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扫货ETF逾2000亿元,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径各异
今年4月,A股市场波动加剧之际,中央汇金、中国国新等“国家队”相继出手增持ETF等权益资产。随着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其具体增持路径与规模浮出水面。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家队”主力通过ETF渠道大举买入,估算投入资金超2070亿元。
同时,在二季度先抑后扬的修复行情中,基金经理则通过调仓把握结构性机会,超过半数主动权益基金提升了股票仓位。其中,明星基金经理对调仓方向进行了一定调整,如张坤坚定逆势加仓白酒个股,刘格菘重点加码港股并增配非银金融与新消费,葛兰则聚焦创新药领域,同时减持了部分中药、器械及服务个股。
“国家队”斥资超2000亿增持ETF
今年4月7日,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随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相继宣告出手,增持包括ETF在内的中国股票资产。
随着基金二季报出炉,这些机构的具体调仓动向浮出水面。以目前规模最大的宽基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定期报告显示,“机构1”在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增持3.63亿份、108.74亿份,持有规模由去年底的266.21亿份增至378.58亿份,其持有该基金份额占比从去年末的29.78%提升至40.26%,晋升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而“机构2”持有规模不变,仍为去年底的356.55亿份。
结合年报数据穿透可知,“机构1”正是中央汇金全资控股的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资产”),“机构2”即为中央汇金。按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中央汇金资产上半年买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金额约436.57亿元。
以此类推,不只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中央汇金资产在二季度还重点加仓了9只宽基ETF。第一财经初步统计显示,其二季度增持的ETF包括华夏沪深300ETF(92.88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84.29亿份)、华夏上证50ETF(81.83亿份)、南方中证1000ETF(56.55亿份)、嘉实沪深300ETF(55.4亿份)、华夏中证1000ETF(38.05亿份)、南方中证500ETF(33.66亿份)、广发中证1000ETF(25.13亿份)、富国中证1000ETF(8.6亿份),10只产品合计增持份额超过585亿份。
此外,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新投资”)增持了1.22亿份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按照二季度区间成交均价来估算,中央汇金资产增持上述10只产品的资金合计约为2024.73亿元,而国新投资约为1.01亿元,合计为2025.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汇金资产在一季度已小幅增配了其他3只千亿级别的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5.02亿份)、华夏沪深300ETF(1.57亿份)、嘉实沪深300ETF(1.17亿份);国新投资同期加仓2.56亿份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按一季度区间成交均价计算,这部分增持金额约为46.92亿元。至此,上述“国家队”在上半年买入ETF的金额已达2072.66亿元。
随着“国家队”等多方资金持续注入,相关ETF规模迎来显著扩张。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3月底时的规模为3387.19亿元,而6月底时,这一数字已经为3747.02亿元,单季度增长了近360亿元;易方达、华夏、嘉实旗下的沪深300ETF产品则分别增长213亿元至378亿元不等。此外,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以及南方、华夏旗下的中证1000ETF的规模均增加超百亿元。
基金经理调仓路线图
今年二季度,A股市场在“国家队”增持、多重政策利好提振下,走出先抑后扬的修复行情,其间虽经历数次小幅回调,但市场情绪有所回暖。记者翻阅二季报数据发现,基金经理们在持仓结构和聚焦方向上进行了一定调整。
整体而言,大多数权益产品的权益仓位较一季度末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Wind数据显示,在有最近两期数据的4441只主动权益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中,约57%的产品在二季度选择提高股票仓位,其中有38只产品将仓位提高了三成以上。
以嘉实红利精选A为例,该产品的股票仓位在二季度中提高了近77个百分点。作为一只去年末成立的产品,其基金经理陈黎明和刘杰在季报中明确表示,在二季度利用市场回调的机会增加股票仓位,完成建仓动作。
从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操作来看,他们也调整了自己的持仓。如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在食品饮料行业整体遭遇减持的情况下,逆势加仓了多只白酒股。他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对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等四只白酒股均有增持。
张坤在季报中表示,理解由于投资久期的不同,投资者在同一个公司上作出相反的判断十分正常。从长期投资者的维度,首先悲观预期会在某个时刻被打破,一个标志是长期国债收益率不再维持在与经济发展前景不匹配的低水平。
“虽然我们难以判断具体的时点,但是投资上判断什么发生比判断什么时候发生要重要得多。”在张坤看来,总体来看,其持仓公司的估值已经反映了未来盈利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预期,低估值叠加可观的股东回报的保护,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时,另一位百亿基金经理刘格菘则重点配置了港股资产,行业层面加大了对非银金融、新消费等方向的关注。如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前十大重仓股中,前四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包括加仓25.66%的小米集团-W,以及新进的泡泡玛特和香港交易所。此外,新晋上榜的还有非银金融板块的新华保险、中国平安。
作为上半年的热门板块之一,创新药也获得了不少基金经理增持。以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为例,其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半数为创新药个股,不仅加仓了超四成科伦药业,百利天恒、信立泰、百济神州等则新进前十大。而中药板块的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医疗器械板块的迈瑞医疗,医疗服务板块的爱尔眼科则不见身影。
对于创新药板块的增持逻辑,葛兰在季报中详细阐述:创新药领域,双抗、ADC等前沿技术管线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与海外跨国药企就多个品种达成授权合作协议,首付款及交易总金额再创新高;国内创新药海外临床数据逐步披露,数据趋势与国内一致,显示临床研究质量可靠,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提升。
在她看来,三季度,创新药领域看好全球合作深化与重要临床数据披露预期。国内企业在ADC、双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已成为跨国药企管线布局的重要伙伴,后续仍有多个品种存在海外授权预期。被跨国药企引进的国产品种在全球多适应证开发持续开展,相关海外临床数据将逐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