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业绩基准 基金投资酝酿新风格

2025年05月19日,02时17分46秒 机构观点 阅读 8 views 次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其核心内容是围绕基金运营模式、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权益类产品发展等关键环节,着力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方案》的主要导向。相较于实现超额收益,投资者更重视能跟住业绩比较基准、波动较低且风险可控的产品,这也是未来大多数公募基金需要努力的方向。

那么,放眼存量市场,哪些主动权益类基金有希望战胜业绩比较基准?华泰证券统计显示,根据历年业绩数据,2018年以来换手率在5—10倍、持仓股票和行业相对均衡分散、管理规模在5亿元—50亿元、中小市值风格、价值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更容易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而风格漂移的产品在胜率方面均表现较差。

华泰证券的统计结果进一步显示,当前全市场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一半以上的产品以沪深300指数为核心基准,有15%的产品以中证800指数为基准,因实际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较大偏离,未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或持仓回归将是必然选择。根据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持仓数据测算,将基准持仓与基金持仓之间的规模差值作为持仓回归金额,金融板块持仓回归金额达2649亿元,占该板块自由流通市值的4.6%,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此外,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周期类高股息板块同样具有关注价值。

中信证券的统计也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制造,低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与基建。其中,部分行业获持续超配,如医药、电子行业,公募自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超配4.3%和3.4%;而部分行业近年来维持低配,如金融、房地产与基建板块,其中公募对非银金融、银行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低配7.9%和6.9%。

《方案》发布前后,基金已经开始修改业绩比较基准。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5月以来有9只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有近120只,其中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养老目标FOF、一级混合债基、二级混合债基等多种类型。

一些绩优基金经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是构建组合时的重要参考标准。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林国怀认为,以业绩比较基准构建的FOF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长期相对稳定。不把客户的资产暴露在极端的风险下,短期不追求极致表现,只求能在中长期维度获得不错的超额收益,这样拉长时间来看,就会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组合。

《方案》发布之后,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推出。该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采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即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来确定具体适用的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从产品设立层面将投资者利益纳入其中。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