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平安基金宣布8月底关停APP,直销渠道成运营压力来源
又有公募基金宣布关停APP。
近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基金”)公告称,将于8月31日将“平安基金”APP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公司官方网站和“平安基金”微信服务号。
这已不是第一家关停APP的公募基金,自信达澳亚基金2019年9月率先终止APP运营以来,一场中小公募的移动端撤退悄然开启。近年来,APP关停潮已从百亿级公募蔓延至千亿级公募。
“APP的流量低、留存少,且维护成本较高是这些基金公司下架APP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员表示,部分基金公司会选择倾斜资源,依靠第三方销售渠道给予助力获客,毕竟砸品牌做运营还是费钱费人力的。
华东一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马太效应下,中国公募基金的分化不仅体现在管理规模上,也体现在APP运营上,一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无法承担高昂的投入,服务客户的能力与销售触达范围都十分受限。
6000亿级公募下线APP
7月26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公司将于2025年8月31日将“平安基金”APP移动客户端(含安卓客户端和iOS客户端)的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公司官方网站和“平安基金”微信服务号。
公告内容显示,投资者可以登录公司官方网站或在微信内搜索“平安基金”微信服务号,使用APP同一账户信息,办理基金开户、交易和查询等相关业务。届时,公司将暂停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如有恢复运营计划,将另行通知。
对此,平安基金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提升客户体验,实现跨平台(安卓、IOS、鸿蒙)功能体验一致性,将平安基金APP业务迁移到微信端。同时,PC端的功能完整保留,功能覆盖APP现有功能。
官网资料显示,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金13亿元人民币。从股权架构来看,目前平安基金有3家股东,分别为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大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亚盈湾旅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依次为68.19%、17.51%、14.30%。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平安集团。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公募机构中排名第19位;从基金类型来看,固收类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规模为5808.36亿元,占比高达88.55%;而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则为543.64亿元,其中规模超1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仅4只,规模不足5000亿元的“迷你基”达41只。
第三方代销渠道挤压直销生存空间
直销渠道已逐渐成为中小公募运营压力的来源。自2019年9月信达澳亚基金因业务调整率先终止信达慧理财APP运营以来,一场中小公募的移动端撤退悄然开启。
随后,APP关停潮从百亿级公募蔓延至千亿级公募。国寿安保基金、财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长盛基金等多家公募相继终止旗下移动客户端运营。北信瑞丰基金、长安基金等也关闭了网上交易平台。
2025年6月,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暂停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如有恢复运营计划,将另行通知,并将于2025年7月14日将“前海开源基金”APP的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前海开源基金”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截至2025年6月末,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037.39亿元。
基金公司业内人士指出,运营一款直销APP,需要基金公司每年至少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投入成本,而且要在平台的开发建设、运营维护、迭代更新等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内部支持。“主要还是看维护网络直销平台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具备经济性。”
“第三方代销平台更像是销售各家基金产品的‘大超市’,可供我们任意对比与挑选。”有个人投资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平常不仅仅买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倘若都选择它们各自的直销平台,就需要下载非常多的APP,或者是订阅多家公募旗下的微信公众号,这就大大降低了挑选产品时的便利度。
“会争取保留自己的直销阵地。”不过,沪上也有多家中型公募内部人士回应道,对基金公司来说,直接向投资者销售基金,不仅省了第三方渠道成本,不需要去迎合第三方销售平台的规则,还能形成属于自身的客户资源沉淀。
与此同时,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APP等基金公司自有渠道是探索深度投资服务模式创新的大本营,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还能反哺代销。“长远来看,基金公司在直销的投入只会更聚焦,渠道定位也会从‘以产品销售为中心’转向‘以投资者盈利为中心’。”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