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转停留变成旅行彩蛋,联程联运重构中国游客出行逻辑

2025年04月28日,15时02分2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10 views 次

早上7点半的北京首都机场,王薇拖着行李箱小跑着冲向安检口,手机里同程旅行发来的航班动态提醒,让她脚步生风。相比从北京坐高铁直达乐山,王薇选择了一条看似有点折腾的路线:从北京飞到成都,再转高铁去乐山。“这样不光路费便宜100多元,省下的时间还能在成都吃一顿川菜。”王薇说。

这样的“交通接力”正在成为大众出行的新常态。尤其在“五一”、“十一”及春节出行高峰,热门目的地直飞航班价格高企,热门线路火车一票难求,中转联程为游客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出行方式。

同程旅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的五一假期市场将呈现本异地市场供需两旺,品质休闲度假趋势走强的特征,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五一假期”的峰值。

以202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为例,同程旅行平台上火车票-机票交叉航段量同比增长18%。其中像王薇这样出发地或目的地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游客占比超过半数。当民航局“干支通,全网联”模式遇上OTA平台的产品和数据链路打通,一场始于出行方式、终于经济版图的中转革命,正在重塑中国人说走就走的旅行逻辑。

精打细算,中转联程需求持续增长

当王薇通过“航班+高铁”抵达乐山时,她或许没有意识到,随着空空、空铁及地面交通的便捷通达,一个由支线机场、火车站组成的更密集的出行网络已然形成。随着中国大众旅游市场崛起,这一网络之中,数亿游客从低线城市出发,又有数亿游客要抵达低线城市。

相比直飞,空空联运和空铁联运不仅能抵达更多目的地,也能为人们节约更多出行成本。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实践验证了一条精算公式:中转方案常常能比直飞节省25%-40%费用。

以往,这种通过中转省钱的出行方式,还是旅行达人们的“独享秘诀”,但一些OTA平台更直接地降低了中转联运的用户认知门槛——当用户在同程旅行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除了常规出行方式外,平台还会智能化推荐一系列中转方案。它们通常比机票直达价格更低,比高铁直达时间更短,或者兼而有之。面对精打细算的新一代旅行者,这些中转产品无疑有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浦东机场的中转旅客达到1206万人次,旅客中转率为15.7%‌,这一数据超越了东京成田机场(9.5%)和首尔仁川机场(10.5%)。郑州、济南、昆明、贵阳等机场中转客流量也出现两位数增长。

服务迭代,从资源拼接到产品闭环

随着中转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围绕效率与成本的决策发生在每一次出行之前。对于拖着行李穿梭于机场与高铁站的旅客而言,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是决策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

在北京工作的李林对此深有体会:当他通过同程旅行App预订“五一”假期从北京到贵阳的探亲行程时,系统通过实时比价引擎,将原本需1900元的直飞机票拆解为“高铁(北京-郑州)+航班(郑州-贵阳)”组合方案,总花费仅1049元,省下的851元还能在郑州逛吃一天。

中转行程并非两张机票或火车票的“物理拼接”。两个城市之间的中转出行选择可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种,用户难以直观比较出行方案优劣。同时,如果游客自行拼接不同的航班,要计算前序航班延误,以及机场提取行李、重新安检等时间,中间至少要留4到6小时中转。只有兼顾价格优势和出行便捷的中转产品,才能打动用户。这种“智能重组”的背后是同程旅行与各大机场航司共同构建的立体化联运网络。

在成都,同程旅行与双流机场联合推出的“空铁通”产品,让中转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90分钟,相当于让旅客多出2.5小时在机场吃碗热腾腾的抄手。在2019年就与同程旅行开启合作的郑州新郑机场,目前通过机场中转“便捷行”服务,转机最快只需60分钟,符合一定条件的旅客还可享受免安检、行李直挂。在乌鲁木齐等机场,同程旅行正在联合机场打造极速中转产品,未来中转时间将从2小时以上缩短到1.5-2小时。同程旅行通过在机场和高铁站建立线下会员服务中心、共同打造联程中转产品等方式,助力机场和航司提升中转服务效率。价格方面,同程旅行的“慧行系统”跨航司、跨品类比较各种出行方案的时间和价格成本,为用户推荐空空中转、空铁中转的最优选择。省多少钱,省多少时间,都一目了然。

更值得关注的是,同程旅行已经突破常规动线,将这种联程联运延伸到“门到门”的终极出行服务。预订了前往成都的机票之后,王薇收到了系统赠送的10公里免费接机服务。这种“交通服务链闭环”正在重塑人们的出行消费场景。

技术创新,出行市场的未来已来

以往,中转联程往往只是人们在没有直达选择时的“退而求其次”。当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没有直达机票时,或春节返乡的机票、火车票售罄时,人们只能选择一条更为曲折的路径抵达。

然而随着大众旅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转成了一种新的旅行方式。不赶时间的假期里,年轻游客也愿意在中转城市多玩一天。贵州的“支支串飞”串联起荔波、仁、兴义、茅台等众多旅游城市,还推出99元省内次卡。内蒙古“支支通”低至250元的阿尔山航线持续走热。西安甚至在机场开起了博物馆,让中转本身,成为一种全新的旅行体验。

2025年“五一”假期,计划拼假从广州出发去莫斯科旅行的小瑶,在同程旅行平台的智能算法推荐下选择了从哈巴罗夫斯克中转,全程机票较直飞方案节省超3400多元,还能体验俄罗斯远东城市的魅力。这类多枢纽联程方案的成功实施,正得益于同程旅行对全球航线网络的智能重组能力。

如果说成本、效率和体验,是出行市场的“不可能三角”,那么“多玩一城”式的中转出行,正在突破“替代性方案”的原始定位,成为人们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引擎。

2025年,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Deepseek开启了全球大模型的开源风潮,程心AI等人工智能在旅游出行领域开始了应用实践。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后端出行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以及前端服务能力的提升,都将进入新的次元。

从乐山回到北京,王薇有了新的旅行计划。她打算在今年暑假用联程方案挑战“丝绸之路十日六城”。

当出行从点对点的位移,升级为一张无缝衔接的体验网络,中国旅游经济的毛细血管正在加速打通。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