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I全线出击:显卡、AI PC、大模型相继“炸场”

2025年01月08日,09时19分35秒 国内动态 阅读 27 views 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倪雨晴

CES开幕前夜,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再次成为顶流,带着AI风暴席卷了拉斯维加斯。

当地时间1月6日,演讲现场座无虚席,堪比巨星演唱会。在CES消费电子展的舞台上,黄仁勋将聚光灯瞄准了AI PC为首的一系列软硬件产品。

首先黄仁勋发布了PC端的RTX 50系列显卡,继续为AI PC提供引擎。不仅如此,英伟达还直接进入了AI PC赛道,小型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登场,让更多的开发者直接在桌面端使用大模型。

这些还不够,英伟达在基础大模型、NIM微服务、工业孪生、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方案等领域都继续出招,主题演讲已经成为英伟达开年的首场发布会。

当前的英伟达正在经受一些质疑。随着人工智能的增长,英伟达一直在狂飙,但是也面临供应链挑战,尤其是加速了更新速度后,外界一直在密切跟进Blackwell系列的交付。

黄仁勋此次在演讲中表示,Blackwell已全面投产,并且公布了一个名为Grace Blackwell NVLink72的巨型芯片,要打造成超级计算机。现场,黄仁勋手持Grace Blackwell NVLink72的Wafer晶圆,还黄式幽默地摆出了“美国队长”的造型。

作为英伟达的队长,黄仁勋面对ASIC竞争压力、Blackwell系列交付挑战、地缘政治等因素,能否带领英伟达延续增长神话,成为热议话题。这也是此次主题演讲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回应。美东时间1月6日,英伟达股价上涨3.43%,最新市值达3.66万亿美元。7日记者发稿时,其股价继续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地时间6日晚在现场看到,距离发布会两小时前,演讲入口就早早排起百米长龙,只为一睹“黄巨星”的风采。黄仁勋在CES的高调亮相,让外界重新审视英伟达的未来。加上今年场上AI的爆火,也有人感慨“高光时刻的CES回来了”(CES is back)。

英伟达AI全线出击:显卡、AI PC、大模型相继“炸场”

新显卡、新模型齐上阵

经历了数月的传闻后,英伟达的新一代PC显卡终于登场。

作为英伟达的消费级GPU产品线,新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正式面世。

这条产品线主要用于PC终端产品,包括桌面电脑和笔记本,在全新的RTX 50系列GPU中,核心产品是RTX 5090显卡。

售价方面,RTX 5090高达1999美元,RTX 5080、5070 Ti和5070的售价分别为999美元、749美元和549美元。黄仁勋甚至声称,RTX 5070能够以549美元的价格提供RTX 4090的性能,但这主要得益于DLSS 4技术的提升。

RTX 50系列的发布距离RTX 40系列已有两年多,此时终于更新。随着Blackwell架构和DLSS 4的到来,英伟达继续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

同时,围绕着AI PC,英伟达除了发布新显卡外,还配套推出适配RTX AI PC的AI基础模型,这些基础模型以NVIDIA NIM微服务的形式提供,再结合RTX50系列GPU,提供最高可达2375 AI TOPS和32GB显存。软件和硬件,黄仁勋两手都要抓。

就模型而言,英伟达推出了Llama Nemotron系列的基础模型,来支持AI代理的开发。

英伟达此次推出的Llama Nemotron模型,有Nano、Super和Ultra三个不同版本。其中,Nano是最具成本效益、低延迟的模型,适合在PC和边缘设备上部署。Super是一种高精度模型,在平衡计算效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而Ultra是最高精度模型,专为要求最高性能的数据中心规模应用而设计。

可见,英伟达正在围绕PC,建立一站式的AI解决方案。数据中心业务之外,在老本行PC领域,英伟达也在掀起新的高潮。换言之,超级计算机不仅仅在数据中心,还可以放到桌面。

进军AI PC结盟联发科

英伟达发布的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搭载全新GB10超级芯片,成为全球最小的可运行200B参数模型的AI超级计算机。

通过Project DIGITS,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桌面系统开发和运行模型推理,并在加速的云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无缝部署模型。

手握GPU王牌的英伟达选择在SoC(系统级芯片)上经验丰富的联发科作为盟友。Project Digits搭载的GB10超级芯片,采用Blackwell GPU,通过NVLink-C2C片间互连与一颗高性能Grace CPU互联,该CPU采用ARM架构并具有20个高效节能内核。联发科也参与了GB10的设计。

不久前英伟达还推出了一款尺寸小巧的生成式AI超级计算机Jetson Orin Nano Super,主要面向构建AI机器人等场景,便携性的产品成为普及的趋势,也让英伟达的客户进一步拓展。英伟达是否就此开创了AI PC的变革之路,全球科技界都在关注。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野心

英伟达的野心并不止于PC,从机器人到自动驾驶黄仁勋都要拿下。

除了全新芯片和桌面系统外,英伟达还展示了用于开发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的全新Cosmos平台。在Physical AI的实际应用中,机器人、自动驾驶是核心案例。英伟达介绍道,可以通过三台计算机来帮助开发者构建下一代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这三台计算机是“DGX+Omniverse+AGX”,覆盖了英伟达软硬件不同产品线。

具体来说,Cosmos平台依托“世界基础模型”(World Foundation Models),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多种场景,开发适用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而无需依赖昂贵的机器人设备或在现实中进行道路测试。这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加快了技术迭代。

在大平台的基础上,英伟达还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更新产品。

汽车方面,黄仁勋宣布推出下一代汽车处理器“Thor”,该产品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合作的车厂包括比亚迪、理想、小米、极氪、特斯拉、奔驰等。并且,丰田、Aurora、大陆集团等正在使用其汽车技术套件来支持高级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

英伟达表示,凭借从云端训练、仿真到车载计算等前沿平台,其汽车垂直领域业务在2026财年有望增长约50亿美元。在黄仁勋看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变革已经到来,汽车将成为最大的AI和机器人产业之一,英伟达正在改变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汽车行业。

另一个黄仁勋看中的赛道就是机器人,他不止一次说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此次,英伟达推出用于合成运动生成的NVIDIA Isaac GR00T Blueprint,可帮助开发者生成海量的合成运动数据,以便通过模仿学习来训练人形机器人。

整场发布会上,英伟达可谓火力全开,在AI硬件和软件生态上继续证明算力王者的壁垒。在近期Blackwell延误的噪音中,黄仁勋释放了投产的信心后,进一步描绘了未来蓝图。在他看来,AI世界会从当前的Generative AI阶段进化到Gentic AI,Physical AI将是终极目标。

从PC显卡到云端算力,从自动驾驶到机器人,英伟达正在全面构建一个覆盖虚拟与物理世界的AI生态系统。作为AI乐观者的绝佳代表,黄仁勋一直在为AI的进化不知疲倦地呐喊。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