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经济数据“难产” 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骤降
“鹰派大战”中美联储内部本就分歧重重,如今又遇到了新难题。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9日,美联储公布了10月28日至2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决策者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存在较大分歧。彼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
美联储货币政策本就踌躇不定,关键数据的缺失让未来笼罩了更深的阴霾。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不会发布10月非农就业报告,并将11月非农的发布日期调整至12月16日,比美联储12月利率决议还要晚。
如今,利率市场的交易员们对12月降息已经不抱太大希望。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2月降息的可能性仅约为30%。在数据迷雾下,美联储更好的选择可能是“停飞”而不是“盲飞”。
会议纪要分歧重重
在最新美联储会议纪要中,一系列微妙信号需要密切关注。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10月FOMC会议纪要释放了三大信号。一是鹰派倾向。尽管参会者几乎一致认为应该停止缩表,但在利率方面,越来越多的官员因为担忧通胀下降的进展,对继续宽松持谨慎的观点,这种变化在边际上呈现出了鹰派倾向。
二是美联储内部分歧严重。会议纪要提到,一些(Several)与会者评估认为可能适合进一步降息,而许多(Many)与会者表示,在今年剩余时间内,适合维持利率不变。因此,支持与反对12月降息的官员数量实际上几乎相当,并未有一方呈现压倒性优势,意味着美联储内部分歧严重。这种相对混乱的信号在短期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引发投资者风险规避,体现在近期风险资产波动放大。
三是金融市场稳定性。纪要显示,“部分与会者评论了金融市场资产估值过高的问题,一些与会者强调股票价格可能无序下跌的风险,尤其是在市场突然重新评估人工智能(AI)相关技术前景的情况下”。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稳定性状况开始。
向前看,杨畅对记者表示,美联储面临着“就业风险+通胀压力”复杂局面,货币政策必然会采取数据依赖模式,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平衡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官员间的分歧仍将持续存在。
就美国经济而言,在贸易摩擦背景下,通胀目前仅温和上涨,现阶段关税进入稳定期,伴随前期库存消耗,明年一季度将是确认通胀是否为一次性冲击的重要时点。就业市场则持续偏弱,增长接近停滞,但尚未观察到下滑失速。杨畅提醒,美国政府关门的一次性影响,导致经济增长短暂后置,给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分别带来负面和正面作用。
未来就业数据的重要性或逐步抬升。Threadneedle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Ed Al-Hussainy表示,鉴于美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失业率将成为衡量劳动力市场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指标。“若失业率保持稳定,将进一步证明美联储无需再为经济提供更多刺激。若失业率上升,即使仅上升0.1个百分点,也将是经济需要更多支持的强烈信号。”
展望未来,杨畅告诉记者,美联储利率相较中性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但在节奏上可能会后置,以确认通胀形势。同时如果关注政治周期,鲍威尔的任期将持续至2026年5月,特朗普大概率提名鸽派人选,或同样支持先谨慎后宽松的降息节奏。
(作者:吴斌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郭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