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購力度實際已超越美股,「錦上添花」何如「雪中送炭」?
港股回購力度實際已超越美股,「錦上添花」何如「雪中送炭」?
日期:2025年4月23日 上午8:53作者:活報告 編輯:Annie
港股市場回購持續活躍,今年已累計回購超537億港元,龍頭企業正在以真金白銀不斷買回自家股票。
實際上,港股的回購力度自去年開始已悄然超越美股市場,回購與市值之比連續數年大幅上升,2024年已超過0.5%。
過去四年,港股的回購活動持續活躍,基于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自身充沛的現金流以及提高股東回報的目的,騰訊、阿里等龍頭企業不斷加大回購力度,推升了港股市場整體回購水平。
而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回購力度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並隨著特朗普關稅導致市場劇烈波動、恒指大幅回調之際再次升溫。
截至4月17日,年内港股172家公司已累計回購超過537億港元,平均每家公司回購了3.12億港元。
其中,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三家公司的回購力度最大,分别回購了約210億、113億、62億港元。此外,中遠海控、中國宏橋、快手、太古股份公司、藥明生物等公司亦已回購了超過10億港元的股份。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港股市場往往發生在熊市期間,回購信號通常也預示市場底部,更接近于「雪中送炭」式的託底風格。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行動往往與市場表現呈現反相關性,兩者相互影響。
與之不同的,美股市場的回購風格更傾向于「錦上添花」式——在市況良好時,上市公司往往採取更具吸引力的回購政策以提升每股收益(EPS),進而推動公司市值的整體上升。
據標普環球的數據顯示,2024年標普500指數公司累計回購了9425.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8.5%,並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
然而,從回購金額與市值之比看,美股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回購「強度」並沒有上升,反而是有所下降的。即相關公司回購力度雖有增長,但明顯落後于其估值擡升的速度。
長期而言,標普500指數公司的回購與市值之比歷史平均水平約為0.6%。在2005-2007年牛市期間該指標一度突破1%,並在金融危機後長期處于0.8%左右的高水平。但最近三年該指標卻處于下降態勢,2024年僅為0.5%左右。
而隨著今年以來投資者避險情緒顯著升溫,美股市況大幅回落很可能令一些上市公司降低其回購額度,並逐漸令回購與市值形成與「錦上添花」相反的「雪上加霜」式下降。
相比之下,港股的回購金額佔市值比例正在逐漸提升,並已實際上超越美股市場。
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為基準,近三年的回購金額與年末市值之比顯著上行,2024年已達0.54%,超越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
不同于美股市場的高估值壓力和政策反復等風險,港股市場正處于性價比極佳的階段,企業對于回購自家股票顯然沒有什麽「買貴了」的擔心。
而隨著港股市場價值的重估、南向資金湧入下流動性的提升,政策的多方位支持以及更加樂觀的前景預期,相信這些以真金白銀進行回購的企業也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来源:财华社)
上一篇新聞
相關文章
- 12小時前
- 讓全球投資者集體失眠,美聯儲是怎樣的存在?
- 13小時前
- 跨境支付概念爆發,移卡飙漲逾23%
- 13小時前
- 港股主題QDII業績亮眼!南向資金力撐下,後市值得期待?
- 13小時前
- 港股醫療股沸騰,這家公司一度暴漲約106%!
- 13小時前
- 楊德龍:美元指數與美股再次暴跌 特朗普發起關稅戰是最主要原因
- 16小時前
- 【港股收評】三大股指集體上揚!醫藥股、黃金股領漲
- 16小時前
- 【A股收評】三大指數漲跌不一,跨境支付概念股崛起!
- 16小時前
- 4月遊戲版號揭曉!騰訊、網易均在列
- 17小時前
- 雲頂新耀成功摘「B」,商業化能力獲驗證,發展進入新徵程
- 17小時前
- 外賣市場「肥肉」爭奪戰:京東美團互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