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16亿出海买资产、找增量,“不差钱”的丽珠集团欲破负增长困局丨并购一线
5月22日,丽珠集团(000513.SZ)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全资附属公司LIAN SGP拟收购越南上市公司 Imexpharm Corporation(简称 “IMP”)64.81% 股份,拟支付的股权购买价格约为5.73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5.8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1.45%。
IMP于2006年在越南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已实现盈利的企业。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IMP分别录得净利润8883.02万元、2061.44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IMP将纳入丽珠集团合并报表范围。这会在一定范围内增厚丽珠集团的业绩。
图源自公司公告
IMP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等,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生产设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成熟的研发和生产团队。丽珠集团称,收购标的公司业务与其现有产品有较高协同性。但对于这起资产买入,丽珠集团更核心的目标是拓展海外市场,毕竟公司正处于收入连年下滑的窘境,现有市场难再释放新增长空间。
不缺钱,但缺增长
本次并购,丽珠集团将买入SK、Sunrise及KBA共同持有的IMP公司9983.999万股不含任何担保权益的股份,占交割前标的公司股份总数的64.81%。其中,公司将向SK支付约11.67亿元,向Sunrise支付约2.39亿元,向KBA支付约1.80亿元。
丽珠集团表示,交易对手与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对于本次并购资金来源,财大气粗的丽珠集团将以自有资金支付。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多达108.21亿元。
虽然资金储备丰盈,但丽珠集团仍在缩减支出度日。
2023年,丽珠集团营收124.30亿元,同比下滑1.58%,为18年来首次下滑,至今,公司都未重回增长。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丽珠集团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97%、1.92%。
收入下滑之际,丽珠集团的利润保持了增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2%、5.50%和4.75%,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控费政策。同期,公司三大费用支出均为下滑态势,费用率也连年走低,尤其在2024年,丽珠集团大幅削减了研发投入,当期研发费用同比大降22.58%至10.33亿元。
作者制图(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丽珠集团不缺钱,但缺增长,而通过控费保证利润正向拉升,不是长久之计,做大营收才是正解。
向内调整收效微,向外找增量
丽珠集团业务结构多元,拥有六大板块,分别为化学制剂产品、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中药制剂产品、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及设备、其他。其中,化学制剂产品既是营收压舱石,也是近年来公司的涨不动的主要拖累。
2023年、2024年,公司的化学制剂产品分别同比下降6.13%、6.87%,占总收入比重各为52.86%、51.80%。
丽珠集团或许早有洞察,也尝试了多重押注,共担增长重任。公司曾一度加码第二大业务板块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2022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增长7.89%至31.38亿元,但对执着于追求利润增长的丽珠集团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这一低毛利业务的增长会削弱集团整体毛利率水平。当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降至64.68%。
可以看到,原料药及中间体近两年同样增长乏力,2023年、2024年,该业务板块分别创收32.53亿元、32.55亿元,但是在2024年,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收入虽然原地踏步,对应的公司整体毛利率得到“修复”,同比提升了1.37个百分点至65.45%。
除此之外,丽珠集团也在极力发展中药制剂产品、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及设备产品等业务,结果也不乐观,2024年,上述业务增速各为-19.27%、102.42%、9.02%,各板块收入比重分别为11.93%、1.45%、6.08%。
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制品虽然涨幅惊人,但收入占比最小,难影响大局。但丽珠集团也在持续押注,今年3月,公司宣布,以自有资金10亿元向控股子公司丽珠生物增资。
丽珠生物是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及疫苗领域的研发平台,而且,丽珠集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也由丽珠生物负责研发,该药物的减重适应症预计在2025年完成III期临床并申报上市,这或许代表着丽珠集团的未来,但也是一个拥挤的赛道。
聚焦解决眼下的增长问题,既然本土市场竞争激烈、集采降价等影响不可避免,把产品卖到更多的市场就是正解,不缺钱的丽珠集团选择通过并购实现。
再看收购标的,根据药智网,IMP在越南的抗生素市占率第一,心脑血管药物市占率第五,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医疗机构。丽珠集团发挥“钞能力”拿下当地一个细分市场的巨头,也相当于直接晋级赛道头部。此外,IMP是越南首家通过欧盟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的本土药企,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可以为丽珠集团通往欧盟打开“方便之门”。
但跨境收购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丽珠集团在公告中指出,由于收购的标的公司股权位于境外,在地域文化、管理方式上与本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本次交易完成后,若不能有效进行企业文化理解和资源优势互补整合,可能会给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整合协同带来一定的风险。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