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job私有化估值争议即将落锤,能否迎来第二次胜利?

2025年11月25日,15时24分34秒 美国动态 阅读 1 views 次

虽然目前仍处于庭审后的静默阶段,但曾牵动中概股私有化市场的51job估值争议案似乎将迎来终局。

相关消息显示,开曼群岛大法院于今年6月24日至7月29日按计划完成“51job估值争议”的相关庭审后,尚未披露补充裁定或判决修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庭审的进程并非毫无波折,51job方曾于今年5月申请推迟庭审,但最终被法院驳回。当时其以“案件复杂度上升、需额外时间准备证据与陈述”为由,提议将庭审延后至2025年底或2026年,或额外增加6天庭审时间,但审理该案的DavidDoyle法官以“2024年6月双方已确认庭审安排,无重大情势变化”及“需保障异议股东公平听证权利”为由,否决了该延期申请。

回溯争议根源,该案核心是部分异议股东依据《开曼公司法》第238条,向法院诉求重新认定51job私有化时的股权公允价值,双方专家给出的估值差异高达17亿美元,分歧焦点集中在“每股估值金额”与“估值方法合理性”两大维度。

从异议股东主张来看,其认为2022年51job以每股61美元完成私有化时,该价格严重低估公司价值。支撑这一观点的核心依据是:通过DCF(现金流折现)模型测算,股权公允价值应为每股111.06美元,显著高于61美元的交易对价。

具体而言,该DCF估值参考了51job核心招聘业务的关键数据——2021年营收44.2亿元、注册用户超2亿、金融与互联网行业招聘市场份额超40%;同时,异议股东指出,61美元的最终对价较2020年9月买方团初始要约价79.05美元,降幅近23%,未能充分反映公司资产价值。

但上述主张,早在2022年12月就已经由法官DavidDoyle否定。当时,法院裁定,公司采用“市场价格回溯法”与“行业可比倍数法”测算,认为股权公允价值应为每股31.11美元,甚至大幅低于买方团给出的61美元的最终对价。

对于异议股东依赖的DCF估值,DavidDoyle法官明确否决其合理性,理由是该估值所依据的财务预测(如2022年预测营收44.54亿元),与2022年私有化估值日(当年5月)的市场实际环境脱节——彼时招聘行业面临监管收紧、需求波动等变化,导致预测数据缺乏时效性与客观性。

如今,DavidDoyle即将做出第二次裁决,这场争议也有望迎来终局。

梳理整个私有化进程,对价调整是争议的重要导火索:

2020年9月,以德弘资本、鸥翎投资为首的买方团,首次提出每股79.05美元的私有化要约,对应公司估值约57亿美元;

2021年6月,51job与买方团签署正式协议,确认该对价;

2022年1月12日,买方团以“市场环境恶化、行业监管收紧”为由,将报价降至每股57.25美元,这一调整引发部分股东不满;经多轮协商,双方于2022年3月1日修订协议,确定最终对价为每股61美元(对应估值43亿美元),该价格较2022年1月11日(买方团提出降价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45.83美元,仍有33.1%的溢价;

2022年5月6日,私有化交易正式完成,51job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后异议股东启动估值争议诉讼。

责任编辑:刘明亮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