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好日子,怕是到头了
文 | 源Byte,作者 | 柯基的柯
就在全网都在吃着宗馥莉的娃哈哈大瓜之时,一则国际芯片巨头被立案调查的信息在悄然发酵。
10月10日,因高通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次日,高通回应称,正积极配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有关调查,自己一直致力于支持其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发展与增长。
高通此次涉案的收购对象Autotalks,并非寻常企业。这家以色列公司是车规级V2X(车与万物互联)通信芯片的全球头部玩家,其芯片产品已进入宝马、大众等车企的前装供应链,在全球车规级V2X芯片市场占据超30%份额。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
高通的扩张路径很清晰:通过收购Autotalks补强V2X通信能力,将其整合进“骁龙数字底盘”,形成从座舱、智驾到车路协同的全栈控制,存在形成垄断的可能性。
对于高通而言,在硅谷赶不上这波AI算力红利的情况下,倘若在自己优势的汽车领域,再无突破性进展,容易在内卷严重的芯片圈掉队。
高通太慢了
高通显然跟不上硅谷的叙事进度了。
由于高通此前长期专注端侧的芯片开发,从而忽视了服务器、AI推理芯片的研发,可能会错失硅谷目前最大的行业红利。
就在过去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整个硅谷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操作,让OpenAI、英伟达、英特尔、甲骨文、Arm、AMD等AI生态上下游的各类巨头捆绑到一起,大有走出一副“AI财阀”的态势。
而且,市场还很看好这个模式,每当这些巨头进行相关操作,都会振奋相应的股价,即便是此前掉队的英特尔,都能感受到股价暴涨带来的爽感。
在整个9月份,英特尔股价的上涨幅度超过50%。
要知道,在去年,高通还是收购英特尔的主角。彼时,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高通已对芯片巨头英特尔提出了收购要约。
然后,这事传着传着就没了下文。
如果高通一直无意发力服务器、AI推理芯片,进而错过这波“AI财阀”的红利,也没有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事实层面上,高通恰好非常看好服务器、AI推理芯片的前景。
在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高通公司CEO阿蒙就表示,“通过将我们的定制的数据中心处理器,连接到英伟达的机架式架构(使用英伟达的技术连接到英伟达的AI芯片),我们正在向数据中心推进高性能节能计算的共同愿景。”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阿蒙进一步指出:“随着推理需求的规模扩大,云服务提供商正在构建专用的推理集群,不仅关注性能,还关注效率,特别是每美元/Token和每瓦/Token的效益。这些因素加上从商用x86 CPU到面向云计算和AI节点的定制的兼容Arm架构的CPU的转变,为高通创造了一个切入点。”
从阿蒙的介绍来看,高通似乎除了正在开发数据中心CPU之外,还在开发面向数据中心的AI推理芯片。
5月13日,高通曾宣布与沙特阿拉伯AI公司HUMAIN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旨在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云到边缘服务,以满足全球对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的需求。
那么问题就来了,高通目前的开发进度,明显赶不上“AI财阀”们的扩张速度,难以承接相应需求。高通的数据中心计划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缺乏具体产品细节和技术验证,能否真正交付高性能、可规模部署的 CPU,并赢得头部云厂商的长期订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高通预估其Arm服务器芯片产生收益需要到2028年,但以目前OpenAI等公司的激进态度来判断,这一时间点可能使其错失关键窗口期。
下注汽车
在手机芯片业务上,高通已经难有重大突破。
博主“智慧芯片案内人”在微博爆料了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SOC(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数据显示,联发科(MTK)以36%的份额保持领先,高通紧随其后占28%,苹果则以17%的份额位居第三。
截图来源于微博@智慧芯片案内人
上述市场格局已经保持多年,加上手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阶段,给予高通可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AI财阀”们并未有收手态势,还在尽力扩张。
“要做出如此规模的赌注,我们需要整个行业,或者说大部分行业(参与者)的支持。这是从电子的水平到模型分布以及中间的所有东西,这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将与很多人合作,”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说,并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的交易。
