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幅变脸,股东却精准减持? 惠发食品陷信披违规漩涡
记者 李山
一份警示函揭开预制菜龙头业绩“罗生门”。2025年4月26日,惠发食品(603536)因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将这家曾因股价腰斩、股东套现而处于风口浪尖的企业再次推向台前。从盈利260万元到亏损1800万元的业绩变脸,叠加股东精准减持的敏感操作,三万余投资者正经历着信任与财富的双重崩塌。
业绩预告上演“高台跳水”
2025年1月18日,惠发食品发布了一份勉强盈利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净利润260万至370万元。这份预告让投资者在消费疲软、行业竞争加剧的阴霾中抓住希望。然而仅隔46天,公司突然公告全年预亏1300万至1800万元,业绩缩水幅度高达272%-340%,相当于将原本预期的盈利数字调降近7倍。
这场逆转的导火索,源于一纸夭折的合作协议。2024年11月,惠发食品与某合作方签订绿色健康食品项目协议,约定对方投入2400万元装修资金。但合作方因资金链断裂未能履约,项目最终解除,公司被迫冲减已确认收入。值得玩味的是,在业绩变脸公告前,重要股东正和昌投资已精准减持200万股,套现3268.8万元。此时公司股价较2024年12月高点19.37元已遭腰斩,定格在9.73元。
业绩修正前股东精准套现
收入确认的财技争议成为监管关注焦点。根据会计准则,装修费用通常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而非直接确认为收入。审计机构在复核中发现,惠发食品在合作方未实际支付款项、项目尚未完工的情况下确认收入,这种激进的会计处理直接导致业绩预告失真。山东证监局警示函明确指出,公司未审慎判断收入确认条件,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偏差。
这种财务操作与股价走势形成诡异共振。在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公司股东户数从3.47万户锐减至3.02万户,降幅达12.91%,筹码加速集中。而同期股价下跌0.74%,户均持股市值仅8.4万元,远低于食品行业45.25万元的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修正公告披露前4天,惠发食品第五大股东正和昌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减持0.82%股份,合计套现3269万元。该股东自2020年以来多次减持,目前持股比例已从IPO时的5%以上降至1.35%。此外,公司非控股第一大股东杨红也在2024年11月完成减持1%股份。
投资者维权通道全面开启
监管处罚落地后,法律维权成为投资者最后的防线。投资快报法律专家顾问团指出,在2025年1月18日至3月4日期间买入惠发食品,并在3月5日后卖出或仍持有亏损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惠发食品股东户数为30220户,户均持股2.76万股。
当前已有维权平台启动集体诉讼筹备,投资者可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点击右侧“股民索赔”栏目加入。值得警惕的是,惠发食品2024年销售毛利率已跌至17.52%,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基本面恶化加剧了维权复杂性。
这场由信披违规引发的风暴,不仅考验着监管智慧,更警示投资者需强化风险意识。当业绩预告沦为资本游戏的道具,唯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守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底线。
(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点击右下方“股民索赔”菜单,立即参与惠发食品索赔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