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衰落的開始?
特朗普2.0,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衰落的開始?
日期:2025年4月7日 上午8:19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能令美國再次強大嗎?華爾街已經給出坦率而直觀的答案。
2025年4月2日收盤後,特朗普簽了兩個關於「對等關稅」的命令,說是要給貿易夥伴們設個10%的「最低基準關稅」,還說要對某些國家收更高的稅。比如英國得交10%,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印度26%,越南46%,柬埔寨49%……這下好了,全面開啓關稅戰,185個國家受到影響。
受此影響,美股在特朗普簽署關稅政策後持續暴挫。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兩個交易日累跌3,910.46點,或9.26%。
標普500指數兩日累跌近600點,跌幅高達10.53%。
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成為暴跌重災區,兩日累跌2,013.26點,跌幅達到11.44%。
受傷的是美國消費者
令人咋舌的是,這份名單甚至涵蓋了靠近南極區域的「企鵝島」——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這座孤懸於印度洋的島嶼,距離澳大利亞西南約4000公里,島上除了慵懶閑適的海豹和憨態可掬的企鵝,以及一些鳥類,幾乎荒無人煙,卻也被美方納入徵稅範圍,被徵收10%的「對等關稅」。白宮官員給出的理由是,該島屬於澳大利亞的海外領地,而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貿易夥伴,其相關領地自然也在此次徵稅範圍内。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瞬間在全球範圍内引發熱議,眾多網友紛紛以惡搞形式調侃美國對企鵝徵稅這一荒誕舉動,全球媒體也聚焦於此,「企鵝稅」迅速成為網絡熱梗。大家不禁感歎:「可憐的老企鵝,我不知道他們對特朗普做了什麽……」
而特朗普此番大規模加徵關稅的行為,不僅讓眾多國家面臨經濟挑戰,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全球貿易格局走向的深深擔憂。
受特朗普關稅影響,各大貿易國均已宣佈或正在醞釀新的反制措施。
中方積極應對,已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同時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關稅措施。中方宣佈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此舉直接有力地回應了美國的關稅挑釁。中方宣佈從4月4日起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這展示出我方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一貫立場。此外,中方還果斷打出包括啓用「不可靠實體清單」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歐盟和歐洲各國均已開始著手準備反制措施,歐盟很可能通過加徵報復性關稅,動用《反脅迫工具法》和針對服務貿易加強監管如對美國數字服務徵稅來實施反制,美國龍頭企業在歐盟擁有很大市場,不過服務業監管的巨額罰款更是令人咋舌。比如說,像蘋果、微軟等美國科技七雄,如果被反壟斷調查盯上了,影響將是巨大的。就像之前宣佈關稅政策之後,蘋果的股價狂跌了15.86%,兩天時間里市值就縮水了5334億美元。
可以說,現在特朗普在向全世界開戰,包括無人島的企鵝,沒有一個國家是他的朋友,他的這種做法損人不利己。
有街頭志願機構採訪美國民眾對於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有從事進口貿易二十年的貿易商告訴美國人,美國對外國貨品進口徵收關稅,支付關稅的是美國進口商,它們的成本增加了,會將成本通過提高商品價格的方式轉嫁給消費者,最後埋單的是美國本土的消費者。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嗎?
特朗普聲稱要通過各種不利於全球貿易的方式,將全球生產線遷移到美國,以實現美國復興。
有意思的是,美國在數十年前就將制造業大規模外遷,初衷是為高端產業和消費者削減成本。如今若想將產業鏈回遷本土,重建完整的工業體系恐怕需要耗費幾十年。相比之下,目前中國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業強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供應鏈網絡。可以說,中國制造業一旦停擺,全球工業生產都將面臨癱瘓的危險。
誠然,構建上遊供應鏈並非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任務,那麽,如何緩解美國消費者面臨的消費「燃眉之急」呢?
