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亿增量资金,在路上!公募基金最新解读

2025年01月24日,16时17分40秒 机构观点 阅读 37 views 次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公募基金,方案明确了“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等“硬指标”。

对此,多位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的硬指标,疏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机制上的堵点,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加速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体系。中长期资金入市利好大盘价值风格及红利板块。

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是资金层面的变化,更是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塑,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营造机构投资者“长线投资”倾向,推动市场更加理性和成熟,降低市场投机性。同时,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将为市场带来可观增量资金,提振市场信心。此外,通过优化分红、回购、定增等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能吸引更多长期资金。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有望与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认为,险资是最确定的增量资金。目前,保险全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约为32万亿元,假设权益配置比例提升1%,再加上每年的新增保费及资产再配置规模,保守估计会带来超6000亿元的年度增量资金。

景顺长城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方案》更重视打通资金入市堵点,强化政策落地见效,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预计2025年国有大型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费剔除到期、赔付和手续费)可达近1万亿元,预计有望推动近3000亿元资金入市。

南方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的硬指标,疏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机制上的堵点,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加速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体系。

或利好红利板块和大盘股

长城基金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利好大盘价值风格及红利板块。中长期资金的管理机构注重长期和价值投资,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大盘价值股契合其价值投资理念。从推出的政策来看,资产端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社保、养老金保险资金与红利板块有更高匹配度。

张峻晓认为,引导加大权益配置、拉长考核久期,对于绝对收益性质的配置型资金,收益波动比、估值业绩匹配度是优先考虑的,利好方向首先是红利和稳定低波类资产,其次是估值合理或低估的大盘成长股。

对于《方案》提出的公募基金持有流通市值三年内每年至少增长10%,张峻晓认为,这意味着无论大盘涨跌,公募基金都需要加大权益配置,继续推动指数基金或ETF的发展是主要实现路径。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