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9的 iPhone 16 Pro 确实划算,但我劝你别冲动
文 | 蓝字计划,作者 |Hayward
虽然没法盼来提早发工资,但我依然要恭喜你,盼来了再次提前的618.
不过比起618提前这件事本身,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iPhone 16 Pro 128GB迎来大降价,叠加国补之后,某东平台的售价低至5499元;比起7999元的官方定价低了足足2500元,价格已经和 iPhone 16 坐一桌了。
5字开头的iPhone 16 Pro,试问谁看了不迷糊。
不得不说,库克这波清库存的操作确实高明。神价一出,128GB的缺点仿佛已经不再重要了,全配色卖断货。截图的时间是5月14日,下单的预定发货时间已经推迟到了7天后的5月21日了。
能低价买到iPhone16 Pro的朋友我当然替你开心。但还有更多的朋友面对这“好价”犹犹豫豫的,毕竟在这个时代,128GB真的够用吗?
我能理解这些朋友的担心。毕竟随着第一批入手的人陆续到货,小红书、贴吧等社区吐槽128GB“比预想还不够用”的声音多了起来。
大家觉得苹果手机好用,最大的基本盘是系统流畅不卡顿;而现在这个128GB的小容量版本,除了 “容量不够用”外,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iPhone 也卡了
最糟心的问题显然是,小容量的iPhone「更容易卡顿」了。
戏说不是胡说,这可不是我乱说的。虽然在国内控诉 iPhone 卡顿的较少,但根据国外网友们的吐槽,iPhone在存储空间接近用满或者已经用满之后,的确会显著地出现卡顿问题。
比如苹果的老家、iPhone的大本营美国,无论是redit还是苹果官方社区,都有不少帖子吐槽各个版本的iPhone“slow”。
|讨论iPhone 15卡顿的帖子下,有接近900个“Me too”
|吐槽iPhone卡顿的帖子五花八门
上面这个iPhone 15 Pro Max的机主,他说它512GB的手机存储空间接近用完的时候,哪怕系统是最新的、没有留存后台,但依然出现打字不跟手、软件打开缓慢、触屏操作迟钝等问题。
其他用户的诉苦大体都差不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下来,他们的手机变卡,是从手机存储空间渐渐被填满开始的。
实际上,iPhone的存储系统在设计上与电脑上的SSD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同样使用了NAND闪存作为存储介质、都采用了基于PCIe接口和NVMe协议的存储方案,并且都采用了「SLC模拟缓存」机制。
而iPhone容量不足之后会变卡,就和「SLC模拟缓存」机制有很大关系。
流畅的幕后功臣
手机存储数据的机制这里先就此略过。大家只需要知道,电脑也好手机也好,数据会写入在NAND闪存(NAND Flash)的存储单元中;而闪存又可以分成SLC、MLC、TLC、QLC四种。
SLC(Single-Level Cell),是指每个存储单元仅存储1比特数据(0或1),通过单一电压阈值区分状态的闪存。
而在MLC(Multi-Level Cell)中,每个单元存储的数据就会变成01、11这样的2比特数据。以此类推,TLC(Triple-Level Cell)是每单元存储3比特数据,QLC(Quad-Level Cell)是每单元存储4比特数据。
SLC、MLC、TLC、QLC这四种闪存中,读写速度依次递减(SLC最快)、使用寿命依次递减(SLC最 长)、存储容量依次递增(SLC最少)、成本依次递减(SLC最贵)。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部分iPhone手机都采用了TLC的闪存,超大容量款还可能用上了QLC,这两种类型的闪存成本低、容量大,但写入速度真不算快,最低时甚至只有500 MB/s,和最快的SLC有着两到五倍的速度差距。
SLC 速度快,那为什么不用?因为SLC就像占地面积超大的豪宅,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它可存储数据更少成本又高,性价比完全比不过TLC/QLC。
因此才会有「SLC模拟缓存(SLC cache)」机制。它结合了SLC 和 TLC 各自的优点,把一部分的TLC/QLC存储单元合并到一起,模拟SLC模式运行;每次只记录1比特数据,写入速度超快的,手机上最高可达3000 MB/s。
手机存储数据,就好像我们往方格纸上写字;SLC缓存是超大的方格,虽然一页纸能写进去的字不多,但写起来的速度超快;TLC/QLC就是超小和超超小方格,每写入一个字都非常费劲,但在同样尺寸的纸上能写入更多的字。
所以「SLC 模拟缓存」机制,本质是合并纸上的一部分小方格为大方格,提高写字速度。
写入的数据先放在SLC缓存中,等手机静止、空闲或者低负载的时候,再在后台异步转移到TLC或QLC的存储区域中,就可以让数据写入速度更快,还不耽误存储大量数据。
系统、应用和存储介质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快了,不需要“等”了,手机自然就更流畅了。
因此,上述概念中译中的结论是:手机想要流畅,有足够多的存储空间用来模拟SLC缓存、确保写入数据时能全部写入到SLC缓存区域是关键。
但这个SLC区域始终是模拟出来的,容量大小会随着主存储区域剩余的可用空间变化而变化;如果 SLC 缓存区域太小,一次写入的数据量超出了SLC缓存的上限,写入速度就会打回原形。
也就是说,理论上更大容量的手机,用于模拟SLC缓存的空间更多,高速写入更从容;小容量手机不仅会出现SLC缓存区域太小、太容易写满的情况,甚至还可能没有空间来模拟SLC缓存。
另外,不要忘记手机系统也是存储在闪存中的,iOS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可用存储空间来创建临时文件、缓存数据和执行其他任务。
