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测:PromptPilot,字节跳动的“提示词工厂”
下面的情景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
当满怀期待地给AI大模型下达指令,比如“帮我分析一下这周的股价走势”。
等待数十秒后,得到了一份空洞无物,只有数据罗列的通用模板,令人大失所望。
转念一想,不应该啊,之前看过的短视频里介绍AI都和点石成金一样:
有的人能用AI在朋友圈、小红书和微博上追逐时尚潮流生成爆款文案;
有的人能用AI生成胜过资深程序员编写的高质量代码;
有的人能让AI充当各领域内的行业专家,随随便便来一份分析报告都不在话下;
同样是AI,天差地别的结果。
不同的AI大模型之间能力存在差距,这是事实。
但造成这一差异的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使用AI的方法,也就是提问的方式。
我们注意到,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加速AI大模型应用普及,各大厂也在“提示词工程”上下大心思。PromptPilot,便是字节系的大模型提示词解决方案平台。
以其为样本,本文将就“提示词工程”与字节系的“提示词工厂”,一探究竟。
01
提示词的演进过程
人与AI沟通的媒介,即为提示词(Prompt)。
有人会问:“写Prompt不就是打字提问吗?”
非也,这是一门学问。
这门学问在AI诞生至今的短短几年内,已经经历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飞速进化。
简单了解一下提示词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帮助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工程化”的思维。
Stage.1 “魔法咒语”时代
这是最早期的阶段,但也是大多数人目前所处的阶段。
使用AI大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并无两样,就像最初大家在使用GPT3.5时,只需要随意抛出问题,就可以把AI当作百科全书使用。
这个阶段的提示词特点也很鲜明,“一问一答,简单直接”。
当然,使用效果也有些靠运气。对于一些需要思考、推理或创意的任务,AI的回答时而惊艳,时而平庸。
Stage.2 “启蒙与引导”时代
此后,AI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研究者和“高级玩家”们发现,AI就像一个孩子,直接下命令,它有时根本听不懂。
但如果给AI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最终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这一阶段,诞生了两种里程碑式的AI使用方式:
一是示例学习:在向AI正式发文之前,先给出范例,让AI进行模仿;
二是思维链路:不是直接生成最终答案,而是像做中学数学题一样,必须把过程写清楚,最后给出解答。思维链路的出现,使AI在计算、推理和逻辑类任务中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因此,这时的AI ,虽然本质上只是一段早已编写好的程序,但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可以教导和启发的学生。
Stage.3 “系统化工程”时代
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AI产品五花八门,其能力已经达到“逆天”的水平。
简单的小技巧已经无法有效驾驭AI,是时候设计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且可复用的方法来更加有效地利用AI了。
因此,不论是LLM应用开发平台,还是各家厂商最新版本的AI大模型,如果让它们自动生成提示词,都已经不再是零散的指令,而是采用一个包含角色、背景、任务、规则、输出格式和限制等元素的结构化框架。
其目的也很简单,让AI的输出稳定、可控、易于复制。
02
提示词工程
“提示词工程”是什么?
AI给出的回答是:“一门设计和优化提示词的科学,旨在更有效地与大型语言模型进行沟通,从而引导它们生成更准确、更相关、更高质量的输出结果。”
如前文所述,提示词的重要性源于”Garbage In, Garbage Out”原则,AI模型的输出质量直接取决于输入提示词的质量。
优质的提示词,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有效减少AI出现“幻觉”的概率,使其回答更加贴近现实和用户意图。
同时,提示词有助于发掘AI的“潜力”。相比简单的指令,提示词工程可以让AI实现更多功能,比如编写代码、市场分析、创意生成等更加复杂、更加抽象的任务。
此外,用户还可以对AI的回答添加格式、语气、长度等约束条件,灵活地调整答案的展现形式,同时节约调试时间。
对于编写提示词的方法,Gemini 2.5 Pro给出了名为R.O.L.E.S.的法则,这里选择构建工作流时使用的实例:
R - Role(角色):你希望AI是谁?
这是AI使用者在编写提示词时最容易忽略的一步,因为我们常常上来就直接把问题抛给AI。通过赋予AI一个具体且专业的角色,能够激活它在该领域的知识库,使其回答更具深度和专业性。
例如:
# 角色
你是一个顶级的金融数据分析师,能够解析用户的请求,并为后续的数据库检索程序准备一份精确的数据需求清单。
O - Objective(目标):你想完成什么核心任务?
