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逼近10万美元!机构买盘狂潮持续,国家级战略储备仍在观望

2025年05月08日,19时17分49秒 国内动态 阅读 5 views 次
比特币逼近10万美元!机构买盘狂潮持续,国家级战略储备仍在观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比特币逼近10万美元!机构买盘狂潮持续,国家级战略储备仍在观望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5月8日,比特币(BTC)价格自前一日93327美元的低点,一路拉升至99374美元,最大涨幅超6.4%,现报99004.4美元,市场正密切关注其能否再度突破10万美元关口。

比特币价格回升的背后,机构买盘狂潮愈演愈烈。5月7日,美股上市公司Thumzup宣布拟筹集最高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增加运营资本并进一步推进其比特币收购战略。同日,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宣布再度斥资5340万美元增持555枚比特币。除机构外,5月7日,新罕布什尔州成为美国首个通过战略比特币储备法案的州,授权该州财务部长以受监管的储备结构持有比特币。

“尽管机构的大规模涌入为比特币市场带来了更高的资本流动性和声誉背书,但它同样也引发了市场结构复杂化、波动性增强与监管敏感度提升等一系列新问题。”Uweb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机构买盘对比特币价格形成了显著的底部支撑,强化市场的中长期持有信念。但另一方面,若机构配置行为趋同化且高度杠杆化,市场将面临周期性回撤时更强的系统性风险。

机构持续加码

尽管比特币年内涨幅仅约5%,远逊于黄金直线飙升,但机构却用真金白银投向了“数字黄金”。

5月7日,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再度增持比特币。同时,该公司还发行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普通债券,用于追加购买比特币。截至目前,Metaplanet的总持仓量已超过5000枚,成本约4.3亿美元。该公司目标到2025年底持有1万枚比特币,并将旗下酒店更名为“比特币酒店”,试图吸引全球加密社区。Metaplanet首席执行官西蒙·杰拉西认为,比特币是应对日元贬值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核武器”。

过去一段时间,多家上市公司疯狂购入比特币。今年4月,“比特币大户”Strategy(原MicroStrategy)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三批购入25370枚比特币,总计花费约22.616亿美元。截至4月末,该公司持仓已达55.36万枚,成本约379亿美元。

美股上市公司Semler在4月15日宣布,公司计划发行5亿美元证券,并明确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比特币。随后,该公司在4月25日至29日增持165枚比特币,总持仓达到3467枚,价值约3.26亿美元。Semler首席财务官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和抗通胀属性,与公司追求长期价值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此,于佳宁表示,Strategy与Metaplanet等公司将比特币纳入财务体系,实质上完成了比特币金融映射的功能跃迁。这类企业虽然未参与区块链通证发行,也未在技术栈中内嵌Web3协议,却借由将比特币纳入账面、反复强化数字资产储备型公司的定位,使自身在资本市场中异化为Web3概念股。其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与比特币的行情绑定,成为比特币市场波动的估值映射工具。

除了直接持有,比特币现货ETF也在快速累积BTC。据统计,目前现货ETF持有约100万枚BTC,占总供应量的近5%。

“机构持续买入比特币的趋势愈加显著,其动因已远非单纯的资产配置优化或短期投机行为所能概括。”于佳宁认为,在传统资产面临估值压力、货币政策前景动荡以及地缘政治扰动频繁的背景下,比特币逐渐被主流资本视为一种另类储备资产,在特定的宏观周期中被赋予了“数字黄金”的战略属性。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既是基于对价格增值潜力的判断,也是在对冲通胀、规避法币贬值及拓展全球配置视野的现实需求下的系统性布局。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学者王滢波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机构持续买入比特币的根本原因是美元的信用因为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而有所下降,导致部分资金寻找新的避风港,比特币成为选择之一,被部分机构视为对抗美元信用下降和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手段。

王滢波表示,比特币类似于黄金,是一种非生息资产,无法通过未来现金流折现确定其价值,价格高度取决于市场共识,而市场共识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比特币的价格会持续剧烈波动。

美国首个州级战略比特币储备法获批

除机构外,一些政府部门也在通过比特币战略储备项目积极持有BTC。

5月7日,新罕布什尔州颁布了美国首个州级战略BTC储备法,为将部分州资金分配至BTC及部分选定数字资产确立了框架。该法案将在60天后正式生效。

据悉,此法律允许该州财务部长购买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数字资产,目前符合这一标准的仅有BTC。其持有量上限为州储备组合的5%,储备资产须通过美国监管合规的多签机制或交易所产品进行托管,保障透明与安全。

对此,于佳宁认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通过“战略比特币储备法”的举措,标志着美国地方政府在虚拟资产政策层面出现结构性转向。这项法案的实质在于,将比特币纳入州财政储备工具的范畴,明确授权州财政官员持有比特币资产,并可借助交易所交易产品进行配置。这意味着比特币开始被部分地方政府视作一种具有长期价值的战略储备资产,而非单一的高波动性投机品。这种制度性尝试反映出虚拟资产在公共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也为其他州甚至联邦层面的政策演进提供了实验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37个州已提出类似立法提案,但截至目前,大多数提案均未能通过。5月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Katie Hobbs否决该州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数字资产战略储备》法案,原因是加密货币为未经验证的投资。同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相关法案也未被通过。

此外,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宾夕法尼亚、蒙大拿、北达科他、怀俄明和南达科他等州均已否决类似法案,理由包括波动性、能耗以及对纳税人资金的风险等。

对此,王滢波认为,比特币虽然名为货币,但由于缺乏固定的锚,价格波动剧烈,若作为真正的货币使用,会扰乱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交易基本无法进行,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只是一种投机资产,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央行对于将比特币纳入储备资产保持审慎态度的原因之一。

“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资产在全球层面仍属于高度争议的边缘探索,这一现象的根源更多体现在货币主权、宏观审慎监管以及资产稳定性考量三方面的深层矛盾。”于佳宁表示,从主权国家央行的视角出发,比特币目前尚未具备构成主权层面战略储备资产的必要条件。多数央行构建储备体系的核心逻辑在于保障本币稳定、调节国际收支及维护金融系统流动性,而比特币在法律地位、市场深度、国际结算功能以及抵御系统性风险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短板。

“即使部分国家央行开始探索数字资产或对比特币交易采取包容性政策,但将其纳入官方储备体系,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金融稳定性目标下,仍缺乏足够共识。”于佳宁说。

于佳宁进一步分析认为,比特币作为一种具有去中心化属性的全球性资产,正在逐步形成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去美元化叙事补充选项”。尤其是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通胀风险回归、美元资产相关性上升的背景下,部分国家或地区可能出于避险需求、金融自主权考量而逐步尝试配置比特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趋势仍处于早期阶段,其制度化、规模化与跨国协调机制尚未成熟。因此,对比特币储备战略的理性评估,需以全球货币体系结构的演进速度为前提,避免用过度政治化的预期来解读短期的政策信号波动。

责任编辑:朱赫楠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