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動真格!一天清退四股,市場優勝劣汰加速原創
港交所動真格!一天清退四股,市場優勝劣汰加速
原創
日期:2025年10月23日 下午7:24作者:遙遠 編輯:Danna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必須做到「有進有出」:優質企業得以留存,劣質企業被清退出場。
這一「優勝劣汰」機製,在今年的港股市場中表現得尤為顯著,反映出監管層淨化市場環境、優化上市公司結構的堅定決心。
四股同日被勒令退市
10月22日,港股市場有四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同步宣佈「出局」,無一為主動退市。
這四家企業分别為諾輝健康(06606.HK)、浦江國際(02060.HK)、上坤地產(06900.HK)和建中建設(00589.HK)。根據公告,港交所將於10月27日上午9時起,正式取消上述公司的上市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雖分屬不同行業,但均具備以下一項或多項特徵:
1、長期停牌
這是最常見的退市原因。四家公司均自2024年3月底起停牌,停牌時間已超500天,且始終未能復牌。它們均未按時發佈業績報告,也未能提出有效的復牌方案,成為被港交所勒令退市的關鍵原因。
2、業務萎縮或運營困難。
以建中建設、上坤地產為例,它們背後反映的是整個行業面臨的週期性或結構性挑戰。
它們自身業務失去「持續造血」能力,無法通過正常經營產生現金流、維持核心業務運轉,無法滿足「擁有足夠業務運作」的持續上市標準,導致被港交所出清退市。
3、財務或合規問題。
其中,曾被譽為「癌症早篩第一股」的諾輝健康,於2023年8月陷入「財務造假」疑雲,其審計機構也對銷售數據真實性提出質疑。目前,諾輝健康已進入清盤程序,公司全體董事權力被暫停,並將於今年11月14日尋求清盤令。
財華社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港股退市公司數量明顯上升。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已有44家企業從港交所退市,高於2023年同期的38家和2022年同期的34家。
在今年前9月退市的44家企業中,有21家企業是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與私有化退市的企業數量相當,自願撤回上市的企業則有2家。
私有化退市的企業,往往是出於自身原因選擇告别港交所,其中流動性不足是最主要因素。
港股市場「優勝劣汰」機製日益凸顯
在港股市場的舞台上,IPO的鑼聲與退市的背影交織,展現出市場的活力與結構變革。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熱度不減,令投資者信心提振。
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港交所處理的上市申請數量(含重新申請企業)達380家,為去年同期兩倍以上。這些企業覆蓋醫療科技、消費服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熱門賽道。
另據Wind統計,今年前9月港股IPO(含創業板)募資總額約1823.97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227.15%,規模超越美股,位居全球IPO募資額榜首。其中,「A+H」企業成為融資主力,寧德時代(03750.HK)和海天味業(02050.HK)募資淨額均超百億港元。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76家企業成功登陸港股。其中多家公司備受市場青睐,IPO認購火爆,認購倍數超5000倍的企業就有五家,其中包括生物醫藥股長風藥業(02652.HK)。
此外,上市首日破發個股數量大幅減少。在76只新股中,僅17只首日出現破發,破發率為22.4%,去年全年這一佔比為34.3%。而首日漲幅驚人的個股不在少數,有11只股票漲幅超一倍,金葉國際集團(08549.HK)更是飙升330%。
今年以來,港股退市企業數量明顯增加,同時IPO企業數量、認購數據及股價表現均十分亮眼。這反映出港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供給側改革」,劣質資產出清提速,資源加速向優質企業集中。這一調整有助於提升港股整體質量,增強市場信心。
這也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香港資本市場將始終向優質、有競爭力的企業敞開大門,但對不符合標準、存在問題的上市公司,其退市流程將愈發堅決和高效。
一個進出有序、健康循環的資本市場,正逐步成形。對尋求穩健回報的長期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積極動向。
(来源:财华社)
下一篇新聞
相關文章
- 8小時前
- 【港股收評】三大指數小幅收漲!紅利股崛起,消費股表現分化
- 8小時前
- 【深度】特斯拉的「冰與火之歌」:財報里的現實與馬斯克口中的未來
- 9小時前
- 【IPO前哨】擎天全稅通:服務跨境企業,淨利大跌仍豪氣分紅
- 9小時前
- BD總額達114億美元!大利好卻難提振股價,信達生物前景如何?
- 10小時前
- 【A股收評】三大指數震蕩上揚,煤炭、鋰電齊上漲!
- 10小時前
- 半年報營利雙降!滔搏股價為何不跌反升?
- 11小時前
- 美債務規模首破38萬億,特朗普卻不忘吹噓關稅收入!
- 14小時前
- 香港力推數字貨幣之際,港交所為何對DAT說「不」?
- 14小時前
- 【大行報告】普徕仕Blerina Uruci:美國政府停擺下,經濟仍具韌性
- 16小時前
- 一圖解碼:禹王生物營養赴港IPO 食品級魚油領域龍頭 上半年業績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