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商业变现乏力,乐动机器人上市求生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近日,全栈式智能机器人企业乐动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计划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乐动机器人成立于2017年11月,主要打造以视觉感知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基础设施并赋能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同时提供适合新兴应用场景的视觉感知产品及整机智能机器人产品。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营业收入计算,乐动机器人是全球最大的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
尽管乐动机器人位于视觉感知智能机器人行业头部位置,但市场占有率只有1.6%,与第二名的市场占有率相差仅0.1%个百分点,并且其还面临持续亏损、盈利能力下降、核心元部件依赖外购等挑战。此外,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智能割草机器人贡献仍然十分有限。种种迹象表明,乐动机器人的港股上市之路不容乐观。
一、陷入持续亏损困境
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的总营收分别为2.33亿元、2.77亿元和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1.4%。
按照业务构成,乐动机器人拥有视觉感知产品、割草机器人、其他三大业务。其中,视觉感知产品是乐动机器人的主力创收业务,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2.29亿元、2.74亿和4.3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7.8%、99.1%和94%。反映出乐动机器人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视觉感知产品收入贡献占比常年超过九成,意味着乐动机器人的业绩表现主要依赖于该业务,一旦视觉感知产品受到冲击,那么其业绩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
图源:乐动机器人招股书
视觉感知产品还可以继续细分为传感器和算法模组两项业务。根据招股书,2022年,传感器和算法模组的收入情况相差不大,分别是1.04亿元和1.2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4.3%和53.5%。2023年和2024年,传感器收入增势迅猛,远远超过了算法模组,成为乐动机器人创收最高的业务,分别为1.67亿元和3.4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60.5%和72.9%。相比之下,算法模组收入则一降再降,从2022年的1.25亿元降到2023年的1.07亿元,再降至9870.6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在2024年降至21.1%。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乐动机器人的总营收在不断增长,但却始终未能摆脱亏损泥潭。
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的净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和5648.3万元,亏损情况有所改善。
事实上,乐动机器人净亏损收窄的原因并非业务改善,而是源于费用控制。根据招股书,研发开支占比最大,行政开支排在第二位,而这两项开支总额和开支占比在2022至2024年均逐年下降。其中,研发开支占比直接腰斩,由2022年的41.4%降至2024年得到20.3%,相比之下,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为53.4%。不过,乐动机器人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由2022年的1391.2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127.2万元,再涨至2024年的3142.7万元。
研发投入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若持续压缩可能导致技术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而研发开支、行政开支等无法无限制压缩,这意味着了乐动机器人难以通过费用控制实现盈利。
毛利率是乐动机器人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2022年至2024年,其毛利率分别为27.3%、25.7%和19.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市场定价策略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乐动机器人采取了降低单价的市场定价策略,“以价换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货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若毛利率迟迟得不到改善,乐动机器人将难以扭亏为盈。
二、面临重重挑战
在乐动机器人上市道路上,还存在多处“绊脚石”。
一是现金流吃紧。根据招股书,乐动机器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064.5万元、-4914.8万元和-2910.4万元。这意味着乐动机器人通过主营业务创造的现金流入长期无法覆盖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若乐动机器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不仅会直接威胁其生存,还会通过削弱运营能力、丧失发展机遇等方式,降低其市场竞争力,甚至进一步加剧其扭亏为盈的难度
截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4695万元,按照2024年5648万元的净亏损计算,其现金流显然已经捉襟见肘。若无法登陆资本市场,这笔现金储备仅能维持约10个月的正常运营。
二是核心元部件依赖外购。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的直接材料(包括电子元件、光学元件及结构零部件)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8.9%、78.2%和77.5%。也就是说,乐动机器人有超过七成的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外部采购,导致其缺乏议价能力,难以降低生产成本。
对此,乐动机器人在招股书中提示,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的任何供应短缺或延迟,均可能导致偶尔的价格调整或导致公司的生产及客户交付出现延迟。公司日后可能会面临若干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短缺以及价格波动,且该等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可用性及定价的可预测性可能受到限制。
三是大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的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7.4%、65.1%和54.3%。其中,最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28.3%、16.5%和15.3%。
虽然贡献收入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客户集中度过高使得乐动机器人的业绩容易受到大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如果大客户因市场萎缩、战略调整或自身经营问题而减少采购量时,乐动机器人的业绩也会随之遭受巨大冲击。将命运寄托于大客户身上,无异于为业绩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此外,供应商体系的不稳定同样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33.1%、35.3%和42.5%。其中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8.9%、9.9%和13.6%,集中度不断提高。不仅如此,2022年和2024年,乐动机器人前五大供应商全面更迭,没有任何一家供应商重合。核心供应商频繁更迭,反映出客户关系极不稳定,或导致乐动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与质量控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三、割草机器人贡献有限
主营业务面临重压,乐动机器人将“第二增长曲线”寄托在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上,并瞄准欧洲、北美及澳洲市场。
智能割草机器人拥有巨大的增量空间。乐动机器人援引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2024年全球约有2.5亿个庭院,有庭院的家庭每月平均需要进行两至三次的草坪修剪工作,说明市场对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在人工修剪成本极高的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客户迫切需要智能割草机器人替代人工修剪。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4年,全球智能割草机器人的销量约为38.35万台,市场规模达61亿元。当智能割草机器人完全取代传统割草机械及传统割草机器人时,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总目标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不过,虽然智能割草机器人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但该业务对于乐动机器人的贡献还十分有限。2024年,智能割草机器人收入为2327.2万元,占总营收的比利仅为5%,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事实上,智能割草机器人距离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是最直接的阻碍。目前,已有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纷纷布局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使得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比如2024年九号公司的割草机器人业务收入达到了8.61亿元;科沃斯也在割草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其割草机器人产品收入和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86.7%和271.7%。此外,追觅科技、石头科技、优必选等均已入局,而这些竞争对手在品牌影响力、渠道和资金等方面比乐动机器人更具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乐动机器人的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主要定位低端市场,盈利空间较小,2024年其智能割草机器人共销售10131台,对应单价为2341.5元,毛利率为33.6%。相比之下,九号公司的割草机器人单价普遍在1000欧元以上,毛利率更是高达51.09%。单价和毛利率远低于竞争对手,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能否为乐动机器人带来多少增量仍是未知数。
可见,能否跨越重重困境,并且凭借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突破增长瓶颈,仍是乐动机器人面临的核心考验。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