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买方这样看市场分歧和后续走势
时隔半年多之后,大盘再次向3500点发起冲击。
7月9日盘中,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500点,但尾盘跳水导致该点位得而复失,最终收于3493.05点,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位,多只银行股股价还创历史新高。但由于资金出现明显分歧,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85.94亿元。
站在当前时点,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倪超认为,随着市场对外部冲击影响已有充分预期,下半年主导资产表现的核心因子,将由外部转向内部。预计经济“总量弱、结构优”格局未变,避险资产或仍有表现机会,风险资产需继续重视结构。
“从目前的市场状态看,市场情绪较高,但缺乏持续性的强催化,因而行业轮动、主题轮动的迹象较为明显。”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对第一财经说,预计短期大盘较难大幅向上突破,但也很难出现有效调整,在短期未能有足够的催化的背景下,预期后续市场震荡承压的概率较大。
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
7月9日,A股市场开盘走出震荡上攻行情,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突破35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去年11月8日以来,首次触及这一点位。但午后空方发力,尾盘出现跳水行情,沪指最终未能站稳3500点。
截至收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报收3493.05点,微跌0.13%;深证成指下跌0.06%至10581.8点,创业板指上涨0.16%至2184.67点。三大指数的年内涨幅分别为4.22%、1.61%、2.01%。
概念板块之中,多元金融板块延续强势;银行板块再度走高,超八成个股实现上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7只个股盘中均创出历史新高。
整体而言,两市个股跌多涨少。Wind数据显示,7月9日,市场共有1856只个股上涨,3327只个股下跌,平盘236家。当日涨停个股61只,6只个股跌停。从行业分布看,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机械设备等行业。
与此同时,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提升,全天总成交额1.53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528.07亿元,成交量主要集中在早盘,午后则逐步萎缩,尾盘伴随指数跳水出现放量下跌。
资金分歧也显著加大。7月8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实现净流入65.68亿元,9日开盘即净流出83.34亿元,全天净流出大幅增加至285.94亿元。
就行业来看,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商贸零售、传媒、煤炭等三大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居前,分别为7.12亿元、6.58亿元、0.83亿元。同时,电子板块遭主力大幅抛售,净流出额高达51.40亿元。其余27个行业也均呈现净流出状态。
个股方面,共有41只股票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超1亿元,跨境通、中文在线、巨力索具等个股的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居前,分别为8.53亿元、4.37亿元、3.92亿元,三只个股全天成交额均超过24亿元。此外,净流出额超过1亿元的则有88只个股,中油资本、东方财富、胜宏科技的“失血量”均超过6亿元,成交额则在59亿元以上。
冲高回落有何原因?
对于当日行情,某中大型基金公司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9日盘面波动主要偏行业层面的变化,持续性仍需观察。
“关键点位一般都难以一次性突破。”他说,真实有效突破不能集中于个别行业,而是需要看到有明显扩散的赚钱效应。近期,股指上行或得益于两重因素:一是“反内卷”政策预期升温,二是金融股异动带动钢铁、建材及银行等权重板块上涨形成的支撑。
多位机构人士也持这一看法。
沪上一位权益基金经理分析称,盘面上热点散乱且行业轮动加速,叠加3500点本身构成的重要心理关口与技术阻力位,共同加剧了市场波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也是沪指冲击3500之际资金分歧加大的一大因素。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3500点上方已经堆积了沉重的套牢筹码。因此,沪指要想有效站稳3500点,并向上突破去年3674点的新高位置,并非容易的事情。
“需要有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推动。”在郭施亮看来,成交额的有效放大,是股市向上突破的关键力量,以目前市场的体量,需要2.5万亿以上的单日成交,才能够满足向上突破的量能需求。
谈及银行等热门板块的表现,金鹰基金权益策略研究员金达莱认为,受交易拥挤影响,短期金融强势上涨后或有短期回调可能,此前银行强势表现或与季末调仓等资金行为有关,“非银强势有赖于稳定币主题持续催化,后续视回调空间和事件催化关注潜在配置机会”。
金达莱补充说,外围经贸短期不确定性抬升,高低切轮动仍延续。当前经济数据表现较为平淡,主导市场信心的仍是政策导向。在国内通缩问题加重的背景下,“反内卷”政策短期执行的急迫性增强,光伏、养殖、水泥、钢铁等相关行业赔率空间打开。
华南一位投研人士预判,7月行情的轮动可能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小微盘的赚钱效应明显,在宏观变量出现明显变化之前,市场可能延续私募基金主导的小盘风格,活跃资金跟随形成正反馈,或推动指数上行。
从基本面投资视角看,他进一步分析,业绩预期强、市场热度高的板块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此外,从历年风格的参考来看,7至8月资源品表现或可期。因此,短期内维持指数搭台、赛道活跃的判断。
市场能否再突破?
今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显著,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多个主题轮番表现,部分个股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133只个股翻倍。
整体而言,翻倍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生物以及计算机等五大行业。其中,舒泰神凭借创新药概念的持续走强,以446.56%的年内涨幅领跑;基础化工行业的联合化学紧随其后,累计上涨428.24%。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对A股后续走势的关注度再度升温:经过一轮上涨后,市场还能否继续突破?
“当前越来越多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提升。”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称,过去几周,市场对利空因素反应较为钝化,对利好因素反应则非常积极,“当下的市场其实是有资金面和风险溢价两个因素的支持”。
该分析人士解释称,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再次调降,定期存款的下调带来居民资产荒,部分资金流向权益资产,A股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同时,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震荡下跌,并且跌至2022年初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起点,美元指数的弱势推动了全球资金的再平衡,对冲基金在港股的活跃度提升。而风险溢价的下降,则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的再认识。
汪立认为,7月份的市场表现往往不错,大盘价值方向相对更强,大金融板块对政策更为敏感。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负面的宏观交易较为钝化,对于正面的宏观交易较为积极,因而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的轮动速度较快,资金合力意愿不够强,压力位突破的难度也比较大,能到这个位置和主题的赚钱效应、金融权重的拉涨离不开关系。”汪立说,大部分投资者仍希望看见一定的调整后再开始买入,在这种预期下短期内市场即使有调整,幅度可能也不会很深。
不过,从中期维度看,市场若要进一步走高,需依赖新的催化因素。“需要基本面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或者产业催化超预期等新的催化,带动市场上行。”汪立称,如果宏观预期逐步兑现,市场可能出现阶梯上涨,并在每一轮宏观事件兑现后,再开启震荡。
汪立建议,短期内市场风格或相对均衡,应重视哑铃策略,即关注科创芯片、国防军工等方向,防御端关注银行、贵金属等板块。
前述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也认为,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的主线演绎,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具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此外,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在内的中国制造方向,尤其是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