可以預見,最終的結果還是得自付高價關稅採購外國貨品,得不償失,這也是美國民眾近日紛紛搶購中國家電的原因,因為大家都知道未來這些貨品的價格肯定大漲。
美元霸權地位失守
在特朗普宣佈關稅政策後,美元指數一度跌破102水平。離岸人民幣周五一度突破7.24,歐元兌美元更一直保持在1.10左右水平,這是歐元2024年10月以來的高位,見下圖。
全世界都在抛棄美元,除了關稅問題,消費者對定價高昂的美國制產品不認可而紛紛搶購外貨之外,也反映出企業沒有信心在美國進行投資,一方面是因為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政策訂立方式讓企業家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重新構建產業鏈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更長遠的規劃和協商,特朗普並沒有給予企業這樣的環境,最近更有傳言指特朗普可能會廢除拜登時代的《芯片法案》,這會讓眾多高端科技企業的前期投資打水漂,包括台積電(TSMC)。特别是一心一意為美國制造業打造就業崗位的台積電,此刻想必是追悔莫及。
最受傷、最痛心的莫過於美國本土居民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關稅政策實施之後,率先「受傷」的將是美國的消費者,因為他們將要支付更高的價錢購買必要的消費品,勢必推高通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經強調,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加劇,並可能保持高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美聯儲在特朗普的壓力下降息,將對美國通脹火上添油。
如何支撐起美國消費者因為關稅而多支付的價格以及因為通脹升溫而需要加碼的「通脹稅」?掏腰包的最終還是他們的僱主。
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2025年3月美國增加了22.8萬個非農就業職位,遠高於2月份修正後的11.7萬個,也高於預期的13.5萬個,見下圖。
即使就業職位在增加,大型科技企業以及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都在大手筆裁員,但美國的就業率仍處於高位水平,也就是說,美國的就業市場依舊高企,企業不停地搶人力資源。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25年3月,美國失業率仍只有4.2%,引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評論:美國的就業市場依然強勁。
我們留意到,2025年3月美國非農私營企業僱員的平均時薪按年上升3.8%,2月份上升4%;相比之下,美國2025年2月份核心PCE物價指數按年上升2.8%。也就是說,勞動力成本的漲幅要超越物價指數。
在可預見的將來,隨著關稅政策的實施,消費者物價勢必上漲,而大力呼籲美國企業回歸同時又在驅趕移民的特朗普將令美國的勞動力嚴重緊缺,從而導致勞動力成本大幅飙升。試問哪家企業會在一個成本持續飙升、利潤前景卻未必得到保障的國家進行投資?這是否明智之舉呢?
倘若特朗普的「倒逼」策略未能如願使美國重返世界制造業的中心,再加上通貨膨脹等不利因素的衝擊,美國經濟將缺乏外國投資者的資金支持,他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後果不堪設想。
對其他市場,是危,更是機!
在當前美國推行的關稅政策之下,中國存在很大的發展機遇,並且在重重挑戰中逐漸凸顯出自身的優勢地位。
美國的這一系列關稅舉措,對全球產業鏈和貿易格局產生了巨大衝擊。例如,隨著特朗普取消《芯片法案》,台積電赴美設廠一事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在如今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台積電有很大可能重新佈局,選擇回歸與華為展開合作。這不僅有助於中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進一步完善,也將推動本土科技企業的協同發展,增強我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美國這種以鄰為壑的關稅政策,使得國際社會對其信任度大幅降低。外國友人對中國的信心則在逐步提升,我們一直秉持著開放、合作、共赢的態度發展對外經貿關系,展現出大國風範與責任擔當,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以香港為例,隨著中國不斷強化對香港的支持與治理,香港在國際上的形象日益向好,外國人對香港也增添了更多的關注與喜愛。在此情形下,香港適時考慮與美元脫鈎,進一步強化自身金融體系的獨立性和穩定性,不失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舉措。
反觀美國,在推行不合理關稅政策後,美股持續下跌,令到黃金價格不斷攀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市場也呈現出升幅。美國經濟面臨著嚴峻考驗,這種經濟動蕩局勢不禁讓人聯想到 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若美國繼續維持這種短視的經濟政策,無疑將加速自身經濟的衰退。而特朗普政府若期望憑借加徵關稅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不排除其背後存在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妄圖在國際談判中獲取更多利益的意圖,但這種做法已引發全球眾多國家的抵制與反抗。
需要強調的是,台灣當局不顧台灣民眾利益,執意將台積電送往美國設廠,這一做法不僅損害了台灣地區的產業利益,更凸顯出其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缺乏戰略眼光。但特朗普並不買賬,令台灣政客對美國政權失了信任。可能間接幫助中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和平統一進程。
未來,在特朗普剩餘的任期1380天内,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憑借著龐大的國内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以及堅定的開放決心,完全有實力在這場全球變革浪潮中行穩致遠——依託"世界工廠"的強大底蘊、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持續突破的科技創新能力,赢得更多發展機遇。隨著國際社會對國際關系格局認識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會清晰地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廣闊前景,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穩定的世界經濟新秩序。
(来源:财华社)
上一篇新聞
相關文章
- 4月3日
- 「黑天鵝」掀風雲變,全球資產怎麽走?
- 4月2日
- 妖股升天!這只新股上市飙漲逾15倍,發生了什麽?
- 3月24日
- 名創優品最新業績透露了什麽?
- 3月21日
- 拼多多利潤增長不及營收,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隱憂浮現
- 3月20日
- 美聯儲謹慎決策,美股為何逆勢上揚?
- 3月19日
- 英偉達再發強芯,勢要力挽狂瀾
- 3月19日
- 盈利強勁!股價放量大漲,騰訊音樂迎來戴維斯雙擊?
- 3月19日
- 績後放量大跌!貝殼增收不增利困境難解?
- 3月18日
- 中資「七強」VS.美股「七雄」
- 3月18日
- 從日股看巴菲特的投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