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一线坐镇,京东交“新卷”
文/孙媛
刚刚,京东交出了2025年首份成绩单。
今年Q1,京东总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15.8%,远超市场预期。
这是京东营收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且创下自2022年Q2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达到同期大盘增速3.4倍。
这意味着,本季度成为了近三年营收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
与此同时,京东增收增利同行。
Q1归母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52.73%;Non-gaap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率为4.2%,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8%。
而这样一份营收利润“均增”的财报背后,与刘强东的all in不无关联。
过去一年京东业绩已持续加速增长,刘强东亲自坐镇一线,打仗、督战。
据接近京东人士透露,仅2024年,刘强东就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近乎每周4天,每天讲10小时+,大到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小到用户体验细节,一度嗓子讲得声带撕裂。
时至2025年,在2月京东正式进军外卖市场,对“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免佣金,并提出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多项举措的背后,也都能看到刘强东直接拍板决策的身影。
他甚至还亲自从指挥台走向一线,主动去送京东外卖,在火锅店为骑手兄弟们“加油打气”,仅用3个月就把京东外卖送入“日订单量千万级”的阵营。
而这份“创新高”的“新卷”,亦预示着刘强东正带京东跑出加速度。
刘强东“坐镇”一线,零售物流“恒者恒强”
从Q1往前看,会发现自2022年刘强东“回归”C位以来,京东提速吸金已成常态。
近三年来,京东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8亿元、241.67亿元和413.5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百亿以上。
这意味着,东哥的坐镇,对京东驶入快车道意义非凡。
事实上,2013年刘强东去美国留学,之后京东的业绩就出现波动,他在2016年紧急回归,京东在一年后就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盈利。
不过,此后,刘强东的精力更多放在了京东的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上。
直到2022年之后,刘强东通过视频会议重申了京东的核心战略必须聚焦在用户体验上,随后,京东开始投入巨大资源重塑在用户心中的“低价”认知,在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上都出现了显著变化。
这三年,刘强东的价值观念与管理哲学,再次影响着京东企业文化和战略细节的发展,他本人更是深入业务。
据接近京东的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经常和零售、物流业务一块开会商讨,指导业务创新,亲自带着团队和合作伙伴沟通。
另据雪豹财经社,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他会直接解决大部分方向性问题。在这些会议上,刘强东关注最多的是用户体验,每次都会围绕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给出意见和建议。”
多名京东员工更是直言,自2023年年底,刘强东曾在内网发帖,反思“我们天天说客户为先,可是工作中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此后,用户体验就被置于几乎每一场业务会的优先位置。
据悉,在京东所有会议室内都挂着“决策时不要忘了用户”的条幅。
另据极目新闻,有接近京东人士表示,京东一方面保持自营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佣金等方式扶持三方商家,带来更丰富的商品和更低的价格,其最终目标是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在刘强东的直接主导下,京东正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带动用户增长、下单频次增加、品牌商家盈利、京东效率提升、社会流通成本下降、多方共赢的良性增长通道。”
事实上,刘强东坐镇一线,其清晰、明确的战略指导,让京东受益非凡,着实体现在了业绩层面。
过去一年,京东与美的、小米、联想等盟友达成重大战略合作,并通过优化供应链效率,使京东的低价通过“把蛋糕做大”,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共赢。
一季度以来,京东与小米等数码产品品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围绕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维度开展深度合作,携手为消费者打造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购买和服务体验。
线上首发多家时尚知名品牌的新品,发挥京东的平台优势与整合供应链能力,也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时尚好物和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一季度,京东集团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实现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增速超过20%以上。第三方商家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上表现更加活跃。
随着京东外卖与零售等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用户与第三方商家的增长和活跃度正在进一步提升。
