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或将改写道德规则 重返防务企业投资
转自: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讯(编辑 赵昊)最新消息显示,挪威可能在2027年允许其规模高达2.1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重新投资全球主要防务企业——这将是时隔21年后的重大政策转向。
若该计划获批,该基金将可投资14家防务公司,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空客、BAE系统、赛峰、泰雷兹、BWX科技、诺斯罗普·格鲁曼、福陆、通用动力、亨廷顿·英格尔斯、Jacobs Solutions、L3哈里斯科技以及拉森·特博洛。
目前基金被禁止投资这些企业,因为这些公司生产核武器组件,违反了自2004年起的道德投资规则。上周,挪威议会紧急通过议案,暂停了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道德投资规则并计划重新审查,以避免基金被迫出售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的股份。
近期,欧洲各国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增加军费开支,防务股从ESG投资者的“弃儿”变为“香饽饽”。挪威经济学家、基金的首任首席执行官Knut Kjaer称,挪威正在从这些公司购买武器,“我们为什么不能投资武器呢?”
前北约秘书长、现任财政部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在议会坦言:“我们一方面认为向防务公司支付巨额资金采购武器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却认为从这些公司获得回报是不道德的。”
挪威财政部在给委员会的授权文件中也指出了这一“伦理困境”——挪威从洛克希德购买战斗机、从BAE购买军舰,但20年前的规则却令基金不得投资这些企业。
挪威主权基金历来具有“风向标”效应。2016年,当基金宣布剔除煤炭收入占比超30%的企业时,全球多家ESG基金亦纷纷跟进。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高度政治化的市场环境下,挪威在发布“伦理撤资”决定时必须更加谨慎,因为这些举措可能引发更大的外交或市场反弹。
今年8月时,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出于道德等方面的考虑,撤回对美国工程机械和采矿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的投资。隔月,美国政府表示对此“深切关注”。
(财联社 赵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