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产业链震动:CATL锂矿停产与Albemarle智利工厂事件背后的供需博弈
(来源:储能世界)
一、全球锂资源版图与市场格局
锂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白色石油”,在电动汽车、电网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不可替代。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加快,锂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数据,2024年全球锂化合物需求约为110万吨碳酸锂当量(LCE),预计到2030年将翻倍以上。

在供应端,锂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盐湖、中国及澳大利亚的硬岩矿山。其中,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精炼加工国,也在锂矿投资方面积极布局海外资源。
然而,供应链的稳定性一直是锂产业的痛点。任何产地的突发事件,都可能迅速传导至全球市场,引发价格波动。近期,宁德时代与Albemarle先后传出运营中断事件,再次将全球锂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二、CATL江西锂矿停产:许可证到期引发的供应冲击
2025年8月10日,多家媒体援引彭博社消息称,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已暂停位于江西省的Jianxiawo锂矿生产,预计停产时间至少三个月。原因是该矿采矿许可证于8月9日到期,公司正在申请续期。
据行业分析,该矿产能约占全球锂碳酸盐产量的3–6%,在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地位。消息一出,广州期货交易所的锂碳酸盐期货应声大涨8%,触及涨停,中国与澳洲多家锂矿企业股价也出现两位数涨幅,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Pilbara Minerals等。
除了直接的供给冲击,市场还将此次停产与中国近期对锂行业过剩产能的监管联系起来。近年来,锂价经历了2022年的高位狂飙与2023年的快速回调,部分矿山因价格下跌接近盈亏平衡点。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生产中断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化库存、稳定价格,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全球供需匹配状况。
三、Albemarle智利工厂“酸管事件”:影响有限但警示意味浓
仅在两天后,8月12日,美国化工巨头Albemarle宣布,其位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大区的La Negra锂处理厂在上周发生“事件”后依然正常运作。公司强调没有人员受伤,生产与锂销售未受影响。
据智利当地议员透露,事件涉及一条酸性管道破裂,引发监管部门与劳动监察机构进场调查。虽然知情人士称问题仅限于一个储罐,属于常规调查范围,但这一事件仍引发了对锂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的关注。
La Negra工厂是Albemarle在智利的重要资产,主要处理从盐湖提取的锂浓缩液,生产碳酸锂与氢氧化锂。智利作为全球第二大锂供应国,任何生产环节的中断都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心理冲击。
四、市场反应:价格与情绪的双重波动
这两起事件的性质不同:CATL停产直接减少原料供应,短期推高锂价;Albemarle事件虽不影响产量,但增加了投资者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
从交易所表现来看,CATL停产消息发布当天,锂期货和相关概念股普遍上涨;而Albemarle事件公布后,公司股价仅小幅下滑至80.14美元,市场普遍认为其实际产量不受影响,因此反应相对温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锂价上涨更多是情绪驱动而非需求拉动。一旦供应中断问题解决,价格可能再次回调。
五、背后的供需博弈与政策因素
锂产业的价格波动,本质上是供需平衡变化的直接体现。供给端,矿山开发周期长且投资集中在少数企业和地区,导致供应具有脆弱性;需求端,新能源车政策、储能投资节奏、全球经济环境等都影响锂需求的强弱。
此次CATL停产虽为许可证到期的行政性事件,但背后也反映了政策调控的潜在作用。中国在锂行业的产能布局已显饱和,政府有意通过严格审批和安全环保要求,控制新增产能的释放速度。
而Albemarle事件虽为偶发性安全事故,却提示全球锂加工环节同样存在运营风险。智利近年来推动国家对锂产业更深度的参与与监管,这也可能影响外资企业的生产运营策略。
六、未来展望:价格、投资与供应链安全
短期来看,CATL矿山复产进度将直接影响锂价能否维持高位。如果停产超过三个月,且市场库存不足,价格上涨压力会加大。但从中长期看,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的新项目投产将逐步增加供应,或对价格形成压制。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两起事件提醒了锂资源投资的双重风险:一是行政与政策风险(许可证、监管政策变化),二是运营与安全风险(设备故障、事故停产)。企业在全球布局时,需要在资源获取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
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电池制造商和整车厂可能会加速多元化原料采购,减少对单一产地的依赖。同时,回收利用与新型提锂技术(如地热卤水提锂、黏土提锂)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降低对矿山开采的绝对依赖。
七、结语
CATL与Albemarle事件虽在性质与影响上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再次凸显了全球锂供应链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锂资源不仅是经济议题,更是战略议题。未来,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在追求高增长的同时,正视供应安全与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我们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不希望我们转载您的作品,请和我们联系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