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丽妆强势三连板:麦角硫因概念遭游资热炒,公司仍深陷多重困境

2025年05月19日,17时45分01秒 国内动态 阅读 7 views 次

尽管丽人丽妆(605136.SH)提示“麦角硫因” 概念对业绩无实质拉动作用,并且自身面临2024年营收暴跌陷亏损、阿里清仓式减持、实控人因“天价离婚案” 股权遭分割等多重困境,其股价却在游资热炒下逆势三连板。

5月19日,该股午盘再度封板涨停,报收10.37元,然而主力资金却大幅净流出8904万元,游资借概念炒作套利痕迹显著。

昔日美妆电商巨头丽人丽妆的股价异动与基本面恶化形成强烈反差,其股价狂欢能否持续?深陷泥沼的基本面又能否破局?

无视公司风险提示,股价两连板后再度涨停

5月16日晚间,丽人丽妆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公司股价在15日、1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股价涨停原因是市场热炒“抗老药”麦角硫因概念,丽人丽妆在公告中明确回应,公司销售的含有“麦角硫因”成分的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很低,对于公司日常经营及整体业绩影响很小。

尽管公司公告回应对业绩无实质影响,但丽人丽妆19日早盘依旧高开,一度冲击涨停后回落,午盘开盘后,股价直线拉升再度封板录得3连板。

值得注意的是,“麦角硫因”其他概念股19日均表现趋平淡,川宁生物(301301.SZ)、拓新药业(301089.SZ)、金达威(002626.SZ)等个股今日大多低开,此前两连板的拓新药业早盘收跌9.61%,午盘短暂拉升后迅速回落。

丽人丽妆19日早盘冲击涨停或因主力游资拉高出货,根据资金流向数据,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出达1.23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04亿元,中小单资金承接,中单净流入5308万元,小单净流入7020万元。这种“概念炒作-公司澄清-资金撤离” 的路径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游资正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套利。

根据5月16日龙虎榜数据,知名游资席位国泰海通证券上海松江中山东路营业部(市场俗称 “上海中山东路”)3个交易日内以3766.25万元的买入金额位居买方榜首,同时以4145.22万元的卖出金额成为抛售主力。这一操作表明游资在短期内进行高抛低吸,通过快速换手制造股价波动。此外,游资席位甬兴证券宁波和源路营业部以2726.68万元于16日跟进买入。

阿里撤资、业绩承压,昔日美妆电商巨头陷入困境

而三连板背后是丽人丽妆近几年陷入基本面困境,大股东阿里巴巴则清仓式撤资。

财报显示,2024年丽人丽妆由盈转亏,全年营收为17.28亿元,同比下降37.44%;归母净利润亏损2440.03万元,同比下降182.64%;扣非净利润亏损3998.33万元,同比下降437.32%,营收水平创5年新低,较2020年46亿缩水超60%。

从业务结构看,美妆洗护品类仍为核心,收入16.43亿元,占总收入的95.06%,但同比下降39.34%;按渠道划分,天猫国内收入占比73.43%,同比下降42.42%,虽其他渠道业务量有所上升,但难以抵消天猫平台整体业务下滑的影响。

此外,公司存货、运营效率等方面压力仍存,曾经依赖国际美妆大牌代运营的模式,因雪花秀、植村秀、美宝莲等品牌陆续收回授权而遭受冲击,代运营业务的黄金时代渐入尾声。

尽管2024年丽人丽妆以玉容初为代表的自有品牌取得进展,整体自有品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40%,但由于基数较低,对整体业绩的拉动作用有限。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丽人丽妆的股东层面也出现重大变动。阿里巴巴曾持有丽人丽妆17.57%股份,却在2024年四季度突然宣布清仓减持,彻底退出股东行列。

根据公司4月30日公告,阿里旗下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杭州灏月”)于29日与北京琳琅焕彩咨询合伙企业(下称“琳琅焕彩”)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7037.7万股(占总股本17.657%),以6.9元/股、4.86亿元的总价全部转让给琳琅焕彩,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灏月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这一举动切断了丽人丽妆与阿里生态的深度绑定,使其失去重要支撑。此前,丽人丽妆对天猫平台依赖度极高,2020年上市时天猫收入占比高达98.14%,即便到2024年仍占75%以上,阿里的撤离无疑让其渠道优势再受质疑。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边是核心大股东清仓,一边公司实控人黄韬又陷入“天价离婚案”,占总股本4.18%的股份被分割。

2025年4月1日,丽人丽妆公告,黄韬先生持有的公司1674.75万股股份归前妻翁淑华女士所有,占黄韬直接持有股份数量的12.88%,占公司总股本的4.18%。本次权益变动后,黄韬公司持股比例从32.46%降至28.28%。

除此之外,由于涉及离婚相关纠纷,黄韬尚有1300万股被冻结,其中1000万股将被司法拍卖,占公司总股本的2.5%,后续执行后,黄韬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至25.78%。

此次股权分割后,翁淑华承诺“不主动谋求公司控制权”,但作为持股4.18%的股东,未来是否参与公司治理或减持股份仍存悬念。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