用户需要清楚地告诉AI最终目的是什么。不要担心语言过于繁琐,AI“听不懂”的是短句,而不是长难句。任务越明确,AI的行动路径就越清晰。
例如:
# 核心任务
你的任务是分析用户关于“谷歌”(别称:Google)的指令"{{query}}"。你的最终输出不是直接回答用户的问题,而是列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我们的财务知识库中检索的**所有基础数据字段**。
L - Limit&Constraint(限制与约束):有哪些规则必须遵守?
AI作为一个自由创作的作家,输出方式向来是不拘一格。要想获得准确的结果,就必须对其加以限制和约束,包括但不仅限于风格、语气、字数、禁止事项等等。
例如:
# 输出要求
- **严格遵循格式**: 严格输出由`键:值`对、逗号`,`和分号`;`组成的字符串。
- **纯净输出**: 不要包含任何前缀、解释、引号、空格或任何其他多余的文字。
- **空处理**: 如果指令与谷歌的财务或市场数据完全无关,输出NO_QUERY`。
E - Examples(示例):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例子?
如果用户的要求比较复杂或独特(比如某一个细分领域),那么提供给AI一个具体的例子会是比较高效的沟通方式,这有助于让AI迅速理解用户期望的格式和风格,而不是通过多轮对话让AI不断去尝试。
例如:
# 示例
* *用户说*: "谷歌的收入和市值是多少?"
* *你的思考*: 用户直接要“营业收入”和“市值”。这是基础指标。
* *最终输出*: 营业收入,市值
S - Steps(步骤):完成任务需要分几步?
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就轮到之前提过的“思维链路”出场了。一次把任务灌输给AI通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但如果能引导AI按照步骤思考和执行,就可以大幅提升输出结果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例如:
# 步骤
首先判断用户指定的财务指标是否能够从给定的财报中直接获取;若不能获取,再根据计算公式获取相关指标;最后分析该指标的含义。
对于上面这套法则,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第一,提示词的编写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上面的五个部分可以按需修改;
第二,给出的例子中可能包含{}、**、<>等符号,这些符号也是提示词工程中的小技巧,每种符号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可以把一个纯自然语言的段落转变成一个类似于“程序”的指令集。
03
字节的“提示词工厂”
在明确提示词的编写流程后,就该思考这套方法的实用性了。
很明显,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步骤,工作量已经接近于写一篇作文。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使用提示词让AI完成任务,而写提示词恰好就是一项任务。
因此,我们可以再偷个懒,干脆让AI把提示词也帮着写完得了。
字节在6月推出了一款名为PromptPilot的产品,是面向大模型应用的全链路优化平台。
平台介绍中提到,该产品不仅可以提供精准、专业、可持续迭代的提示词,还可以覆盖大模型开发从构想、开发部署到迭代优化的全过程。
该产品免费试用至2025年9月11日,链接:https://promptpilot.volcengine.com/home
眼见为实,下面我们来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主界面UI看上去很简洁,功能主要有三个:Prompt生成、Prompt优化和视觉理解Solution。
由于本篇文章主要讨论提示词相关内容,因此只介绍前两个功能。
图:PromptPilot使用流程图
对于没有提示词编写经验的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生成结构化的提示词:
图:生成提示词界面
任务描述并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表达清楚就好,也不必担心描述不够精细,后面还可以进行调整。
这是平台生成的初版提示词,虽然尚不完备,可能与用户的详细需求仍然存在差异,但其效果已经远比使用短句给AI下达命令要好。
接下来,需要验证这份提示词的效果究竟如何。点击“验证Prompt”进入调优环节:
图:选择调优模式
PromptPilot提供了两种调优模式,评分模式类似于“简答题”,需要用户填写分数、评价意见(可选)和理想回答(可选),GSB比较模式则类似于“选择题”,需要用户对答案进行比较,并给出Good、Same和Bad的判断。
提示词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提过很多次,因此更推荐选择评分模式。
图:调优界面
选择评分模式进入调优界面后,需要进行几项设置:
首先,如果用户觉得提示词无法满足需求,可以使用“一键改写Prompt”。
然后,在提示词中可以看到熟悉的标识{{AI_NEWS}},表示这里需要填入相关领域的AI新闻。点击“填写变量”,将新闻内容粘贴进去即可。
