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年报观察: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大幅减亏36%,累计22家企业实现摘“U”
科创板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持续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发展壮大。在长期的培育与赋能下,本年度神州细胞、百利天恒、微电生理3家科创板公司达成“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首次实现盈利”情形并取消特别标识“U”。至此,科创板累计已有22家未盈利企业摘“U”,占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总数的41%。
总体营收再创新高 彰显创新动能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在建立之初就设置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科创属性突出、尚未盈利或尚未实现收入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力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科创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与适配性。去年六月发布的“科创板八条”亦强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以下简称“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2024年,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营收规模再创新高,多家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实现业绩跃升。经统计,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增速;归母净亏损合计为136.41亿元,同比大幅减亏36%。以2019年为基数,54家未盈利企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6%,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从细分领域来看,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格局。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将实验室的创新突破转化为千万患者的临床获益,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双落地。据统计,20家以第五套未盈利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18家公司自研产品已上市,其余2家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在集成电路领域,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助力构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生态,国产供应能力日益增强,带动市场份额加速提升。
以高研发投入持续筑牢竞争壁垒
近年来,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研发投入459.44亿元,同比增长5.86%,迭创新高;总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6%,高于板块整体水平。
人才集聚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研发人员合计3.2万人,其中8家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超千人,呈现出显著的研发导向人力资源结构。专利获取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共有专利1.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约0.8万项。
随着越来越多的未盈利企业进入“研发突破—产品放量—盈利兑现”的正循环,科创板“摘U”阵营有望持续扩容,进一步激活硬科技投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