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长投”生态日益完善 资本市场韧性不断提升
“长钱长投”生态日益完善 资本市场韧性不断提升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完善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环境,正是投融资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伴随着政策密集落地,各类中长期资金正加速进入资本市场。
长期资金入市脚步加快
今年以来,伴随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举措逐渐落地和“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逐渐完善,公募基金、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市的脚步明显加快,显著增强了A股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公募基金方面,银河证券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3.58万亿元,环比增加0.63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2.99万亿元,增加0.54万亿元。资产配置结构中,股票仓位由二季度末的84.24%上升至85.62%,处于2005年以来历史高位水平。其中,A股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逆转了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态势,由二季度末的70.05%上升至71.52%。
险资方面,中泰证券研究显示,今年三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63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频次达917次,合计持股数量为688亿股,合计持股市值为6510亿元,平均环比增速分别为-0.8%、0.4%、13.9%和8.4%。期末险资持有申万一级行业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为银行(3165.2亿)、公用事业(414.3亿)、交通运输(381.6亿)、通信(359.4亿)和电力设备(244.6亿)。险资持有申万一级行业个股数排名前五分别为电子(52)、医药生物(52)、电力设备(49)、机械设备(39)和汽车(39)。
华泰证券认为,在低利率环境持续的背景下,险资因现金收益压力或仍倚重红利策略并增配高息股。随着红利股估值快速抬升,其股息率吸引力有所下降,资本亏损风险相应增加,这使得险资的红利策略正从过去“买买买”的1.0阶段,转向“拣麦穗”的2.0阶段。险资需在维持长期配置目标的同时,精挑细选,在“获得稳定股息”和“避免资本亏损”之间做出平衡,逐步积累持仓。
与此同时,外资对于A股市场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Wind数据显示,10月以来,高盛、瑞银等知名外资机构共计调研了309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高景气度产业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摩根士丹利、阿布达比投资局、摩根大通等QFII机构在856家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现身,较去年底的781家明显增加。此外,外资机构合计持仓市值高达1504亿元,相比2024年底增加超330亿元,增幅达28.4%。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指出,全部A股盈利在2025年三季度同比增长12.0%,相较于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0.8%的表现出现了明显改善。孟磊表示,市场中期展望依然向好,因为整体盈利逐步复苏、各类场外资金持续净流入市场、科技叙事助力估值重构以及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建设等中期股市上行驱动力未变。他还指出,成长风格或仍是投资主线。创业板具有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因为其盈利正在加速,且长期具有韧性,而其估值(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水平也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监管聚焦营造“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展望未来,从监管部门近期的表态来看,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制度环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业内人士指出,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韧性,需要多维度协同发力,强化战略性资金“压舱石”作用。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表示,要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落地,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加力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证监会党委日前在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也指出,要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持续夯实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记者表示,展望“十五五”,资金端将向“耐心资本”主导转型,加强政策统筹,以金融市场赋能和培育科技市场。政策将通过税收优惠、长期考核机制等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短期交易资本”向“长期配置资本”转化,解决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稳定性问题;同时,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范围与投资额度,吸引全球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配置中国新经济资产,提升市场资金韧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生态体系。他表示,要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优化资本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核心制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可预期性。同时,要深化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内在稳定力量。
(来源: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