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与全球债权霸主地位均被德国反超,日本经济暗藏哪些困境?
继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被德国赶超后,三十多年来日本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地位也首次让位德国。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财务省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日本对外净资产达创纪录的533.0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3日元),比2023年底增加12.9%,连续7年增加。这也是日本对外净资产首次超过500万亿日元。
尽管这一数据连创新高,但不敌去年德国所拥有的对外净资产规模,因此,日本下滑至世界第二位。这是日本34年来首次失去全球最大债权国的位置。
对外净资产是一国持有的海外资产与负债之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24年底德国对外净资产折合成日元为569.65万亿,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本失去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其实与此前日本GDP规模的下降是一个原因,即日元贬值引起,因此被德国追赶,“日元贬值先是使得日本去年的GDP规模缩水,其次影响了日本的海外净资产规模。”
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GDP总量以美元计价从2023年的5万亿美元跌至4.77万亿美元,被德国反超,滑落至全球第四。德国则以4.8万亿美元的成绩“抢跑成功”。
都怪日元贬值?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日本对外资产余额为1659.02万亿日元,比2023年底增长11.4%,连续16年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金融机构、商社等对外投资增加,以及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同时,日本对外负债余额为1125.9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7%。
依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美元对日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157.89日元,相比上一年,美元对日元汇率上升11.7%。欧元对日元的汇率上涨5%。
陈子雷表示,日本与德国能成为全球海外净资产大国,主要还是依靠制造业与产品竞争力优势,通过出口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此后再通过直接投资、资产转移等,把产业链布局全局,形成庞大的海外资金流。
一直以来,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及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各产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掀起了海外投资热潮,通过加快对外投资,希望带动产业发展。这也是日本自1991年起,连续33年成为全球最大净资产国的主要原因。
被“股神”巴菲特看中的日本五大商社就非常热衷海外投资,国际化比例很高。在这五家商社中,除了伊藤忠商事,其他四家在日本境外投资的比例均超过45%。
就日本对外投资的形式来看,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为海外资产构成的主要部分,分别占比 41%、20%。对外直接投资中,金融、保险和零售等行业吸引了日本投资者的大量资金。从海外投资目的地来看,日本资金主要流向美国、英国等。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美投资为11.7万亿日元,占日本全部对外投资的近四成,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日本财务省2月公布的2024年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显示,从反映企业在海外收购情况及生产设备投资情况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日本实行金额减去撤回金额后的净投资额为31.6325万亿日元,比上年增加了17.1%,达到1996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当然,纵观去年的表现,尽管欧元也在贬值,但相对而言日元贬值幅度更大。”陈子雷表示。而对于日元贬值的原因,陈子雷认为,就长期来看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内需不足,短期来看则是有效需求不足。“在出口乏力的情况下,日本的个人消费维持在此前的水平,直接导致了日本今年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基本面面临这样的困扰,反过来会加速日元的贬值。同时,日本国内的资产向美国、欧洲的转移,也加速了日元贬值。”
日本内阁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今年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2%,按年率下降0.7%。
数据显示,一季度,占日本经济比重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增幅接近零;货物和服务出口环比下降0.6%,进口环比增加2.9%;设备投资增长1.4%,公共投资减少0.4%。日本内阁府表示,当季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和外需低迷。这也是日本经济时隔一年再次出现负增长。
还有这些风险
瑞穗银行首席市场经济学家柄川大辅(Daisuke Karakama)表示,日本越来越多地将资金分配给直接投资领域,而非外国债券,这意味着更难快速将资金汇回国内。当风险出现时,国内投资者会出售外国债券,但他们不会从轻易海外资产撤离。
从日本对外投资的构成来看,未回流至日本的再投资收益占比超过了4成,拉动投资的是股本投资,较上年增长了6成左右,这也显示出日本企业积极推进新投资的趋势,而不是把投资赚来的收益放回国内。
面对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的易主,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表示,他并没有对这一事态发展感到不安,“考虑到日本的对外净资产也在稳步增长,排名本身不应被视为日本债权国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
不过,陈子雷认为,在当前日本经济增速乏力且日美贸易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日本资产在海外运作的效率就会备受关注,“日本的海外资产如何增值,将是最大的考验。”
当前,美债市场波动,外溢效应也冲击日本国债在内的全球其他债券市场。长期以来,得益于超低利率和本国央行的兜底,日本国债一直保持稳定。但上周以来,日本国债市场的剧烈震荡在全球债市中的受关注程度超过了美债。
陈子雷认为,当前日本央行在国债收益率与量宽政策间遭遇两难。自去年7月起,日本央行启动量化紧缩,每季度减少购买4000亿日元债券,使得市场中国债供应相对增加,“原先市场基本面还不错,但现在,其他投资者难以在短期内填补央行购债规模缩减留下的空缺,导致供需失衡。”
另一方面,陈子雷认为,投资者对于日本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进而降低了对日本国债的投资意愿,“未来,若日本缩减长端发债,而日本央行维持购债缩减(Taper),长端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日元贬值压力加剧。此外,再加上日本米价导致的通胀困境,对于日本央行来说,后续是继续加息,还是选择降息后重回加大国债购买力度的老路,很考验后续的决策。”
当前,日本企业及金融机构未来对外投资的轨迹还可能取决于日本公司是否继续扩大海外支出,尤其是在当前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美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市场对日本出口与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
最新消息显示,日美拟于美国东部时间30日在华盛顿举行第四轮关税谈判。日方谈判代表、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27日表示,将谨慎推进日美达成协议,避免因急于达成协议而损害本国利益。在前三轮关税谈判中,日方要求美方全面取消加征关税,但美方对此持否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