PromptPilot还提供了一项很贴心的服务:AI生成变量内容。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新闻,就可以让AI现编一条。这个功能在不需要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能帮上大忙,快速构造数据集就靠它了。
不过,我们需要真实新闻才能发布文章,而有些聪明的模型可以识别出虚假的新闻,因此这里还是不要使用AI生成变量内容。
最后,在模型回答窗口中可以自由选择大模型版本,其中DeepSeek和豆包的部分版本免费。
这里,考虑尝试一下豆包的新模型:Doubao-Seed-1.6-Thinking,开启深度思考功能。
完成上述设置后,点击“保存并生成模型回答”,平台会调用选择的模型,按照给定的提示词开始编写文章。生成文章后,需要点击“添加至评测集”。
只靠一篇文章是无法衡量提示词质量的优劣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评判。
图:评测数据集界面
与前面的操作相同,我们需要把新闻粘贴至评测数据集中的AI_NEWS一列。
点击“生成全部回答”,模型开始编写对应的文章。
评分同样可以由AI完成,点击“智能评分”-“AI评分标准”-“生成评分标准”即可获得一套较为详细的评分标准,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或是直接使用。
开启智能评分功能后,AI在文章编写文章后会自动生成评分及理由。需要注意的是,智能评分功能并不完善,经常出现全是满分的情况,而这样的评分对于调优Prompt没有意义。
当然,这个环节也可以由我们手动完成,主观的评阅意见能够使文章的风格更接近于理想中的状态。但新闻数量较多时,人工评阅的工作量还是有些过大。
这个时候,就又轮到“老朋友”工作流登场了。
既然PromptPilot是火山引擎的工具,而大模型我们又选择了豆包,因此工作流我们也选择字节系的Coze进行开发。
图:AI生成文章评分工作流
工作流的结构很简单,开始节点接收两个参数:news(原始新闻)和article(AI生成的文章)。
大模型节点用来进行评分,同样将上面两个参数作为输入,并开始编写提示词。
既然研究AI,当然提示词也要让AI来生成。需要注意的是,适当提高文章评分的区分度,有助于提示词的优化。
因此,我让AI生成了一份评分标准,并告知需要严格评判产生区分度,并生成了对应的结构化提示词。
图:AI评分提示词|
提示词编写完成后,大模型节点的模型同样选择豆包·1.6·深度思考·多模态。
现在,只需要运行工作流,把新闻原文和AI生成的文章粘贴进去就可以得到评分及打分理由,完成后粘贴到PromptPilot中即可。
最终,数据集包含36条新闻及对应文章,开始进行提示词的智能优化。
图:智能优化界面
可以看到,平台推荐的数据是50条以上并给出理想回答,但这并非必须。只有评分是必须项。
智能优化环节花费了约17分钟,迭代了28次,结果如下:
图:智能优化结果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份优化后的提示词,相比上一版提示词增加了更多任务描述和细节。
下拉该页面还可以看到根据新的提示词生成的文章,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但还请不要忘记,提示词工程并非到此而止,而是可以继续通过添加数据、评分和理想回答的方法进行下一轮优化,直到它能够完全满足需求。
至此,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套标准化的用于优化提示词的方法。
而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强化学习。
04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AI,在不同人手中会产生天壤之别?
答案正是提示词工程——与AI高效写作的艺术与科学。
它并非计算机行业的专利,而是未来人们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
掌握它,意味着驾驭AI,拥有放大自身价值的能力。
然而,知易行难。“知道”结构化提示词的重要性,与“做到”在每次向AI提问时熟练运用,中间还存在一道不那么容易跨越的鸿沟。
坦诚地说,字节跳动当前版本PromptPilot远非完美,也绝非终点。
请不要指望它能一键生成满足所有精细化需求,同时还拥有绝佳效果的“神级”提示词。
在面对较为复杂或创新需求的任务时,我们会清楚地感受到它提供的框架仍然有所局限。
同时别忘了,它也有一定的使用门槛,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去配置、去适应。
但与此同时,这也揭示了PromptPilot的核心价值:它并非“答案机”,而是“思维矫正器”。
在学习和使用PromptPilot的过程中,它强行打破了我们用大白话随口一问的惯性。
它的结构化编辑器更像是一个“思维脚手架”,也许本身并不美观,但能保证搭建出的建筑地基稳固、结构完整。
而它的存在,能够帮助那些面对AI聊天框总是无从下手,或是因AI输出质量不佳而苦恼的用户,完整从0到1的初次跃迁。
它的目标用户,并非那些随手写出上百字的复杂指令的提示词工程师,而是每一个希望告别低效提问,着手建立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的“学生”。
最终,在熟练掌握思维模式后,我们可能不再使用PromptPilot,但已经具备了与AI高效对话的底层能力。
而这,正是AI时代真正的通行证。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