眼见要错过如此红利,很难让人保持淡定。
倘若高通拿出如AMD一般的魄力,或许有机会参与其中。
在OpenAI与AMD的交易中,AMD承诺的Instinct MI400系列芯片,目前尚未完全投入市场,尚属于“期货”范畴,且双方将会通过“技术+股权”的深度绑定模式。
也就是说,AMD用具有技术潜力的未来产品和相应的股权,换来了进圈的资格。
这等操作,对于高通来说,也不是不能操作,就看公司高层是否具备梭哈的勇气了。
相比AI领域不可预知的未来,高通在汽车领域却能拿到实打实的好处。
根据2024年统计,智能座舱SOC芯片领域,高通、AMD和瑞萨三家公司占据智能座舱领域85%的市场份额,其中高通以70%市占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根据高通发布的截至今年6月29日的第三财季财报数据显示,汽车芯片业务营收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但在智能驾驶SOC芯片领域,高通还未成气候,2024年英伟达芯片装机量占据39.8%,特斯拉为25.1%。
对高通而言,Autotalks是其补全V2X技术短板、完善智能汽车生态的关键拼图,而智能座舱正是其汽车芯片业务的核心增长极。
阿蒙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QCT汽车和物联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多元化战略和实现长期收入目标的信心。”
因此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势必会延缓高通在汽车芯片的扩张速度。
根据高通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超过3.5亿辆汽车已采用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且自2023年以来,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已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210款车型,覆盖从高端豪华到大众市场的多元需求。
这就给了国产平替更多的操作空间。根据佐思汽研统计,2024年智能座舱SOC国产化率已超10%,在此前,国产智能座舱市占率不足3%,以芯驰科技、华为海思、芯擎科技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快速崛起。
随着国内车载SOC市场加速下沉,中低阶方案占比将显著提高,基于车厂装车下沉的成本考量,低成本优势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国产化方案还是有一战之力。
坑了斑马
对于被立案调查,高通并不陌生,这家公司曾多次因通过技术专利和商业策略实施垄断而受到监管处罚。
2019年,美国圣何塞地区法官针对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高通一案作出判决,裁定高通违反反垄断法,并利用其技术优势向市场苛求过高的专利授权费用。
但作为汽车芯片一哥,高通被调查,其产生的蝴蝶效应正在车圈扩散。
在今年6月的高通技术峰会的展区中,博世、德赛西威、中科创达、车联天下、卓驭等,都拿出了基于高通骁龙8775芯片的方案。
最为直接的,当属斑马智行。
9月26日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高调宣布与阿里通义、高通联合首发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方案Auto Omni,将其定位为 “从指令式交互到主动服务的代际突破”,并强调这是三方历经15000多个小时(约625天)打磨的成果。
据斑马智行介绍,Auto Omni采用了通义Qwen Omni的独家深度定制,更实现了对高通8397等平台的独家适配,其端侧大模型的高效运行完全依赖高通芯片的算力支撑,形成“通义供模型、高通供芯片、斑马做落地”的闭环合作模式。
在这个合作模式中,高通一旦在芯片端供应受阻,作为落地执行的斑马智行,难以开展相关业务。
况且,斑马智行还存在业绩承压的状况。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斑马智行营收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在2023年触及8.72亿元的营收峰值后随即回落,未能向上突破9亿元。
进入2025年,斑马智行一季度营收1.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9亿元同比下滑19.05%。
招股书数据显示,执行相应智能解决方案是绝对的业务大头,斑马智行2022-2024年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6.99亿元、7.51亿元、6.87亿元,2024年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
也就是说,斑马智行还指望抱上高通大腿,大回一口血。
现在,眼见大腿遭遇调查,斑马智行必须要拿出相应的预案。
对于高通而言,此时要做的,就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完成相关的合规工作。高通此次“未依法申报”,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程序违规;不是市场不欢迎,而是规则不允许。
毕竟,跟着高通后面喝汤吃肉的兄弟们,可不止斑马智行一家。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