没有SLC缓存,数据交换速度就会大幅下降, 肯定会影响流畅度,继而出现应用程序不断卡顿、崩溃甚至无法打开等问题也不奇怪了。
那预留出来用于模拟SLC缓存的空间,应该留多少呢?根据媒体的建议,至少应该预留15%至25%的空闲空间;最极端的,至少也得留出1GB。
考虑到现在微信、抖音、购物等软件轻轻松松就能占据超过60 GB,再加上保底40GB的照片、视频、其他软件和超过20GB的系统预留,如果你还买128GB的手机,恐怕为SLC缓存挤出5GB的空间都非常捉襟见肘了。
是的是的,我知道有iCloud这么个东西,但每个月要额外花钱不说,还只能上传相册中的内容,加上每次用图时都需要从云端下载,用起来是挺麻烦的。
潜在风险
当然,有人会说了,手机储存空间满了变卡了,只要删除一些内容腾出一点空间就好,又不是不能用;但棘手的是,有些问题,删除内容腾空间是治标不治本。
比如,同样类型(比如都是TLC)的小容量闪存,就是比大容量的更“短命”。
这个“短命”,是物理意义上的。上面我们提到的存储单元,是像垒砖一样封装在一起的;一整面的单元组合起来就是“页(Page)”,多个页组成就可以组成“块(Block)”,块与块的垒加,就成了“芯片(Die)”。
数据的写入操作通常以页为单位进行,擦除操作则以块为单位进行。一旦剩余的存储空间不足,系统需要频繁地进行「垃圾回收」操作,即复制、移动和重写数据,以腾出可用空间。
这个“重复造轮子”的过程就是闪存芯片的「写放大效应」,最终实际写入的数据量数倍多于用户请求写入的数据量,这样频繁又大量的数据写入不仅会浪费性能资源降低写入速度,甚至会降低闪存芯片的寿命。
一个存储单元的寿命是有限的,只能承受一定次数的数据写入和擦除。特别是TLC/QLC这样寿命本来就比SLC/SLC闪存短的,再经过写放大效应的折腾,更短命了。
而理论上大容量的手机拥有更多的存储单元,可以将数据写入的负担更平均地摊分开到更多的单元中,能最大限度发挥「均衡磨损(Wear Leveling)」技术的优势。
|TBW,Total Bytes Written,总写入数据量,数字越大越耐用
当然,即使是TLC闪存的iPhone手机,存储单元的理论写入寿命最低也有500次,而128GB的TLC闪存芯片总共有约341.3亿个单元,哪怕一天全盘擦写一次,到达写入寿命上限也得要一到两年。
姑且认为「128GB闪存寿命相对256GB更短」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影响好了,但另一个缺点:128GB的闪存性能相对256GB更差,更让一些用户介意。
随便找一个固态硬盘的详情页就能看到,同样类型的闪存(都是TLC),规格最低的性能最差。
再有国外网友做的测试,刚到手的新机,128GB的iPhone 14 Pro Max闪存性能就已经比不过256GB的版本了。
|写入速度128GB VS 256GB——870 MB/s VS 1446 MB/s
这个性能差距,在存储空间被塞满之后还会继续放大。
我们来复习一下,同类型的闪存里,更大容量意味着拥有更多NAND通道、更高的数据吞吐量、更充裕的SLC缓存区域和更大的预留空间(Over-Provisioning)。
数据的写入本质就是一个数据从A到B的过程,当拥有更多的连续空闲块时,写入数据是最高效的;而容量更大的手机,连续空闲块的数量肯定更多。
新机刚到手时可用的存储空间足够多,不同容量机型的性能差距还不会很明显;但随着存储空间的不断减少,连续的空闲块变少,写入操作可能需要在多个非连续的块上进行,系统需要反复查找可用空间并进行数据整理,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就是延迟和卡顿了。
时代的眼泪
其实今天手机存储空间不够用,已经没法靠“省吃俭用”解决了。随着App体积的越来越大,应用软件的安装包体积已经向500MB甚至1GB迈进,一些主流游戏在下载完整资料后甚至能超过10GB。
早在2024年第二季度,根据安兔兔的数据,256GB存储的智能手机已经以超过50%的占比成为用户首选;512GB容量的占比达到30.2%,位居第二。
就像当年苹果先干掉64GB,后又在iPhone15 Pro Max上干掉128GB,其实苹果也知道128GB是不够用了。
在国产手机这边,更是只要超过2000元的手机通通256GB起步,128GB的版本都是千元机才会出现的SKU。
128GB 的 iPhone 已经是事实上的明日黄花。由于今年参加了国补,iPhone 16 Pro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的iPhone 15 Pro还低了500元,只按照价格来看的确是历年同期的低点。
不过如果要说苹果“发善心”那也大可不必。
今年的价格这么低,一大原因是在之前的价格下,iPhone卖得是真差。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80万部,同比下降9%,在前五大厂商中是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
另外,多个数据统计机构都表示,苹果的市场份额从上一季度的17.4%下降至13.7%,排名第五,落后于小米、华为、OPPO和vivo等国产品牌。
对现在的苹果来说,产品力已经稍显落后了,除了大降价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了。
128GB的iPhone 16 Pro除了便宜,就没有太多其他的优点,存储容量太小,核心的续航、影像等都没有很好的表现。它就是典型的“糖衣炮弹”,看着好吃,但吃起来要命。
除非,真的“非iPhone 16 Pro不可”或只打算用它过渡,要不然趁着 618 大促,咱们还是看看别的手机, 或至少看看256GB版本的iPhone 16 Pro吧。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