再到核心业务上,这一季度继续表现强劲。
京东零售营收为2638.45亿元,较2024年同期2268.35亿元,同比增长近16.3%。
而这样的增速环比来看,甚至高于2024年Q4的14.7%。
这意味着,京东零售自上季度时隔3年重回两位数增速后,连续第二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一增速也直接带动了京东营收整体增速的表现。
这里面,商品收入依然是驱动着京东零售高速增长的“扛把子”,营收2423亿,同比增长16.2%。
今年Q1,京东在核心品类上的优势愈加稳固,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1442.95亿元,去年同期为1232.12亿元,同比增长了17.1%;日用百货商品收入为980.14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商超品类连续5个季度保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
而京东零售的表现,不仅显示出“买3C上京东”的用户心智依旧牢固,也展现出京东物流覆盖全国3600多个仓库的智能物流网络实现全链路降本增效的实际价值。
本季度,作为与零售强绑定的业务,京东物流营收469.7亿元,同比增长11.5%;非国际财务准则盈利7.515亿元,同比增长13.4%。
截至2025年3月31日,京东物流的仓储网络已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区,包括由其运营的1600多个仓库和由云仓生态平台上第三方业主经营的2000多个云仓。
瞄准外卖,all in交出新答卷
不过,在零售和物流板块之外,今年Q1最值得关注的还当属京东新业务。
Q1新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7.53亿元,同比增长18.1%,不仅直接扭转了上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1%的态势,还一举成为了京东各大业务中增速之最。
而新业务中,除达达、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外,“重头戏”便是2月正式推出的外卖。
今年2月11日,一则《京东外卖!0佣金!》的通知正式将京东逐鹿外卖摆上桌面。2月19日,京东再出重拳,宣布将逐步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为兼职骑手配置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这之后,京东外卖便呈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
3月24日,京东外卖日订单量达到100万单,随后在京东外卖百亿补贴之下,4月15日突破500万单,4月22日便达到1000万单,再到现在,京东外卖日订单已突破1500万单。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更是补充了京东外卖业日均订单将很快超过2000万单、入驻门店数超过百万、骑手工服处于“严重缺货”状态的三条数据信息,无不彰显着京东外卖的破局。
这,恰恰跟刘强东的all in不无关联。
从今年正式进军外卖市场,对“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免佣金,并提出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再到一线员工不允许外包,自5月起未来3个月将招募10万名全职骑手,诸此种种举措背后,都是刘强东在直接拍板。
甚至在全面进入外卖领域后,对于外卖业务线的汇报,刘强东都是第一时间秒回。
为了彰显破局外卖的决心,今年4月,刘强东不仅对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认真做外卖”,更是亲自下场送外卖,与一线骑手吃火锅,为京东外卖鼓足士气。
近日,刘强东穿着印有“猪猪侠IP”的T恤走在街头的照片登上国内平台热搜,T恤正面是背着外卖箱的猪猪侠,而背面就印着京东外卖二维码。
而之所以挺进外卖,刘强东的理由给出了创办京东做零售所一脉相承的出发点,那就是:解决当前没有被解决的行业痛点、以此提升用户体验。
他说,用户需要更高品质的外卖产品,骑手需要更多的保障,商家也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
这三点,也正是许冉在财报会上表示,无论是在用户端、商家端还是骑手端,外卖市场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尚未被满足的地方。
即用户对“食品安全”和“品质外卖”的需求、商家对“合理化佣金”的需求以及骑手对“更好保障”的需求。
之所以京东要去做行业的“鲶鱼”,许冉也在财报会上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她认为包括京东“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一直以来奉行的“三毛五理论”,还有稳健、合理的利润水平,以及整个物流的运营和管理能力,都表明京东有能力且意愿去满足用户和行业的需求。
故而,京东从“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到满足用户对“食品安全”和“品质外卖”的外卖需求;从“三毛五理论”到对“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免佣金,并提出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就这样,京东外卖业务的正向循环,在逐步构建。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新业务的快速增长亦是以投换量的结果。
新业务经营费用从去年Q1的15.1亿元同比增长65.3%至今年Q1的24.9亿元,经营损失从6.7亿元扩大至13.3亿元,接近翻倍。
对此,许冉认为,外卖赛道对于京东来说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她相信,随着规模的增长,外卖业务本身也将逐渐释放它的规模效应,帮助京东改善效率。
“外卖业务深植在京东整个生态当中,未来它与 ‘即时零售’、核心的电商零售业务、甚至是京东物流之间可能都会有巨大的协同价值;在用户的流量、购物频次、跨品类购物等方面,为京东带来增量贡献;同时在配送运力、技术数据等方面,为京东带来降本增效。”
而逐鹿外卖后的首份答卷,亦是刘强东all in新战场的开始。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