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有利于两国和世界|专家热评
在两国元首通话精神指引下,中美于6月9日至10日在伦敦举行经贸会谈,就落实通话共识和日内瓦会谈成果达成原则一致。双方确认的“伦敦框架”核心内容包括:中方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据多家外媒报道,截至7月4日,相关企业已接到美国商务部通知,美方已恢复EDA软件、乙烷及部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对华出口。中方则同步依法加快稀土等战略资源出口许可审批。这一进展打破了此前因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僵局,也标志着中美通过对话协商可以获得双赢的突破。
从日内瓦磋商“关税休战”到伦敦框架的达成与落实,是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变局的重要姿态调整。这个过程表明,1)中美双方尽管存在深刻分歧和激烈竞争,但两国互相依赖的事实不容忽视,更不容忽视的是中美经贸关系背后50年形成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这是中美经贸磋商从日内瓦到伦敦的基础逻辑。2)谈判磋商是解决分歧的唯一正确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双方有智慧也有能力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3)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习近平主席在6月5日的元首通话中以 “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 为喻,强调 “排除干扰、稳定大局” 的重要性,也得到特朗普总统的积极回应,这是中美达成伦敦框架的重要推动力。
中美经贸关系尽管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例如,美方在AI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封锁尚未解除。回顾今年以来中美贸易冲突的历程,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而反观美国“对等关税”的实施,并未给美国带来实际好处。4月9日关税生效后,华尔街随即出现抛售潮,债券市场也出现动荡,企业和消费者均面临“关税困境”,“对等关税”逻辑不仅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重构风险,也迫使特朗普宣布暂停三个月实施关税。特朗普设定的90天关税期限将至,美方给相关贸易伙伴发出的信函将会对全球贸易产生什么影响,7月9日这一截止时刻过后,贸易相关的“头条”风险可能仍会存在。
我们必须看到,美国是中国的重要经贸伙伴,中美以“伦敦框架”为基础,需要继续推动美方扩大限制解除范围,寻求扩大合作领域并实现互惠。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伦敦框架来之不易,对话合作才是正道”。美国需要超越零和思维,真正将中国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战略对手。
面向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从摩擦冲突向合作共赢的转变,实现从“零和博弈”转向“竞合共生”。在管控竞争的同时拓展合作,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这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必然要求。中美需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机制化对话将“措施框架”转化为“成果清单”,在关税减免、技术合作、规则重构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这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是全球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日内瓦-伦敦磋商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开始,伦敦框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要使这一步走得更稳更远,还需要双方相向而行为前提,持续积累政治和经贸互信,共同探索大国竞争新形势下经贸合作的新模式。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