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高瓴人工智能学院6年进展:一年发160篇顶会论文,多位学生用AI大模型创业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5月23日报道,5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向外界分享了该学院在AI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学院本硕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情况。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刚满6周年,已交出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于2020年开启了大模型研发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大模型的单位之一,现已布局了20多个研究方向。该学院曾发布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文澜、大语言模型玉兰等AI科研成果,现已进入计算机学科国际权威排行榜CSRankings的前列,并在互联网信息检索领域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
去年,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共发表160篇CCF A类(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其中有部分成果来自于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为、联通等国内头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人才培养方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现有本硕博学生532人,其中本科生与博士生占绝大多数。这批学生从大二开始便进入实验室,已有11人次获得百度奖学金、微软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等奖项。
该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创业,其中由2020级博士生高一钊创办的多模态大模型企业智子引擎已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额达数千万元。
文继荣称,在培养一流的AI科学家、工程师的同时,未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还将在创业创新、学科交叉这两大方向发力,作为院长,他希望高瓴也能做出DeepSeek这样的工作。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的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了上述成果,这一论坛还见证了门头沟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建设的“京西智谷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研发中心”的揭牌。
一、探索大模型架构创新,AI+社科交叉研究成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多位教师分享了该学院在大模型、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智能、智慧治理方面的科研成果。
▲参与分享的7位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图源: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自2020年9月开始着手研发“文澜”多模态大模型,成为全球最早开展大模型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基于文澜模型的技术积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相继研发出视频生成大模型VDT和图文大模型Awaker,探索了多模态大模型在三维场景生成、人物动作交互和机器人感知进化上实际落地应用的技术。
在语言大模型领域,该学院成功构建“玉兰”系列开源大语言模型,包括百亿级参数的YuLan、轻量化的YuLan-Mini及创新性的非自回归模型LLaDA,系统掌握了预训练全链条技术,成为国内少数具备从头预训练能力的高校团队。该学院发表了首篇大模型综述《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及《大语言模型》教材,有力推动了大模型技术推广。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高瓴人工智能重点推进“AI+”跨学科创新,形成了AI社会科学研究仿真模拟框架与涉外法治大模型等特色成果。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打造的玉兰-万象大模型社会模拟平台,支持自动化场景构建,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对模拟场景进行描述,系统将自动生成代码,大幅降低编程门槛。平台内置50个模拟模拟场景,支持十万级智能体大规模模拟。内置的AI社会研究员可自动完成从研究问题分析、场景构建、模拟执行到报告生成的完整科研闭环。
该学院还联合人大法学院、智源研究院共同研发了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大模型,并在研发过程中建立了高质量的涉外法律知识库、高精准的多语言法条检索系统、高可信的法条增强生成框架、深度思考的法律推理功能。通过知识检索和智能问答两大系统,用户能够精准获取更优质、可信、合理的检索结果和法律回答。
AI技术赋能智慧治理也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从基础平台到垂直场景,他们构建了“数据感知-智能 认知-精准施策”的闭环体系,涵盖城市治理中的数据智能基础平台、民生治理、公租房分配智能决策、产业赋能治理等领域。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还探索了大模型架构的新范式。该学院于2025年2月发布全球首个80亿参数扩散语言模型LLaDA。LLaDA 通过扩散采样的方式而非从左到右的方式生成连贯对话,效果媲美同规模代表性自回归模型并突破单向推理瓶颈。LLaDA在国内外社交媒体被广泛讨论,单帖浏览量破40万。开源模型单月全球下载量超过17万次。
信息检索领域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强项。该学院曾开源模块化工具包FlashRAG,在开源社区GitHub上获得2300多星标,并适配了华为、百度的国产化开发框架。今年,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开始关注AI深度搜索,并发布了深度搜索引擎WebThinker。
WebThinker以大规模推理模型为基座,能一边推理一边主动识别知识缺口,自主发起联网搜索补充知识;还能深度浏览互联网,在搜索到的网页上根据需要自主点击其他链接来获取更深层次相关信息。
它还能“边思考-边搜索-边写作”,通过并行处理实现实时研究报告生成,大幅缩短内容整理和报告写作周期,并基于在线强化学习策略,不断从用户交互历史中优化搜索策略和报告质量。
在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领域,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基础算法平台、图机器学习计算平台取得重要成果,研发首个基于国产深度学习框架计图的图机器学习算法库Jittor-Geometric,为科学计算提供了更高效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在微观和介观尺度,该学院研发了一系列基于几何学习的端到端预测与生成模型,为小分子药物设计、抗体药物设计、蛋白质药物设计、高分子药物设计开拓了新方法路径。
