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释永信,终于“塌庙”了
文 | 高见pro
第三个坎
少林寺里的气氛变得微妙。
“方丈的房子被绿色隔离板围起来了,什么也看不见,钉得死死的。”游客小麦注意到7月27日这一天少林寺的变化。往常拿着二维码教学收费的武僧不见了,卖药的门口摆着的桌子也收起来了,甚至导游多了不少讲解素材......
几个小时前,一张蓝底白字的图片在网上疯传,内容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携34人潜逃美国被拦截”。随后开封警方辟谣此图片“系伪造”,少林寺给出“等官方消息”“不清楚”等模糊回应。
确定性消息终于来了。在27日晚8点,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确认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产,及严重违反戒律,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通报
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若罪名成立,释永信宗教生涯至此终结。
事实上,之前释永信就险遭两次“塌庙”:一次是在2015年,另一次在2022年。
2015年7月25日,署名“少林寺知情人士释正义”发布网帖称:释永信有双户籍,私生活混乱,包养情妇并育有私生子,侵占少林寺资产,转移股权至个人名下。
释永信弟子释延鲁等人也对其进行实名举报。一份“通奸笔录”更是爆出释永信与女商人多次发生关系致对方堕胎。
这次举报事件是释永信私生活与经济问题的首度爆发。释永信对负面舆论采取“官方澄清+冷处理”:本人未公开回应,少林寺于次日声明“恶意诽谤”,后以“交由法律处理”为由回避追问。
登封市纪委联合宗教部门调查后,否认了释永信的经济问题,称其月薪仅700元,并澄清“私生女”韩某恩为收养孤儿,亲子鉴定证实无血缘关系;“双重户籍”系早年政策漏洞,已注销。
未消解的公众质疑,为后续危机埋下伏笔。
2022年,释永信迎来他的第二次危机。少林寺经过多年发展达到“宗教资本化”的高峰。同样达到高峰的还有外界对少林寺财务不透明和释永信的消费争议。
身披16万元金丝云锦袈裟,佩戴千万级佛珠,名下15辆豪车,与释永信的“月薪700元”形成强烈反差。
这一年,少林寺关联公司豪掷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这一大手笔让外界再次关注到,年收入超12亿的少林寺,资金流向未公开审计。此外超700个注册商标,18家关联公司,释永信80%持股更是将个人侵占寺院资产的质疑声拉高。
对此,释永信的对策为“合理化解释+股权切割”。释永信称,“袈裟为文化交流定制”“豪车系政府奖励”,强调商业收入用于“寺院维护、文化传播与慈善”。
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22年4月份紧急变更股权。释永信退出持股,中国嵩山少林寺持股增至100%,试图切割释永信个人与少林寺的商业关联。
释永信曾任职的10家企业,商业性质的5家全部注销,仅保留了显圣寺、空相思等非商业性质的5家为正常状态。不出意外的话,释永信在这5家中也会消失。
释永信任职信息
来源:天眼查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谈及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但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在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17家公司中,除了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目前为存续状态,有12家注销,1家吊销。
少林寺对外投资的公司状况
另外有3家企业少林寺进行了退出:少林寺持股70%的河南沅翰实业有限公司,持股30%的北京少室阳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5%的君合印象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前两家退出时间为2022年,后一家为2019年。
换句话说,在2019年和2022年,少林寺就已经收缩,对名下公司进行了退出和批量注销。即便是少林欢喜地,也曾在2022年9月新增注销备案,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但不知何原因,目前仍显示存续。
释永信个人和少林寺在商业上的极度收缩,似乎也换来了释永信的再一次平安落地。第二次风波舆论批其“背离佛门清修本质”,但却未触发司法调查。
前两次危机看似“度过”,实则在公众信任账户上持续透支。此次刑事调查由管理机构直接通报定性,少林寺从“被动澄清”转变到了“主动切割”,释永信没能迈过第三个坎。
出访?!
“财”和“色”,在过往多年中不断给释永信带来污点,但却未能让他掉下神坛。那么这次为什么就掉了下来?
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实质原因在于“出访”。
有消息称,释永信在未提前向相关部门报备或获得批准的情况下,于今年2月去了FDG会见了XXX。“释永信真是飘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有很大话事权?”
