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中美贸易战 单对多贸易对垒场景的应急出牌
来源:天勇谈经济

笔者按: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局势似乎从应对单边关税博弈,演变到要与关税同盟对垒,牌局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今天从战术上研究应对,在《加税的结果:中美经济博弈的推演》专栏中讨论,推出之六。
周天勇
最近,美国政府正在向墨西哥施压,要求其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以换取美国取消对墨西哥商品的关税。此牌一出,若墨西哥政府接招向中国出牌,美方如再出牌群发,整个牌局可能会从中国应对单边关税博弈,演变到要与关税同盟对垒。
一、单对群牌局形势的严峻性
中美关税博弈变成中国对群对垒场景下,出口需求收缩会对国内产生更大压力的传导。2025年,中国受影响的不再仅仅是对美3.5万亿元左右的出口,而会波及整个26.5万亿元左右的出口。在中国出口结构中,家用汽车、一般耐用消费品、电子消费品和一般日常消费品的占比在60%到70%之间。单边博弈场景下,只影响2.5%左右的出口需求,而单对群博弈场景下,影响到的是18.5%的出口需求。即使最终实现的收缩为15%,中国对外出口总需求可能会面临3%的收缩压力。从结构上看,出口收缩传导的大部分是消费品和生产消费品的中间产品,这些产能的过剩,对中国提振消费需求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性压力。
中国国内扩大需求已经成为稳住经济的重中之重。2024年9月25日政治局会议及其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截至2025年2月,五个月内笔者估计中央财政增发国债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央行增加的M2数量在30万亿元左右。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变动同比分别为0.3%、0.2%、0.1%、0.5%和-0.4%(笔者预计2月数据受春节过后消费下降影响可能会较大),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PPI)变动分别为-3.3%、-3.4%、-2.6%、-2.6%、-2.3%。虽然刺激力度够大,但国内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
紧接的影响是:在中国总出口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到65%,其中,民营企业出口的比例更大。因此,博弈最先受到冲击的行业,是用于居民消费和消费品生产的制造业,首当其冲的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部门,并将涉及为其供应生产原料和组件的工业企业,为其生产提供融资、运输、商务等服务的供应商,以及整个产业链中就业的劳动者。进而,单对多的贸易战会系统性地影响国民经济生产、就业、收入和需求的运行和循环。
二、国内拉动消费需求的紧急应对
关税手段阻碍以居民用品为主的出口,对中国的结果就是消费品及有关消费生产品制造业产能突然叠加过剩,消费需求流动性不足,通缩加剧,各大港口会不同程度地闲置,航运会萧条,国内制造业进一步向外转移的压力加大。这是一次突发的经济冲击。因此,需要对美国提高关税冲击做出应急性反应,这是马上要出的应急牌,而不是可以拖延的常规牌,更不是犹豫不决的牌。
1. 快速财政刺激消费需求的布牌
三年三步财政政策直接刺激居民消费:财政支出每年用于刺激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累积总量为10万亿元。第一年,财政发债刺激消费2.8万亿元,向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1.8万亿元,向教育、医疗、生育和常住流动人口居住转移支付1万亿元;第二年财政刺激消费扩大到3.2万亿元支出,直接发放1万亿元,民生转移支付2.2万亿元;第三年3.6万亿元,直接发放0.5万亿元,3.1万亿元用于民生转移支付。第四年步入正常,但财政支出结构仍需朝着2035年将财政民生支出占GDP比例提高到20%的目标继续调整。
考虑出一张替代出口后原退税部分的国内财政减税牌:实际上,在2024年出口国外的产品中,有8.1%的退税,还有各地对生产性企业招商的土地优惠,用中国的财政收入和土地租金补贴了对外出口。出口企业产品内销后,失去原有出口退税,其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成本优势将降低。2025年中国取消了出口退税,其节省的支出,应当用于进一步普遍降低国内生产的增值税税率,以此来刺激国内生产和消费。
2. 货币政策刺激的协同出牌
货币政策在配合上述财政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经济刺激中,其目的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