在宏观和超宏观尺度尺度,提出了数据与机理双驱动新一代智能科学计算框架,解决了大规模湍流加速仿真、缺失观测多物理场生成、无人机飞行气动实时预测、精准临近降水预报等挑战难题。
二、博士生创业项目获千万融资,本科生打造多模态音乐生成模型
在科研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学院学生已在多模态AI、AI+法律、AI+艺术等前沿领域打造了相关产品,从本科生阶段到博士生阶段,均有学生投身创业。
多模态大模型创企智子引擎的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创始人高一钊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级2020级直博生。从参与国内第一个多模态大模型项目悟道·文澜开始,智子引擎团队一直处在国产多模态技术的前沿。
智子引擎已完成图生文、视频生文、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多模态模型的发布,近两年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并将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在多行业落地,具体场景包含:城市治理、应急消防、智能巡检、影像内容生成等。该公司希望探索在全新、可扩展架构上打造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路径。
▲智子引擎发展历程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阳称,他的创业项目“妙手”是一款聚焦AI Agent for Research的自动化科研平台,提供从选题挖掘、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服务。
用户仅需输入研究方向或核心想法,平台可在10分钟内输出包含研究背景、方法设计、实证结果、图表分析的完整实验报告。
▲妙手产品架构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博士生孙忠祥的创业项目聚焦法律,打造了大模型驱动的可信模拟法庭“慧审”。项目聚焦法律AI的可落地性与可信性,融合法律三段论推理与“适应-检索修订”框架,模拟真实审判流程,实现智能法官、原被告、证人等多角色协同。
系统特别强化了公平性和生成可信性,解决基层司法资源紧张、案件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助力构建更高效、更公开、更可信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智慧司法的创新发展。
▲模拟法庭智能体系统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博士生涂权打造了AI镜像社交应用“回声”。用户可通过自建特质遵循的拟人化社交分身,由AI主动筛选兴趣和性格匹配的对象并代劳破冰,过滤无效社交。
“AI镜像社交”并不替代真人连接,而是优化社交漏斗,让用户从低效“滑屏”转向高质互动,最终回归真实关系。
▲“回声”团队的技术积累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景超和团队一起打造了WeaveWave多模态人工智能音乐生成模型。目前,大部分音乐生成模型仅支持视觉、文本等单一模态,而该模型可以同时使用视觉、文本、音频等内容作为“灵感”,生成音频内容,进一步提升了音乐生成的可控制性。
三、“在AGI时代,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风险”
在以“AGI时代的创业创新”为主题的论坛上,来自研究机构、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多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学生创业的建议。
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主任谭李丽见证了许多创业项目的孵化,她肯定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导师带领+产业链接”孵化模式,但也强调创业需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谭李丽介绍,门头沟区的京西智谷正在空间载体、人才安居、法律服务、科技金融等方向为创企提供支持。
国家级科研机构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建议,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机会,在创业领域多试错,在这一阶段,试错成本相对较低。他认为,创业者应该“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但以最坏的打算接受结果。”
刘铁岩是中关村学院的第一位全职员工,经历了该学院从0到1的“创业”过程。他告诫创业者,不能“以玩票的心态看待创业”。他在中关村学院鼓励学生自主立项,从科研阶段开始对自己负责,不把导师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是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对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差距的认知。王仲远鼓励AGI时代的在校生们积极创业,并强调“在AGI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风险”。
华为中央软件院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主任谭焜观察到,科技创业者的创业项目通常由技术出发,但仍需看到商业需求是什么、客户在哪里、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此外,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如何构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股权架构,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许洪腾从青年教师的角度分享了他对创业的看法。据他回忆,文继荣曾说人大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方向应该类似斯坦福大学,而非加州理工,前者更注重创业文化和多元发展路径,后者更注重象牙塔内的科研。
许洪腾建议,想投身创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投资人更看重“人靠谱”而非项目成败。创业者应该注重在创业过程中与投资人建立联系,获得投资人的信赖,这样即便某一项目失败了,还能持续获得投资。
已经拥有成功创业经历的高一钊分享说,创业帮助他迅速积累了在校园内无法获取的资源,对个人成长帮助较大。他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因为当以学生身份创业时,即便项目失败,也不会面临过大损失。
结语:产学研融合发展,高瓴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国内顶尖的AI科研与教学机构,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过去6年的发展速度和成果有目共睹。
在国内AI产业飞速发展、国产化进程加速之际,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正为产业界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AI人才,走出了一条科研、产业与教育融合的独特路径,对国内的AI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