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哨】一家AI相關企業赴港!瑞為技術有哪些看點?原創
【IPO前哨】一家AI相關企業赴港!瑞為技術有哪些看點?
原創
日期:2025年7月16日 上午10:01作者:雲知風起 編輯:Lily
2025年以來,AI依然是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概念之一,美股市場的英偉達(NVDA.US)已經漲破4萬億美元,港股市場的阿里巴巴-W(09988.HK)也有著亮眼的表現,A股市場的AI概念股更是遍地開花,寒武紀-U(688256.SH)仍在相對高位徘徊。
而就在近期,港股市場又迎來了一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廈門瑞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為技術」)依據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向港交所遞表,華泰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擔任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視覺AI公司來了,英特爾、中信是股東
瑞為技術自2012年啓程,在AI視覺賽道上穩步快跑:2013年率先推出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分析算法,搶佔技術高地;2015年攻堅智慧安全駕駛輔助模組,為傳統車載設備製造商插上AI翅膀;2016年再推商業AI視覺模組,給傳統商業信息屏幕製造商注入智能基因;到了2025年,瑞為技術開始研發機器人產品,包括行李轉運機器人。
經過10多年深耕發展,瑞為技術AI業務版圖覆蓋商業、貨運、民航等多個領域。其中,民航AI產品實現2/3千萬級機場覆蓋,並服務全國1/3民航機場。
時至今日,瑞為技術已經成長為一家面向企業客戶提供視覺智能技術和產品的人工智能公司,可以提供一繫列視覺感知、視覺認知及視覺推理智能產品,並深度應用於民航、商業空間及貨運物流等場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收入計,瑞為技術在中國民航企業視覺智能產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8.9%,並在中國商業空間企業視覺智能產品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7%。
在瑞為技術發展過程中,公司已經獲得數輪融資,涉及多家知名機構及企業,包括英特爾(INTC.US)、綠地控股(600606.SH)、中信證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8月,瑞為技術獲得了D輪投資,其投後估值達到26.19億元(人民幣,下同)。
業績表現有亮點,但隱憂值得注意
在行業持續發展的同時,瑞為技術的業績也取得了進步。
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瑞為技術實現收入分别為7836.3萬元、2.42億元、3.95億元;年内利潤及全面收益總額分别為-1.28億元、-3257.7萬元、828.8萬元。
可見,瑞為技術近年的業績表現有一些亮點,雖然公司的視覺智能產品目前處於商業化的相對早期階段,但其收入錄得持續增長,並且已經於2024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隨著業績扭虧為盈,瑞為技術的造血能力也逐步恢復。2022年至2024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為-6454.1萬元、-6335.5萬元及1431.8萬元。但投資者需注意,儘管2024年實現正向現金流顯示出顯著改善迹象,其現金流的持續波動仍暴露了財務穩健性的潛在隱憂。
瑞為技術在招股說明書中亦坦言,公司正持續在快速增長的企業視覺智能產品市場擴展業務規模及運營範圍,並保持對研發的重大投入,因此短期内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公司無法保證未來能持續實現盈利或避免虧損。
從收入結構來看,瑞為技術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部分:AI+民航、AI+商業及AI+貨運。2024年,這三項業務實現的收入佔年度收入的比重分别為57.9%、24.5%、17.5%。
此外,瑞為技術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投資者留意。
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佔年度總收入的比重分别為40.3%、59.1%及73.6%。其中,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佔年度總收入的比重分别為14.7%、24.0%及31.7%。
與此同時,2022年至2024年,瑞為技術的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年度總採購額的比重分别為36.9%、43.3%及68.7%。
不難發現,瑞為技術對五大客戶及五大供應商的依賴都比較重,這或許容易導致公司業績出現波動。
而且瑞為技術稱,公司不與主要客戶訂立長期合約。無法保證客戶將定期繼續購買公司的產品或解決方案,甚至根本不會再次購買。
瑞為技術還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面臨與客戶或關聯方延遲付款及違約相關的信貸風險。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分别為3448.5萬元、1.75億元、3.07億元。
近年來,瑞為技術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金額增長非常快速,且佔收入的比重很高,一旦不能收回,或會對業績造成衝擊。
現金流銳減,募資投往這些方向
再來看瑞為技術的現金流情況,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734.3萬元,而2024年末時為5467.8萬元,下降幅度非常大,此次的赴港IPO對公司有重要意義。
而根據招股書,瑞為技術擬將募集的資金用於:研發能力及增強產品供應;建立生產基地包括購買土地、建設設施、購置生產和檢測設備;尋求潛在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提升業務發展及營銷能力以及拓展海外銷售渠道;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誠然,瑞為技術基本面尚有不足的地方,但此番IPO募集資金的安排,暗藏其擬通過資本手段加速成長的野心:既聚焦「技術+產能」的競爭力鍛造,又兼顧「國内深耕+海外拓展」的市場佈局。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昨天
- 【IPO前哨】又一「老大」赴港上市,瀾起科技有何看點?
- 前天
- 【IPO前哨】估值超20億!普祥健康有哪些點值得關注?
- 7月11日
- 【IPO前哨】掃描全能王撐起200億市值,合合信息暗藏風險?
- 7月11日
- 一圖解碼:龍旗科技遞表港交所 智能產品ODM巨頭 增收不增利
- 7月11日
- 【IPO前哨】估值超10億美元,商米科技有何來頭?
- 7月10日
- 【IPO前哨】背靠四維圖新+滴滴,四維智聯IPO是突圍還是續命?
- 7月10日
- 一圖解碼:凱樂士赴港IPO 智能場内物流機器人專家 虧損收窄
- 7月10日
- 【IPO前哨】鎂伽科技闖關港股:業績連增,現金流隱憂暗藏
- 7月9日
- 【IPO追蹤】四年半來首次!今日港股IPO市場五箭齊發
- 7月9日
- 藍思科技首日掛牌,現表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