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和“科技公司”说再见
5月19日上午,黄仁勋在COMPUTEX 2025发表了主题演讲,台下观众席坐着的,除了亚洲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还有黄仁勋的父母,他们也来到了演讲现场。
演讲前夕,黄仁勋在最喜欢的“砖窑古早味怀旧餐厅”宴请了多位供应链伙伴,宴请名单几乎涵盖了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的“半壁江山”,如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宏碁董事长陈俊圣、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以及联发科执行长蔡力行等。
近期,英伟达的业务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在十字路口,无论是19日的公开演讲,还是怀旧餐厅的私人晚宴,黄仁勋都对外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
一是,加速英伟达转型;
二是,供应链规模扩容。
黄仁勋在演讲现场公布了英伟达未来五年的AI技术路线图,还多次谈及对AI需求的判断和公司的研发进展。他借此机会告诉业界,英伟达的企业定位已有重要调整,将不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了,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
供应链扩容,则是为公司转型服务的。
台媒报道了晚宴的更多细节,此次聚会是为了庆祝英伟达Blackwell系统的成功量产,“砖窑”餐厅的碗盘碰撞声中,黄仁勋向所有大佬表达了扩大“朋友圈”的决心,还公开赞扬了台积电的先进制程,称这是英伟达实现人工智能愿景的关键。
01 从芯片到AI基础设施
黄仁勋的演讲,从讲故事开始,他梳理了英伟达过去十几年的历史,和每一次重要的转型。
最初,英伟达是一家芯片公司,目标是创建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直到2006年,公司推出超级程序员工具CUDA,它彻底改变了计算的实现方式。
十年后的2016年,英伟达意识到全新的计算方法已经出现,技术栈的每一层都需要彻底重塑。英伟达推出新系统DGX-1,并将第一台DGX-1捐赠给OpenA,由此开启了AI革命。
英伟达于2019年收购了Mellanox,将整个数据中心转变为一个单一的计算单元。在这个时代,数据中心即计算单元,它不仅只是一台个人电脑,也不再只是一台服务器,而是让整个数据中心运行同一个任务。从此,英伟达的数据中心开启了新的征程。
当下,是英伟达的又一个转折点。
“我们已经认识到,现在的英伟达是一家AI基础设施公司。每个区域和每个行业,都将构建这样的基础设施,如同电力或互联网基础设施一样。这样的新概念,可能听起来有些费解,但我保证,十年之后再回首,你们会发现,AI已经融入万事万物。”
英伟达准备怎么做?
黄仁勋演讲时做了一个比喻,就像电力或互联网基础设施需要很多的“工厂”,英伟达正在建造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工厂”。人工智能及其基础设施的发展,亦将成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曾经,英伟达凭借其硬件优势,成为“卖铲子”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如今嗅到新的商业机会,黄仁勋的野心,将从AI基础设施的“圈地竞赛”开始。
基础设施公司是英伟达转型的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当然,也没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会一次性公开长达五年的发展路线图。没人会告诉你,公司接下来会推出什么,这通常是高度机密的商业秘密。”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之所以拿出未来几年的路线图,是因为有底气让所有人知道,公司正在做什么。
就像此前的工业革命,西门子在世界各地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很多人才开始意识到,有一种叫做电力的新技术,且这种技术有广阔的商机。英伟达如今在AI领域的努力,就像西门子昔日在电力领域所做的创新。
在黄仁勋看来,无论什么领域,参与者们都愿意斥巨资建造工厂,是因为大家都深谙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买得越多,制造的就越多,从而赚取的利润也就越多——这便是工厂经济学的核心所在。
02 AI生态全面深化
这次演讲,黄仁勋官宣了两个决定。
一是,英伟达将建立中国台湾地区的办事处,这一项目被黄仁勋称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之一”。
通过演讲现场公布了一张渲染图,可以看出办事处大楼的设计风格十分类似宇宙飞船,未来感十足,目前被命名为NVIDIA Constellation(英伟达星座)。黄仁勋还表示,办事处将加快建设的脚步,尽快为当地员工提供舒适的研发和办公环境。
二是,将在中国台湾地区率先构建AI基础设施和AI生态系统,与台积电、富士康等伙伴合作,为该地区打造第一台巨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前文已经提到,黄仁勋在最喜欢的怀旧餐厅宴请宾客,其中就有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矽品董事长蔡祺文、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广达副董事长梁次震、光宝科总经理邱森彬、和硕董事长童子贤、纬创董事长林宪铭、宏碁董事长陈俊圣、华硕董事长施崇棠、联发科执行长蔡力行、鸿海旗下工业富联董事长郑弘孟等人。
晚宴结束之后,他还亲自送魏哲家上车回家,并当众称对方为“My Hero”(我的英雄),是“全世界最好的CEO之一”。
声势浩大的晚宴安排,对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是为了扩大英伟达的供应商“朋友圈”,为制造巨型AI超级计算机做准备。在演讲中,黄仁勋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已从过往的40+家扩大到120+家,涵盖了电子、教育、医疗和金融等领域,还新增了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
“大约每十年,英伟达能将AI计算性能提升约一百万倍,直到现在,我们依旧稳健地走在这条发展轨迹上。”
黄仁勋表示,想要维持这样的性能飞跃,仅靠提升单一芯片的性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芯片的速度和尺寸有有其物理极限。针对这一难题,台积电与英伟达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了CoWoS工艺,让巨型芯片的愿景能成为现实。
演讲尾声,黄仁勋再次感谢了合作伙伴。
“一台完整的机柜级AI超级计算机,包含约120万个独立组件,内部铺设长达2英里的铜质线缆,集成130万亿个晶体管,总重量高达1800公斤。每一个晶体管,每一颗螺栓,每一个环节,都凝结了合作伙伴的卓越工艺。”
在这场演讲之后,被黄仁勋提及的多家供应商股票于次日上涨,其中不乏电子领域的新晋供应商,成长空间较大。
几乎与COMPUTEX演讲同步,黄仁勋确认了上海扩建研发中心的消息。黄仁勋的“AI核弹”已经扔下,伴随着整个人工智能产链生态的横纵向延伸,接下来的一些动作,还将继续成为产业变革的风向标。
作者:菠萝蜜,责编:北岸,编辑:王越,36氪经授权发布。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