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Anchorage 到摩根士丹利:谁在收割企业加密囤币的财富?
来源:Forbes
作者:ByJulie Goldenberg
编译及整理:BitpushNews
从 Anchorage Digital 到 BitGo,再到摩根士丹利,一批金融机构正因企业大规模购入比特币而收取巨额费用。
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表面理由是多元化配置、对冲通胀、吸引投资者,而背后的动机往往更直接——推动股价上涨。在近期市场中,仅仅宣布“加密财库”计划,就足以让公司股价获得溢价。
真正的赢家却是这场“淘金热”里的“卖铲人”:托管行、经纪商、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行,几乎在每一笔交易、转账和托管中都能收取费用。
过去六个月,这一趋势已达到“发烧”级别。旧金山的加密银行 Anchorage Digital 已拿下特朗普媒体 20 亿美元比特币财库,以及 Nakamoto Holdings 7.6 亿美元的比特币资产管理协议。
据 BitcoinTreasuries 数据,目前已有超 152 家上市公司共计持有逾 95 万枚比特币,总价值超过 1100 亿美元。一年前,这个数字仅为 41.6 万枚。龙头仍是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该公司利用可转债与永续优先股等创新融资手段囤积比特币,现持仓约 730 亿美元,比其市值仅低 25%。
模仿者并未止步于比特币,越来越多企业还在买入以太坊、Solana 等数字资产。今年以来,企业已为此筹集资金逾 980 亿美元,另有 590 亿美元在 6 月后陆续到位。特朗普家族控股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近期就宣布设立 15 亿美元的财库,并锚定其自家代币 WLFI。
华尔街的盛宴
投行和券商是另一大受益者。摩根士丹利、巴克莱、Moelis、道明证券等机构通过承销优先股和可转债收取千万美元级别的佣金。Strategy 今年 3 月发行 7.22 亿美元优先股,承销商总共进账约 1000 万美元;MARA Holdings 7 月发行 9.5 亿美元可转债,费用规模亦相当可观。
与此同时,托管机构的地位水涨船高。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 BitGo,在今年上半年托管资产突破 1000 亿美元,大量增量来自企业财库客户。Coinbase 等合规托管方同样受益,收费模式通常为 0.1% 至 0.3% 的年化托管费,尽管利润率不高,但凭借庞大资金规模,年收入依然可达数亿美元。
随着企业囤币,交易所和主经纪商也迎来额外收入。BitGo、Coinbase、FalconX、Cumberland 等平台均在撮合交易、提供收益工具(质押、借贷、期权对冲)中收取费用,形成新的利润循环。
加密财库:下一个竞争战场
目前,企业多依赖资产升值来获得回报,但随着规模增长,市场将迫使它们探索收益型策略,例如低成本融资买入比特币,或通过质押、借贷、资产管理来提升回报率。Maple Finance、Two Prime 等机构贷方,以及 Galaxy、Arca、Wave Digital Assets 等资产管理方,正在向企业财库提供服务,收费区间在 0.25%-0.5%。
Galaxy 报告称,其财库资产管理业务今年已吸引 1.75 亿美元资金流入,客户群体覆盖数十家持有加密资产的上市公司。
资本与政策的推力
在特朗普政府更为宽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下,华尔街资金正加速涌入。Capital Group、D1 Capital Partners、Cantor Fitzgerald 等大型机构已开始为企业加密囤币行为提供融资。
尽管加密市场仍存争议,但业内普遍认为趋势才刚刚开始。Bitwise 高级投资策略师 Juan Leon 预计,未来全球 31 万亿美元企业现金储备中,越来越多将配置至加密资产,“无论是 1%、10%,还是 100%,企业财库最终都会有加密资产。”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订阅: https://t.me/bitpush
(来源:比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