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医护人员卖保险?新华保险再度被罚

2025年10月23日,15时33分29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新华保险再陷合规漩涡。

10月22日,其福州中心支公司因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险等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这张罚单揭开了公司系统性违规的冰山一角。

在2024年交出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超200%的“亮眼”成绩单后,作为五大上市险企之一的新华保险,却在2025年频频因违规问题登上监管罚单。

2024年以来,新华保险已收到至少30张罚单,累计罚没金额超800万元,违规行为遍布全国15个省市,涉及数据造假、返佣促销等多重乱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表面亮眼的业绩背后——2024年净利润激增201%至262亿元,其主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却在五大上市险企中垫底,增长动力严重依赖投资收益。

与此同时,公司深陷人事震荡,原董事长李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暴露出“靠金融吃金融”的腐败问题。从基层违规到高管落马,从业绩虚胖到治理缺失,这家行业巨头正面临合规底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严峻考验。

医护人员卖保险:监管明令禁止的“生意经”

10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的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再次将新华保险推向风口浪尖。新华保险福州中心支公司因两项严重违规行为被罚款20.8万元:一是银保渠道手续费列支存在虚假记载,触碰财务真实性底线;二是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利用医疗场景信任度实施不当营销。

委托医护人员卖保险?新华保险再度被罚

委托医护人员销售健康险,明显违反《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委托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这一规定的逻辑很简单:医护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患者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信任。一旦卷入保险销售利益链条,这种信任关系将被严重扭曲。

从医护人员角度看,保险销售会分散其专业精力,难以专注于服务患者。更严重的是,涉及自身利益后,可能对病患处理难以做到公正客观,甚至可能误导患者,引发医患矛盾。从患者角度看,在医疗场景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医护人员推销的保险产品,往往缺乏理性判断能力,容易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被“诱导”购买。

罚单频现,主业增长乏力,高管落马添阴影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新华保险因财务造假、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收到至少30张罚单,累计罚没金额超800万元,涉及全国15个省市的分支机构。违规行为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数据造假规模化。宁波分公司虚列费用套取资金、伪造代理人学历,被罚69万元;郑州中心支公司编制虚假报表、支付协议外利益,被罚74万元;重庆分公司因团险、银保、个代业务数据全链条造假,被重罚120万元。

二是返佣行为普遍化。哈尔滨、忻州、西宁等地分支机构通过赠送礼品、返现等方式诱导投保,被监管部门定性为"系统性违规"。鸡西、牡丹江、黔东南等多个分支机构都存在给予或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之外利益的行为,这种不正当利益输送虽然表面上给予了投保人额外收益,但实质上影响了投保人的理性判断,诱导其做出不合理的投保决策。

三是管理漏洞制度化。三门峡中心支公司唆使代理人欺骗客户,被罚33.6万元;文山中心支公司未备案保险条款即开展业务,被罚37万元。

表面看,新华保险2024年营收达1325.55亿元;净利润262亿元,同比激增201.1%,但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却暗藏隐忧。从业绩构成看,净利润暴增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大幅提升,2024年新华保险实现总投资收益796.87亿元,较2023年的226.64亿元增长251.60%,总投资收益率为5.8%。然而,作为主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1705亿元,同比增长2.8%,在五大上市险企中增速垫底,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过度依赖投资收益的增长模式,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可持续性存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新华保险在2021年达到营收峰值2223.8亿元后,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趋势。特别是2022年,营收遭遇大幅下降,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51.41%,几乎减半。2024年仍未回到2021年的峰值。

人事层面的震荡也加剧了市场担忧。今年9月,新华保险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经查,李全肆无忌惮“靠金融吃金融”,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获取投资机会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高层腐败与基层违规的“共振”,折射出新华保险内部治理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新华保险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而言,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寿险公司,更应当承担起引领行业规范发展的责任。在面对2025年多张违规罚单的同时,新华保险必须深刻反思:在追求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同时,如何筑牢合规底线,如何将"以客户为中心"从口号变为行动,如何在强监管时代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