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卖身”告吹,10亿官司上身难定“良人”

2025年11月07日,23时32分13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文 | GPLP,作者 | 七佰

商业谈判中,同时与多位潜在合作伙伴推进谈判,可以利用其竞争关系争取最优条款。

这是商战中常用的思路,也十分有效。当然,也要注意分寸,一旦忽视规则或将面临左右两难的境地。

这不A股市场就有一家企业玩“脱”了。

近日,“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与长江国贸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因生效条件未全部成就,已于10月15日终止。

这份终止协议转让公告的背后,是良品铺子深陷控股股东“一股两卖”引发的诉讼漩涡,叠加自身业绩持续下滑的双重困境。

良品铺子有诉讼,交易终止

良品铺子曾一度十分接近武汉国资,这也被外界视为其自我“救赎”的起始。

2025年7月17日,良品铺子宣布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拟向武汉国资旗下的长江国贸转让其持有的18.01%股份,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则转让2.99%股份。此外,良品铺子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也向长江国贸转让3604.99万股股份,合计约8.99%股份。长江国贸为此付出的总交易款项约14.94亿元。

若交易完成,长江国贸将合计获得良品铺子29.99%的股份,成为新任控股股东,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资料显示,长江国贸旗下拥有冷链、粮食、有色金属、跨境电商等业务,若顺利入主可以借助武汉国资帮助良品铺子加速实现业务协同,摆脱低迷的业绩。

然而,这看似美好的结合:却突遭变故。

7月14日,广州国资企业广州轻工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要求继续以12.42元/股价格购买良品铺子7976.39万股(总价款9.9亿元);按照日息万五赔偿违约金,截止7月31日为3170万。此外,还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宁波汉意所持7976万股(约19.89%)的良品铺子股权被冻结。

半途杀出一个程咬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原来,早在今年5月,宁波汉意为化解自身债务,就已与广州轻工就转让上市公司股权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签署《协议书》,约定广州轻工进行尽职调查后投资、控制良品铺子。

此后,因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没有与广州轻工签署相关股权交易协议,广州轻工还向宁波汉意发出过《关于督促签署交易协议的函》。

然而,后续变化或许广州轻工也没有料想到。良品铺子居然和武汉国资签署转让协议。

武汉国资未必知道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的约定,但宁波汉意作为当事人是一定知道的。

因此,在广州轻工看来,宁波汉意这是妥妥的“一股两卖”,因此愤而起诉,要求宁波汉意继续履行协议,转让相关股权并支付违约金等。

其中申请财产保全一项就导致宁波汉意所持7976万股(约19.89%)的良品铺子股权被冻结。

这或许也是“约定的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的主要原因,股权被冻结自然无法在交易截止日(即2025年10月15日)完成履约。

良品铺子业绩三连降,自救无方?

随着股权转让的终止,良品铺子的实控人仍然是是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

那么,他们手握着两个国资都看好的良品铺子为何又要急于脱手,以致出现“一女二嫁”的局面呢?

这要从良品铺子近年岌岌可危的业绩开始说起。

良品铺子近年来的经营压力不可谓不大,早年“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环,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紧箍咒。

当前,随着消费者偏好从精品高端逐渐转向性价比,具有低价优势的量贩零食店开始崛起,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的代表。

而走高端的良品铺子却在这一趋势下处境尴尬。

财报上的数字则让这种尴尬更具象化了。年报显示,良品铺子近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呈持续下滑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94.40亿元、80.46亿元、71.5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1.80亿元、-0.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0.65亿元、-0.75亿元。

进入2025年,下滑趋势仍未缓解。中报显示,上半年良品铺子实现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归母净利润-9355.3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骤降1694.33%。

事实上,良品铺子不是没有考虑过低端策略。资料显示,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启动了品牌成立17年以来最大规模降价,涉及300款产品,平均降幅22%,最高降幅达到45%。

然而或许是由于曲高和寡,又或许消费者对于良品铺子高端的印象难以改变。总之,这次大范围的降价并没有给良品铺子的业绩带来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良品铺子曾一度切入到量贩零食这一赛道。2022年,良品铺子通过子公司宁波广源聚亿投资了千佰味食品,运营量贩零食品牌“零食顽家”。

尤其是在2023年4月,良品铺子又通过广源聚亿,参与赵一鸣A轮融资,出资4500万元,成为持有赵一鸣3%股权的股东。然而当年10月,良品铺子就将所持赵一鸣股权以1.05亿元转让。良品铺子虽在短期内获得数千万元投资收益,但其代价是影响了更长远的资本规划。

与此同时,资本对于良品铺子的耐心似乎也在消失。战投今日资本自2023年起密集套现退出;高瓴资本也从最初持股11.67%一路减持到2024年基本清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创始人杨红春、杨银芬兄弟悄悄质押60%股权,被曝计划套现离场。

四年前,良品铺子市值曾达到340亿元,股价最高超过85元,在市场中被视为零食行业的标杆企业,如今其市值已缩水至不足50亿元。当前仍面临收入增长乏力、利润由盈转亏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此次,国资入股计划告吹,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良品铺子,还有良人否?

随着与武汉国资“联姻”的告吹,使得这家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目前不仅面临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集团涉及超10亿元的诉讼纠纷,更需应对业绩连续下滑的经营挑战。

从行业环境看,休闲零食赛道正经历深度调整。一方面,消费者呈现出矛盾的“既要健康又要悦己”的需求,低GI餐包与爆浆蛋糕同样受到市场欢迎;另一方面,量贩零食模式以“工厂直采+规模效应”重构了行业价格体系,对良品铺子等传统品牌造成强烈冲击。

为应对困局,良品铺子正持续推进“一品一链”战略,通过签约优质原料产区、打造产品溯源体系来巩固其“好原料”的价值主张。公司也在积极调整渠道策略,关闭低效门店,同时在线上发力内容电商,在团购渠道寻求增长,其二季度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12.84%。

此外,与广州轻工重建合作的可能性也值得关注。广州轻工在食品加工及供应链管理领域有深厚积累,若双方能化解纠纷达成合作,其供应链体系或许能助力良品铺子优化成本控制。而良品铺子的品牌与市场经验也可为广州轻工的食品板块注入新活力,双方在拓展华南市场等方面存在协同发展的想象空间。

当然,在与广州轻工的诉讼完结之后,良品铺子或许也会另觅良人。

综合来看,随着与武汉国资的交易终止,良品铺子不仅面临股权冻结及相关诉讼,还需应对行业竞争加剧与经营策略调整的挑战。

解决诉讼争议是稳定公司治理的前提,而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则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良品铺子前景仍取决于诉讼解决情况与后续战略调整的成效。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