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净利骤降7成,这届年轻人不吃瓜子了?
曾稳坐中国休闲零食头把交椅的“瓜子大王”洽洽食品,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错愕的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归母净利润锐减73.68%,仅录得8864.16万元。
这份营收净利双降财报背后,是公司核心业务——葵花籽产品首次显露出增长动能不足迹象,收入下降4.45%,其毛利率也大幅收窄。被寄予厚望的“第二曲线”——坚果业务,非但未能挑起增长大梁,反而拖累业绩,收入下滑幅度超过核心业务,毛利率更是遭遇“雪崩式”下跌。
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既是内部核心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严重侵蚀利润空间,也是外部以零食量贩折扣店为代表的新兴渠道,正以颠覆性的低价模式重塑行业格局,而洽洽食品直接缺席了这场变革。
当曾经赖以成功的“大单品+大渠道+大品牌”模式遭遇瓶颈,洽洽食品苦苦寻的多元化转型与品牌年轻化努力,似乎也收效甚微,未能构筑起有效的护城河。这份财报暴露的问题,远比数字本身更为深刻。
净利润暴跌73.68%背后
洽洽食品2025年半年报中最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利润的崩塌。上半年,公司休闲食品业务综合毛利率为19.93%,相较去年同期大降8.52个百分点。毛利率是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直接体现,如此剧烈下滑,意味着公司的盈利基础被动摇了。
这一溃败直接传导至净利润端,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73.68%。公司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为葵花籽和核心坚果原料成本上升。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触及问题本质。对于一个拥有强大品牌资产的行业领导者来说,理应具备将部分成本压力向上下游转移的能力。洽洽食品选择独自消化绝大部分成本增幅,导致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这反映出了洽洽食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定价权的严重削弱。
面对新兴渠道和白牌产品的冲击,洽洽食品已经难以通过提价来维持利润,这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关乎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的议价能力问题。
葵花籽业务是洽洽食品的“压舱石”,贡献了公司收入的64.39%。然而,这块“压舱石”如今不稳固了。2025年上半年,葵花籽实现营收17.72亿元,同比下降4.45%;其毛利率更是从去年同期的28.6%骤降至20.93%,减少了7.67个百分点。
如果说葵花籽的下滑令人担忧,那么坚果业务的表现堪称灾难。作为公司“第二曲线”,坚果品类上半年实现收入6.14亿元,同比下降6.98%,降幅甚至超过葵花籽。更致命的是,其毛利率从去年同期28.72%大降13.95个百分点,仅剩14.77%。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14.77%的毛利率水平,在扣除渠道费用、市场推广等费用后,几乎可以断定该业务基本处于亏损边缘。洽洽食品试图通过坚果业务摆脱对单一品类依赖,进入更高价值的市场。但坚果赛道早已一片红海,不仅有三只松鼠等互联网品牌,新兴渠道中还有无数高性价比的白牌。
最终,这条被寄予厚望的“第二曲线”,不仅未能成为新增长引擎,反而演变成了一个消耗公司资源的“利润黑洞”。
从区域和渠道数据看,洽洽食品的核心市场——东方区和北方区,营收分别同比骤降24.76%和19.83%,可以说完全“失守”了。这两个区域是洽洽食品深耕多年的腹地,以经销商体系覆盖的传统商超、夫妻店为主。其销售额的断崖式下跌,直接印证了新兴零食量贩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巨大冲击。
不过,电商渠道和海外市场则呈现出增长态势,营收分别增长24.79%和13.18%。表面看,这似乎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积极信号。但深入分析发现,这种增长的“质量”并不高,电商渠道的毛利率仅为15.75%,是所有分部中最低的之一。
再结合良品铺子等竞对反复提及“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大背景,可以推断出,洽洽食品的线上增长很可能也是以高昂的流量成本和促销换来的,实际贡献的净利润微乎其微。这种用低利润甚至亏损的线上销售,去弥补高利润传统渠道的流失,更像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被动应对。
徘徊在新零售十字路口
洽洽食品惨淡的财务数据,是其战略滞后于市场剧变的必然。
当前中国零食行业最深刻的变革,无疑是鸣鸣很忙集团引领的零食量贩折扣店革命。这类店铺凭借“高性价比+高周转”、通过缩短供应链环节,向消费者提供比传统商超便宜的产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初,仅鸣鸣很忙的门店数就已突破1.5万家,2024年GMV高达555亿元。
年轻人纷纷涌入这些装修明亮、品类繁多、价格低廉的折扣店“一站式”采购,但货架上却很难找到洽洽食品的产品,这种缺位十分致命。洽洽食品不仅主动放弃了行业当前最重要、增长最快的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其似乎陷入了典型的“创新者窘境”。
洽洽食品的成功,建立在过去数十年间构建的庞大、稳定且层级分明的经销商网络上。这个体系在过去是护城河,如今却成了转型枷锁。要进入零食量贩渠道,洽洽食品必须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出厂价,但这会直接冲击现有价格体系。一旦低价产品在量贩渠道公开销售,传统经销商必然会要求同等待遇,这将导致洽洽食品在传统渠道的利润体系瞬间崩溃,并引发与合作伙伴的剧烈冲突。
洽洽食品面临两难:拥抱新渠道,可能摧毁赖以生存的旧体系;固守旧体系,则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新物种蚕食。
面对增长乏力的主业,洽洽食品也尝试过创新。从推出各种新奇口味的瓜子,到布局坚果、薯片等多元化产品线,公司投入颇多,但这些创新大多停留在对现有核心品类的微调和风味延伸上,缺乏真正突破。
反观行业成功案例,盐津铺子通过精准预判健康零食趋势,聚焦魔芋品类,成功打造出第二增长引擎,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三只松鼠在经历了几年的战略迷茫后,果断调整大力发展线下分销渠道,并all in抖音等内容电商,最终实现了强劲反弹。
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的成功说明,即便是行业巨头,也能够通过果断的战略调整和渠道变革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从洽洽食品这份半年报可以看出,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正被内部成本侵蚀和外部渠道革命的双重压力无情地瓦解。在由价格、效率和年轻化主导的新零售时代,这位曾经的“瓜子大王”处境正变得岌岌可危。若不能进行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深刻变革,这份财报很有可能只是其长期衰落的开始。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