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集体上涨:“爆单”言论背后,商业化落地难在哪?
5月16日,机器人概念再度走强。
截至收盘,格力博、豪恩汽电“20cm”涨停,宜安科技、兆丰股份、精锻科技、聚杰微纤、正弦电气、鑫宏业等十多股涨超10%。
除A股外,港股机器人概念也集体上涨,其中第四范式(06682.HK)涨超11%,地平线机器人涨超5%,优必选涨近5%,速腾聚创等相关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马斯克近日在利雅得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这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我认为每个人都会希望拥有自己的机器人,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拥有自己的C-3PO或R2-D2(《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机器人),但会更好。”
他表示,有了这种规模的自动化,生产力可能会飙升,并迎来所谓的“普遍高收入”,届时商品和服务将变得如此丰富,以至于“没有人想要任何东西”。此前,特斯拉2025Q1业绩会指引年内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但大部分将会在年底生产。同时,马斯克表示将会尽快扩大量产规模,预计2029-2030年将实现年产百万台目标。
近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言论也频刷屏。5月10日,他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放话,目前包括宇树科技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都处于良好状态,“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5月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他透露宇树科技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着力打造开放平台建设,推动AI智能与教育资源的开源共建,构建全球化的教育技术生态。
作为AI落地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想象空间极大。在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下,2024年以来各地产业基金加速落地。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泡沫的讨论声不断,但各类企业仍在展开不同程度的布局。市场参与主体从初创型企业、汽车整车厂扩展至各领域龙头。
应用场景拓展:从工厂、门店到家庭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从进厂到进驻自家门店,是跨界入局者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上的一大变化。4月,美的宣称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