若FDG之行属实,释永信或面临“违反宗教事务条例”的追责。截至发稿,相关部门未发布任何正式声明,最终结论仍待官方通报。
释永信确实是个“出访”爱好者。他对三个科技公司的出访,使少林寺一度被调侃为“赛博佛祖”。
2023年11月初,释永信率团来到Meta美国旧金山总部,发表主题演讲《禅宗遇到AI》。
在演讲中,释永信详细阐述了禅宗思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汇点。他认为禅宗强调通过个人修行提升觉悟的境界,而AI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辅助修行者检索相关经典,解答疑惑。但AI却不能具备禅宗所讲的觉悟心性。
他还提出了对未来合作的愿景:希望禅宗智慧与AI能有更多互动,特别是在少林文化方面,携手搭建交流平台。
在这次出访中,少林寺武僧团进行了表演,临了还向Meta赠送了“三教九流盘”。有现场人士注意到,表演的武僧有一部分来自当地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因为“他们的手机都是英文界面”。
时间再往前推,2014年3月17日至24日期间,释永信带领僧团赴美国访问,参观了苹果和谷歌公司。
在谷歌总部,释永信安排少林武僧表演功夫,体验了谷歌智能眼镜、谷歌地图等产品,并形容谷歌“氛围动感、生活化,像少林功夫”。
在苹果总部,释永信与苹果CEO蒂姆·库克探讨了少林禅修、武术和养生文化,特别提到少林功夫可缓解“低头族”的颈椎问题,库克表示兴趣并邀请少林寺使用iTunes平台传播佛法。
释永信表现出探索科技与佛法结合的兴趣。他认为互联网本质是“促进沟通的工具”,针对“僧人使用科技影响修行”的质疑,他表示“出家人应用智慧把握工具,不为外界所困”,并强调不怕少林寺成为网上寺庙,鼓励手机拜佛等新形式修行。
一个小细节,在出访Meta,被问到最喜欢的成语时,释永信回答:我想是“阿弥陀佛”,因为它是给予人们光明和智慧的意思。
魔王波旬对话释迦摩尼佛
很多人把少林寺当景点,但释永信将少林寺当商业起点,下了一盘更大的棋。
自主持少林寺事务以来,释永信的贡献与争议均围绕“宗教文化复兴”与“商业化扩张”两条主线展开。
1987年,释永信接手少林寺,主持寺院事务。
1996年,少林寺注册官网域名(早于腾讯、阿里创立)。
1998年,成立中国佛教界首家商业公司“河南少林实业”,开启企业化运营。
1999年,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出版《少林功夫》等专著。
2001年,创建中国首个寺庙官网,公开《易筋经》《洗髓经》等秘笈。
2008年,设立“河南少林无形资管公司”,通过14家子公司涉足影视、旅游、茶业,形成控股集团架构。同年开淘宝店“少林欢喜地”;
2015年,以1950万元购澳大利亚土地,打造“少林村”项目,跨界地产被批“借文化之名炒地皮”。
2021年,试水抖音直播带货。
2022年,成立“铁嵩科技”竞拍郑州地块,后退出个人持股,转向幕后资本操控。
文化IP运营上,少林寺注册700余商标,覆盖功夫鞋、禅香等45类商品。在今年4月份,注册了“少林潮”商标。此外,成立少林书局,合作拍摄纪录片《百年少林》,授权游戏《少林传奇》,仅在2010-2020年IP授权收入就超2亿元。
在旅游与体验经济上,少林寺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门票收入3.5亿;禅修体验、武术培训衍生收入1.2亿,占年总收入30%;单场报价50万美元的武僧团全球巡演基本达到200场/年。
打造海外商业化网络方面,少林寺在150多个国家设立200余个少林文化中心,采用分级会员制,普通会员年费300美元,VIP会员2000美元,仅洛杉矶中心年收入超300万美元;海外开设“少林主题餐厅”“少林瑜伽馆”,年品牌授权费达千万美元级。
可以说,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宗教机构罕见的商业生态。
他将传统文化IP转化为多维度消费场景,将濒临湮灭的古刹变为年入十亿级文化综合体。在传播路径上创新,用IP授权、海外分寺实现传统文化全球化,影响远超宗教范畴。
但核心矛盾在于:寺院方丈变身“CEO”,缺乏透明监督机制,权力集中导致商业化成果沦为个人牟利工具。
当商业与信仰边界不断消融,会发生什么?
释迦摩尼佛将要涅槃时,魔王波旬对释迦摩尼佛说:“在未法时代,我的魔子魔孙将穿上你的袈裟,进入你的庙堂,腐化你的信众,毁坏你的戒和法,但不说你的法。”
佛陀听后流泪,沉思良久后对波旬说:"末法时,我将率弟子脱掉袈裟,穿上便衣,走出寺庙,进入坐世,红尘亦是庙宇,家庭即是道场,一世修成。”
众僧泪下。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