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半导体三季报:盈利修复进行时,结构性分化加剧
前三季度,A股半导体板块呈现结构性繁荣。AI算力、存储器、新能源的需求爆发拉动相关品类需求增长,带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回暖,有32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同比翻倍及以上。与此同时,全板块营业收入规模仅同比微增0.2%,反映出不同细分赛道的需求景气度分化。
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划分(下同),半导体板块166家上市公司截至11月3日的年内平均涨幅为41%,15只个股翻倍,德明利(001309.SZ)、东芯股份(688110.SH)、江波龙(301308.SZ)的涨幅居前。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于10月9日创下历史最高的13981.14点,截至11月3日收盘报12085.43点,较高点回撤15.8%。
作为“聪明钱”的代表,沪深股通的持股动向反映了市场对半导体板块的信心。数据显示,45家半导体企业的陆股通持股占总股本的超2%,其中澜起科技(688008.SH)、北方华创(002371.SZ)、豪威集团(603501.SH)的陆股通持股占比超过10%,分别达到12.66%、12.76%和11.77%。外资对这些半导体龙头的持续青睐,印证了市场对行业长期发展逻辑和当前业绩复苏的认可。
盈利能力的整体提升标志着A股半导体行业正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未来的投资主线将更加聚焦于“结构”而非“普涨”。AI算力、高端存储、国产设备材料、车规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因其强劲的需求和明确的成长性,有望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和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32家净利同比翻倍及以上
全球半导体景气度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提升,带动A股半导体产业链业绩回暖。盈利修复也是今年半导体三季报的最大看点之一。
数据显示,166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9.9%,较去年同期提升14.8个百分点,2023年与2022年该项指标分别为-40.7%、12.12%,即近四年半导体板块的整体盈利能力复苏显著。
前三季度,55家半导体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逾50%,其中32家净利同比翻倍及以上。例如,源杰科技(688498.SH)受益于数据中心市场的CW硅光源产品逐步放量,净利同比增长高达19348.65%;寒武纪(688256.SH)在AI浪潮推动下,营收增速达2386.38%,净利增长321.5%。此外,臻镭科技(688270.SH)(净利润+598.09%)、思瑞浦(688536.SH)(净利润+227.64%)、伟测科技(688372.SH)(净利润+226.41%)等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均实现了数倍的利润增长。
对于盈利能力提升的原因,这些企业普遍提到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产品放量拉动规模收入、新市场突破等。尤其是净利润暴增的企业,普遍提及AI高速发展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源杰科技主营业务聚焦光芯片行业,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公司在AI数据中心市场实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硅光方案所需的大功率CW激光器芯片规模出货,使得高毛利率的数据中心板块业务大幅增加。
模拟芯片商思瑞浦前三季度实现扭亏,归母净利润达1.26亿元,为2023年同期以来新高。其中,第三季度盈利6032.32万元,综合毛利率为46.60%,环比提升0.26个百分点。思瑞浦在最新一期机构调研中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在汽车、泛通信、消费和泛工业四大下游市场均实现同比快速增长与环比持续增长,目前渠道库存、存货周转与订单可见度等信息为全年业绩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支撑。
需要看到的是,A股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营收增速略有放缓,板块总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仅微增,侧面反映了本轮半导体景气度的结构分化。统计显示,166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合计4392.06亿元,去年同期为4381.01亿元,同比仅增长约11亿元或0.2%。该板块今年营收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7.85%,上年同期为21.8%,同比减少近4个百分点;今年营收增速平均值则同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至34.7%,系寒武纪等个别公司营收增速过高所致。
细分赛道业绩分化
从板块的细分赛道来看,因下游应用需求不同,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半导体行业的“结构性繁荣”特征更为清晰。
AI算力与高端芯片设计是本轮半导体周期复苏中最耀眼的明星。以海光信息(688041.SH)为代表的AI算力芯片公司,受益于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建设的强劲需求。报告期内,海光信息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好的业绩表现,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54.65%,归母净利润达19.61亿元,同比增长28.56%。
存储芯片板块今年迎来历史罕见的供需格局,在AI服务器建设拉动存储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原厂将更多产能调配至DDR5、HBM等高端产线,使得传统存储产品缺货,部分产品呈现出“量价齐飞”的情形。
A股存储芯片上市公司普遍在前三季度实现营收高增。龙头股澜起科技前三季度业绩创上市以来最高,营收、净利分别达40.57亿元、16.32亿元,同比增速均超57%。德明利、江波龙、兆易创新(603986.SH)等存储芯片公司的营收实现不同程度上涨,但净利表现分化显著,德明利和东芯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06.4%、12.15%,在四季度存储价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这些上市公司能否迎来单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地缘政治因素驱动的国产替代逻辑,以及全球产能扩张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板块维持了高景气度。拓荆科技(688072.SH)、中微公司(688012.SH)、华峰测控(688200.SH)等半导体设备龙头的业绩持续释放,其中拓荆科技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85.27%、105.14%。
AI结构性繁荣的另一边,是消费电子品类仍在“等风来”。电脑、手机、平板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乏善可陈,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较为平稳,因此,与消费电子关联度更高的芯片公司业绩增速较为平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