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替代”效应凸显,短期限理财成新宠

2025年05月21日,21时38分59秒 投资建议 阅读 5 views 次

继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率先降息后,5月21日,又有8家股份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接近零利率水平。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同步降低了大额存单产品的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新一轮降息潮已经开启,对理财市场影响几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将进一步引发“存款搬家”现象,理财市场的存款替代效应也将显著增强,尤其是短期限理财产品(如现金管理类和纯债类产品)将成为主要的资金承接工具。然而,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将面临下行压力。

投资者急寻“存款替代”

5月20日,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同步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距离零利率仅一步之遥。与活期存款利率下调相对应,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已降至0.95%,全面迈入“1时代”。

5月21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接力”降息,普遍对6个月、1年期、2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3年期、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普遍下调25个基点。

调降后,8家股份制银行整存整取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降至1.15%、1.2%(民生银行为1.15%)、1.3%、1.35%。

存款利率此轮调整后,储户该何去何从?

多位来自上海的储户向记者反映,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他们正在重新思考这部分存款资金的投向,打算关注一些收益表现较好且风险相对适中的理财产品。

其中一位90后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利率下调幅度确实很大,手头的50万元如果再存三年,按照降息25个基点来计算,三年的利息收入会减少3750元,并不划算。相比之下,直接购买短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相当,而且流动性也更强。

“存款利率下调后,我明显感觉到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兴趣增加了。”一家股份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以前很多客户觉得存款最省心,现在定期存款利率都不到1.5%甚至不足1%,不少储户来咨询短期限理财产品。”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存款利率和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

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以及居民预期的逐步改善,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新一轮存款降息将会增加银行揽储的难度,反之,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存款搬家”趋势将增强

每次降息潮来袭时,理财市场通常会因与存款的比价优势而成为投资者的“存款替代”首选。今年4月,多家中小型银行就已经率先下调了存款利率,将挂牌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调降至2%以下,由此推动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性价比不断降低。相比之下,理财产品凭借其波动较小、收益稳健的特性,吸引了众多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据普益标准数据,经历过一季度规模回落后,理财市场4月、5月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4月单月,理财市场规模增长就已超过万亿元,进入5月后规模仍在持续攀升。截至5月中旬,理财市场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

“多家银行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存在较为明显的利差,促使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市场。”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表示,同时,债券市场利率在阶段性修复,推动了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其吸引力也随之增强。

记者注意到,短期限理财产品成为主要承接工具。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固收类、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突破23万亿元、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均增长8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每日开放型理财产品占总规模的比重为三成,每日开放型及1个月(含)以下占到半数。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称,短期理财产品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关键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以及相对可控的风险,这与当前投资者对资金灵活性的追求高度契合。在利率不断下行的市场环境中,短期理财产品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避免因长期资金锁定而可能面临的收益损失。

此外,存款利率下调,将推动资金流向非银机构。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指出,本次存款利率下调是近几年幅度最大的一轮,调整后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首次下降至1%以下,需要关注存款降息后流向非银。

“金融脱媒不仅导致债市利率下行的‘资产荒’,也导致银行存款流失的‘负债荒’,一方面将导致银行流动性指标承压,另一方面同业负债利率高于存款导致息差下行。”林英奇提示,缓解上述现象,有必要继续推进理财产品“真净值化”,减少非银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吸引。

收益率有下行压力

尽管“存款搬家”推动理财市场规模增长,但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一位理财公司固收人士对记者表示,理财机构可能会调整资产配置,减少对高息存款的依赖,增加对债券、同业存单等资产的配置,以优化投资组合。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密切相关,存款利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预计未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继续下行,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

记者注意到,固收类理财和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表现有所分化。

固收类理财产品高于存款。普益标准数据显示,4月份债券市场整体表现强劲,推动固收类产品的收益在近3个月和近6个月期间均有所增长。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固收类产品在过去3个月的投资收益达到0.50%,较上月提高了6个基点;过去6个月的投资收益为1.26%,较上月提升了5个基点。

但长期来看,接受记者采访的固收人士称,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底层资产收益将进一步下行,以债市为例,未来将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行的走势,理财收益率中枢或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此外,受底层资产收益率下滑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也在走低。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51%,较前一月环比下降9BP,较基期下降130BP(2021年12月)。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债券、大额存单等。多家银行在下调定期存款利率的同时,也同步降低了大额存单产品的利率。目前,大额存单产品即将全面进入“1时代”,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降至1%水平,而针对特定客户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降至1.5%左右。

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类似,Wind数据显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在持续下滑,正逐步接近1%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余额宝和理财通收益率已降至1.33%左右(5月21日)。年初时,余额宝收益率曾一度跌破1.2%。随着各大银行存款利率的接连下调,货币基金收益率再度下破1.2%似乎也指日可待。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