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奇瑞,亟需IPO
从2004年首次提出IPO至2025年,怀揣上市梦想长达21年、被称为中国第二大汽车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汽车”),终于在漫长的上市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一波三折的IPO之路背后,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招股书中的奇瑞汽车依然存在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迟滞、海外市场占比高但竞争难度加大等问题。
多靠油车、海外市场不稳定成掣肘
作为一家“连续22年霸榜我国自主品牌公司乘用车出口第一名”的奇瑞汽车,冲击资本市场却多次遇阻。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奇瑞汽车已在过去20多年里多次冲击IPO。
早在2004年,奇瑞汽车曾尝试借壳上市,但因上汽集团股权问题被迫放弃。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汽车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并试图通过借壳海螺型材上市,但也因业务差异过大而告终。此后多年,奇瑞汽车也曾尝试冲击科创板IPO,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直到2024年尹同跃在“瑶光2025科技DAY”上高调宣布,“2025年前完成IPO计划”,并将其定为首要任务。
此次IPO,尹同跃志在必得。
只是在诸多车企“All in 新能源”的大趋势下,奇瑞汽车像一个“异类”般依靠燃油车打天下。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实现营收926.18亿元、1632.05亿元和1821.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6.2%和67.7%。
其中,来自燃油车的收入分别为702.6亿元、1433.16亿元和1362.0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6%、87.8%和74.6%,占比均值超过70%。而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3.2%、4.9%和16.0%,占比不到两成。
而就是在这不到两成的新能源销售收入中,纯电占比更是少之又少。据「快马财媒」了解,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新能源的销量猛增232.7%达到58.3万辆。在58.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纯电的销量包括6.6万辆的iCAR、5.8万辆的智界、约5万辆的小蚂蚁/QQ冰淇淋、2.96万辆的星途纯电车型及未单独披露的其他纯电车型等,累计销量只有20.36万辆,占比不到35%。
虽然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232.7%,但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明确表示,“我们无法保证能够跟上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的变化。先进氢能或电池燃料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以目前无法预测的方式对奇瑞汽车的业务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如果不能成功应对现有技术的变化,奇瑞汽车的竞争地位会遭到严重损害。”
奇瑞汽车的担心不无道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燃油车销量6800万辆,市场份额超过97%,纯电和插电混动的市场总共只有3%。但仅仅4年后,全球纯电、插电混动的市占接近19%,燃油车的销量下滑至5860万辆,占比降至81%。
乍看之下,燃油车仍然是当下市场的主流,但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这个趋势不可阻挡。预测还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占比有望增至47%。这对仍依赖燃油车的奇瑞汽车来说,改革迫在眉睫。奇瑞汽车自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IPO的募资用途中也明确提及“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除了一直深耕燃油车市场外,奇瑞汽车也老早就开启了出海之旅。招股书显示,从2003年至2024年,奇瑞汽车连续22年拿下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的销冠。截至2025年2月18日,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从区域收入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其他国家及地区贡献了奇瑞汽车35.7%、48.7%和44.0%的收入。2023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其他国家和地区贡献了53.4%的收入,占据半壁江山。
而据「快马财媒」了解,奇瑞出口市场多分布在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俄罗斯市场占到奇瑞出口量接近4成。不过,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品牌汽车已经拿下俄罗斯近6成市场,发展空间已然不大。
除了俄罗斯外,奇瑞汽车的海外市场还分布在如白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利比亚、土耳其等国家。在埃及、土耳其诸国,奇瑞汽车的销量虽然遥遥领先,但市场规模并不大,加之上述诸国政治经济的稳定性较差,及欧洲、美国挥舞关税大棒,2025年奇瑞汽车的出口之路难度势必增加。
除了外部环境影响外,国内车企比亚迪也在大力出海。有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4年12月出口汽车6.1万辆,超过奇瑞汽车成为当月中国汽车出口最多的车企,且比亚迪汽车出口的国家与奇瑞汽车所在的市场重合度不低。二者在海外势必有仗要打。在IPO募资用途中,奇瑞汽车也明确提及“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毛利率走低,负债率高企
除了新能源汽车起步晚、海外市场被关税大棒“卡脖子”外,奇瑞汽车的经营也存在诸多问题。
招股书显示,目前奇瑞汽车坐拥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个定位不同的乘用车产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智界是华为和奇瑞合作打造的高端品牌,属于华为鸿蒙智行体系的一部分,目前已推出的车型主要有智界S7和智界R7。至于合作模式,和华为、赛力斯之间的问界品牌合作类似。不过,截至目前招股书并未提及该品牌的利润、营收等情况。不过,在2024年12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公开表示,每卖出一辆智界R7要亏损一两万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乘用车毛利率分别为13%、15.9%和14.7%,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3.8%、16%和14.8%。对于毛利率的变化,奇瑞汽车将其归因于2024年来主动推广新能源汽车致产品组合发生变化、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等。
奇瑞汽车的销售费用变化证实了这一点。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销售及分销开支(包括广告及营销开支、销售及营销人员的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32.07亿元、55.57亿元和58.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28%和65.03%。
即便如此,奇瑞汽车还计划在2025年推出60多款车型,提供燃油车、插电混动、增程式和纯电动汽车版本。这一计划无疑需要更多资金和研发投入来支持。招股书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分别投入研发费用36.46亿元、66.64亿元和65.53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9%、4.1%和3.6%。据「快马财媒」了解,奇瑞汽车平均不到4%的研发投入比,远不及头部车企比亚迪、长城汽车动辄5、6个点的比例。
也就是说,从2023年奇瑞汽车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后,其将在2025年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奇瑞汽车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从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93.10%、91.87%和88.64%,流动比率分别为0.95、0.88和0.97,速动比率分别为0.81、0.67和0.75。如此来看,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可见一斑。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