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2025年07月30日,15时44分08秒 国内动态 阅读 5 views 次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新华网武汉7月30日电(连迅)一个不起眼的换热器,“唤”出百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湖北大冶市换热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集群协同创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速发展。2024年,这个集群聚集产业链企业192家,总产值超过16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8%。

深耕细分领域,县办企业变身“小巨人”

“小到以克计的航空器件,大到百吨级的石化装备,我们能生产2000多种换热器。”近日,走进位于大冶市大冶湖高新区的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这里生产火热,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董事长伍佳元介绍,迪峰公司产品已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发电机组,并且50%以上的产品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配套。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迪峰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新华网发(大冶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换热器又称“工业用空调”,是传热、导热、散热的一种热能交换器件。在工业领域中,设备在适合环境和温度条件下才能高效工作。

迪峰公司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一家农机电动机县办企业,改革开放后完成公司改制,开始扎根换热器这一细分领域。随着换热器市场需求扩大,迪峰公司一些职工纷纷走出去创业。一夜之间,黄石兴起20多家换热器企业。

“大家共抢一碗饭,伤害自己也伤害行业。”伍佳元说,为了避免陷入同行“内卷”,迪峰公司建设企业技术实验室,研发新产品,另辟新赛道。

早年国内换热器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关键核心部件被国外公司垄断。经过多年攻关,迪峰公司成功解决船用柴油机增压空气冷却器等“卡脖子”技术。公司还参与制定、实施相关国家标准,加速国产化替代,顺势抢占全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迪峰公司生产的大型换热器。新华网发(大冶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船用柴油机增压空气冷却器等“高精尖”技术转化为国内行业成熟产品,迪峰公司主动将这些产品市场份额缩减到不足10%,将精力投入到空分压缩机等新产品研发。这些年,迪峰公司创新不断,陆续进军航天航空、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围绕“双碳”背景持续攻坚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

创新引领让迪峰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20年入选工信部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迪峰公司先后参与8项换热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拥有各类专利及相关知识产权100余项,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协同创新,崛起换热器产业集群

在迪峰公司带动下,一批换热器产业链企业纷纷开展技术创新,蓬勃发展。

大冶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创始团队成员来自迪峰公司。斯瑞尔公司凭借成熟技术和过硬产品质量,迅速在换热器行业站稳脚跟。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斯瑞尔公司厂区航拍。新华网发(大冶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斯瑞尔公司技术副总张丽芳介绍,在传统制造行业,由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支撑,中小企业很难有底气开展科技创新,最稳妥方式就是争取在成熟市场中积累成长。随着“老大哥”迪峰公司让出赛道,这让斯瑞尔公司等企业加速赶上,并迈步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斯瑞尔公司深耕空分压缩机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绿色高效翅片式气体换热器,在同等条件下产品寿命比同行高出15%至20%。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0%,创下近年新高。公司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高等院校建立技术战略合作关系,在换热器研发上不断攀登高峰。

同样在细分领域称雄的,还有高耐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其研发的发动机液冷换热器,清洁度指标严控在50毫克以下(远优于200毫克的行业标准),颗粒度小于0.4毫米,耐油压突破20公斤,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这家企业生产的换热器成为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数据中心备用发电机组的“隐形卫士”。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大冶:换热器“唤”出百亿级大产业

斯瑞尔公司工人在组装换热器。新华网发(大冶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大冶市换热器产业已形成以迪峰、斯瑞尔等为引领的产业集群,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电站、航空航海等行业。集群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形成梯度发展、协同并进的良好生态。

持续迈向价值高端,两年再增百亿元产值

大冶市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汇聚资源要素,稳链固链、补链延链、兴链强链,推动换热器产业持续迈向价值高端。全市换热器企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推广运用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天网平台,大冶市引导换热器企业积极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共享武汉创新资源,完成需求对接66项。大冶(武汉)离岸科创中心5家换热器企业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攻克“卡脖子”难题15项。换热器产业集群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20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

大冶市积极推进换热器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目前,全市换热器企业已完成33家数字化转型项目验收,企业数字化诊断覆盖率达86%。大冶市培育国家智能制造优秀示范场景企业1家,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4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7家。

深化开放合作,大冶市推动换热器产业集群外向型发展。现在,迪峰换热器成为通用电气、英格索兰、西门子、瓦锡兰等2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指定换热器供应商。2024年,集群产品出口额达到60亿元。

(来源:中证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