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490.74%!“滁州首富”施卫东迎来“白衣骑士”

2025年10月22日,17时50分0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 views 次

文 | 预见能源

10月15日晚,日用玻璃器皿行业龙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6.12元/股的价格向国企新疆兵新建定向发行不超过1.18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7.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

发行完成后,新疆兵新建将持有德力股份23.08%股份,原实控人施卫东在公告中表示放弃全部股份表决权,并承诺18个月内减持至确保新东家的第一大股东地位,这意味着德力股份的实控人将从民企老板切换为新疆国资背景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消息一出,资本市场迅速反应。10月16日德力股份复牌即封死涨停,以9.15元收盘,换手率仅2%。但今日的剧情骤然反转,股价就走出盘中“天地天”,成交金额也飙升至7.72亿元,单日振幅高达22.29%。

然而,股价急剧变化的背后,不禁让人疑问:一家连续亏损、高负债缠身的企业,为何能获得国资真金白银的青睐?

从行业龙头到变卖资产,多年转型全失败

资料显示,德力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玻璃产品研发、制造的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玻璃器皿制造首强企业,全球产能排名第三位。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前身为南通玻璃有限公司,创始人系现年57岁的江苏南通人施卫东。2002年,创始人施卫东将德力股份落户在拥有丰富石英岩矿资源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主攻日用玻璃器皿制造,产品涵盖餐具、厨具等民用领域。

凭借区域资源优势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德力股份连续三年实现业绩增长,公司于2011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一度跻身“中国日用玻璃行业十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龙头企业。

次年,更是业绩大涨,当年净利润为9347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74.88%。随后,在上市头两年业绩不错情况下,2014年,德力股份股价大涨,施卫东也成功以21亿元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成为当时的“滁州首富”。

然而,将公司做上市后的施卫东并不满足于当前业务的发展,不仅扩张主营业务,而且还多次转型,公司业绩也从2015年开始一落千丈。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德力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6269万元、-6131万元、5058万元、-1.279亿元,四年合计亏损了约2.01亿元。

之后,在前几年转型失败后,施卫东并没有放弃。此时,时间来到2020年。彼时日用玻璃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德力股份毛利率持续走低,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传统主业增长陷入瓶颈。为寻找新增长点,施卫东将目光投向了彼时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与高端制造赛道,宣布同时启动光伏盖板特种玻璃与中性硅药用玻璃两大项目,试图通过跨界实现“二次增长”。

刚一进入光伏行业的德力股份确实还尝到了“甜头”,2021年4月,德力股份与组件龙头隆基绿能的10家全资子公司签订了约55.31亿元的协议。然而,几年后,这个55亿元似乎“不翼而飞”,迟迟没有出现在德力股份的报表中。

随后,在接下来几年,光伏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场豪赌最终沦为“吞金陷阱”。

2024年,在德力股份光伏玻璃项目点火投产之际,恰逢行业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暴跌,生产线仅运转数月便在2025年1月全面停产,前期投入沦为沉没成本;药用玻璃项目则在筹建五年后,于2025年7月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紧急叫停,两项跨界均未产生任何营收贡献。

而转型失败的代价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732亿元,同比下滑102.51%,销售净利率跌至-9.67%;2025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532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90.74%,毛利率仅18%,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

负债端更是亮起红灯,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末的52%逐年攀升至2025年6月末的68.55%,逼近70%的风险警戒线,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4年的4978万元同比下滑30.21%,资金链压力持续加剧。

为缓解流动性危机,德力股份2025年7月选择“卖子”求生——以1.35亿元出售净资产1.68亿元的全资子公司凤阳德瑞矿业,不仅预计亏损650万元,还需为子公司1.43亿元担保提供反担保,风险并未真正出清。

此外,此次引入企业时,施卫东更是签下严苛的业绩对赌:承诺2026—2028年日用玻璃业务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000万元,且每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不得为负,这份“兜底协议”恰恰暴露了公司主业的脆弱性。

新东家新疆兵团国资的“接盘逻辑”

本次交易的买方——新疆兵新建,其身份则颇具特殊性。

据悉,这家企业成立于2025年9月26日,距公告发布仅20天,自设立起便未开展实际业务,其核心使命就是完成对德力股份的收购,可以说是为了本次收购专门成立的国企。

穿透股权结构可见,其间接控股股东为新疆兵新建投资,实控人为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丝路金融发展促进中心,据天眼查显示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据财联社及证券日报显示,后者的主管单位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财政局,但主管单位不参与实控人的经营及投资。另外,据内部人士表示两者并无关系,预见能源联系相关人士,但未收到回复。

作为四师金促中心旗下的核心产业投资主体,新疆兵新建投资的业务版图早已划定。聚焦司法与金融服务、外贸综合服务、易货贸易创新及钛合金新材料研发生产,尤其明确提出依托新疆钛矿资源,打造“钛矿—海绵钛—钛材—钛制品”的国家级全产业链基地,瞄准中亚出口市场。这一布局与新疆“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钛镁精深加工”的战略高度契合,第四师正是兵团规划的硅基与钛基产业核心承载区。

对此,有媒体猜测,可能这次收购德力股份,新疆兵新建可能是看中了德力股份这个“壳”,用德力股份这个上市公司的身份,将自身义务合并过去,从而更好开展业务。

但预见能源认为,新疆兵新建或许看上的不只是壳。

据悉,在海外渠道上,德力股份的巴基斯坦生产基地已实现盈利,2024年销售收入达1.6亿元,埃及基地也在规划中,形成了辐射南亚、非洲的产能网络。这与兵新建投资的“中亚出口”“一带一路”贸易业务形成天然互补,国资可借助上市公司现有海外产能与渠道,快速落地钛制品等高端材料的出口布局。

在产业链配套上,兵新建投资打造的钛基材料产业链,下游亟需精密玻璃器皿作为包装载体。德力股份虽未实现高端突破,但在玻璃成型、工艺研发上积累的基础能力,有望成为钛制品产业链的配套环节,形成“钛材生产+玻璃包装”的协同生态。

在政策与成本层面,6.12元/股的发行价不仅低于近期股价波动区间,更契合新疆兵新建“低成本整合优质产能”的诉求。7.2亿元募资全部用于降负债,既能直接将资产负债率从68.55%拉低约15个百分点,又能响应兵团“产业引导资本、资本反哺产业”的政策导向,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德力股份的境遇并非个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中,不少中小民企因盲目跨界、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近年来光伏行业情况最为严重,而地方国资则成为产业整合的重要力量,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民企出清+国资接盘”的产业重构逻辑。

如此前江苏盐城国资增资上市失败后的润阳股份,衢州国资接收“光伏黑马”一道新能(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从“三峡”到“衢州国资”,成立仅7年的光伏黑马一道新能将易主》、厦门国资也曾入主无锡尚德等等。)

但即使是具有国资背景企业接手,这场联姻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德力股份而言,68.55%的高负债能否靠7.2亿资金彻底盘活?钛基材料与玻璃主业的协同是“真契合”还是“硬拉扯”?施卫东的三年业绩承诺能否兑现?对于新疆兵新建来说,如何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动能,避免陷入“输血不止”的泥潭,考验着企业的操盘能力。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