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超15%,大股东减持套现加剧顶部担忧
7月16日,A股银行板块显著承压。
截至收盘,29家上市银行股价下跌,厦门银行(601187.SH)、齐鲁银行(601665.SH)跌幅超2%,贵阳银行(601997.SH)、渝农商行(601077.SH)跌幅居前。此番调整发生在板块累积较大涨幅之后,市场对银行股短期过热的担忧进一步升温。
前一日,中国人寿拟清仓杭州银行(600926.SH)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若实施完毕,这家持股16年的财务投资者将彻底退出杭州银行股东行列。
Wind 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申万银行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5.20%,42家A股上市银行年内悉数录得上涨,其中厦门银行、浦发银行(600000.SH)、青岛银行(601187.SH)等区间最大涨幅更超30%。然而,在市场情绪高涨、股价持续攀升之际,部分银行遭大股东减持套现,引发市场对阶段性顶部的担忧。
对于后市,业内人士观点不一。部分观点认为,尽管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但整体韧性较强。加之近期政策推动保险资金强化长周期考核,有望提升银行股的红利吸引力,支撑板块后续表现。但亦有较多声音提示短期过热风险。他们指出,快速上涨已显著消化银行股的估值潜力,叠加重要股东减持等信号,短期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年内股东增减持分化
7月15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人寿拟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清仓其持有的杭州银行全部5078.94万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0.7%。此次减持系中国人寿自2021年以来的第四次减持。据业内人士分析,若此次减持完成,中国人寿在过去16年的投资中累计投资回报率预计将超过180%。
杭州银行在公告中指出,中国人寿此次减持是基于其资产配置需求。中国人寿将根据监管政策、市场情况以及公司股价等因素决定是否实施本次减持计划。
同样选择高位减持的还有长沙银行和齐鲁银行的股东。6月23日,长沙银行公告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规划,拟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原始股份,该行年内股价涨幅已达18.53%。7月13日,齐鲁银行亦披露股东重庆华宇集团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减持6043.81万股IPO前取得的股份,该股年内累计上涨14.03%。
当然,还有大部分上市银行股东选择增持。在杭州银行股东层面,新华保险于6月10日完成对澳洲联邦银行所持3.3亿股股权的协议受让,斥资43.17亿元晋升该行第四大股东。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年内已有12家不同类型银行机构获得股东加持,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邮储银行为代表,股份制银行涵盖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城商行则包括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区域性银行。
短期市场走势有分歧
伴随银行板块年内持续走强,市场对估值压力的担忧正逐步升温。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股大幅上涨已显著推升估值水平,截至7月16日,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已降至3.8%左右,较去年同期的5.01%大幅收窄,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估值中枢同步上移,中证银行指数市盈率(PE)攀升至7.4倍,创下2018年4月以来新高。
此外,银行基本面压力与估值走高形成对比。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行业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当季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约1.58%,持续运行在1.8%的行业警戒线下方,反映出传统存贷业务盈利空间持续收窄。
方正证券近期研报指出,当前银行板块净资产收益率(ROE)已跌破10%关口,主要受信贷增速放缓和净息差持续承压双重拖累。
市场分歧在股价与基本面背离中持续扩大。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经历多轮上涨后,银行股的估值潜力正被快速消化,当前安全边际较年初明显减弱。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尽管股价表现与行业基本面存在阶段性偏离,但未来投资策略更需关注边际改善信号:负债成本优化趋势延续、资产收益率逐步趋稳、资产质量保持韧性需更加重视。
“未来行情将更多取决于个体银行的真实业绩兑现能力。”业内人士强调,在净息差未见实质拐点、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投资者需从资产质量、业务结构等维度精挑细选,重点布局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优质银行,避免盲目追涨。随着估值修复动能减弱,银行股或进入业绩验证驱动的新阶段。
长期仍具备配置价值
尽管短期估值压力引发市场担忧,但多家机构对银行股的长期配置价值仍持肯定态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业资产质量具备持续修复空间,板块红利投资逻辑仍将延续。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肖凤群近日撰文强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凭借其稳定的分红能力和低波动特征,仍是优化投资组合的关键工具,对稳定净投资收益率、平滑权益资产波动具有战略意义。
市场对估值修复进程的认知正趋于理性。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银行板块的基本面预期稳定,银行股息对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吸引力提升。因此,对于配置型的长线资金而言,银行股高股息与稳健属性仍有吸引力,随着保费收入增长,增量资金有望继续流向银行板块。因此,若银行板块进一步调整下探,或可逢低布局。
“银行股全面见顶的条件并不具备,但普涨时代已经结束。”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指出,未来板块将呈现“强者恒强”格局:区域优势突出(如成都银行)、零售转型领先(如招商银行)、股息率稳定(国有大行)的标的仍具配置价值;而净息差低于1.5%、对公贷款占比高且区域经济承压的银行,可能面临估值修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