模。同时,若能以两地的监管背书消除信任问题,那么这套打法的前景将相当可观。
华检医疗一上来就All in的态势打动了市场,自消息公布以来,股价涨幅超360%,更有早市开盘暴涨53.9%的时刻,市场似乎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从整个运作逻辑来看,华检医疗希望RWA服务于医疗产业链中形成闭环,无论是单纯的垂直行业稳定币、RWA+稳定币支付中台、抑或是离岸合规桥接服务商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
作为国内首批涉足RWA的医疗企业,华检医疗敏锐的捕捉到RWA模式对医疗产业的天然吸引力,并且判断出新的生态中需要一个“卖水人”的角色。和其他产业不同,医疗产业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按照此前RWA为其他垂直行业赋能过程中所得的经验无法直接套用,需要一个熟悉产业的企业来加速RWA模式的落地。华检医疗的此番出手可谓瞄准了问题的核心,未来能否凭借先发优势占据这一生态位尚待观察。
RWA在医疗行业的集中爆发并非偶然,这是底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紧迫需求之间形成的共振。与其说RWA是在构建新的医疗产业生态,不如说是RWA对医疗产业的赋能过程在倒逼企业升级自身全球化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面临全球市场的检验,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强大数据驱动内核、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并善于利用RWA拓展全球资本与协作生态的项目,将更有可能在效率与信任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