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数据缺失,通胀风险抬头,美联储的下一步是豪赌还是妙计?

2025年10月21日,18时30分47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来源:金十数据

受美国政府关门影响,关键数据发布被暂停,令美联储对经济的判断蒙上阴影。在这一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决策者对应优先关注哪些风险仍存分歧,美联储将于下周召开政策会议。

自10月1日联邦政府关门以来,官方就业数据一直未发布,但现有信息显示,就业增长仍然疲弱。美联储依靠自身经费持续开展的经济实地调研显示,消费者支出可能出现裂痕,近期企业信心调查也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警告未来将上调价格,而通胀仍高于美联储2%目标。随着企业投资规模逐步明朗,整体经济增速预估被上调;经济学家还开始指出,随着包括将小费和加班收入排除在应税所得之外等新税法推动家庭退税增加,明年经济可能迎来一波提振。

美联储官员聚焦就业市场

金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28-29日的政策会议上将基准利率降息25个基点至3.75%-4.00%区间。

但正如野村发达市场首席经济学家David Seif所言,官员和经济学家“简直是在盲飞”。他表示:“当下最大的问号是劳动力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在我们看到劳工统计局的月度就业报告之前,我们无法知道。”

该报告因关门被推迟,这意味着自9月上旬以来,美联储官员就未获得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完整数据。

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美联储官员近期发言均聚焦劳动力市场。6月至8月期间,就业增速降至月均仅29000个岗位,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新的风险也在出现,其中包括两家银行披露贷款损失、引发股市震荡,以及重燃的贸易紧张,这些都可能打乱美联储官员原本寄望正在形成的新全球贸易规则的清晰度。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要求部分员工返岗之后,美国劳工部统计机构将于10月24日发布9月CPI数据,以便提供上月通胀数据用于确定年度社保生活成本调整。经济学家预计,该指数9月同比上涨3.1%,较前月有所加快,这一数字可能让部分决策者对继续降息的审慎态度保持不变。

作为美联储设定通胀目标所依据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已从4月的近期低点2.3%升至8月的2.7%。美联储官员预计该指数年末将达到3.0%,随后在2026年回落。

一些决策者认为,这意味着当家庭和企业逐渐习惯价格以快于2%目标的速度上涨(过去四年半一直如此)时,可能埋下更糟糕通胀问题的风险。

作为今年的FOMC票委,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表示,他认为当前政策利率“处在合适的位置”,仍足够高,能对通胀保持向下压力。

这种压力究竟有多大,仍存在争议;随着政府数据流被压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

追踪通胀愈发艰难

美联储官员对经济持有广泛分歧——从施密德对通胀的担忧,到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认为利率过高、通胀即将回落——但他们都依赖最新的政府数据来验证或修正各自的判断。

尽管美联储官员可通过劳工部之外的渠道监测就业,例如各州层面的失业救济申领或各类私人薪资报告,但在追踪通胀方面可替代的数据要少得多。

有关产出以及企业和家庭态度的私人报告仍在发布,但若关门持续,通常会在本月晚些时候更新的政府月度消费与支出数据,以及全面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报告,将无法获得。

即便是替代方案,例如银行报告的大规模信用卡交易数据库,更多也只是对政府数据的补充,而非良好的替代品,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上周表示。

他在里士满商业经济协会表示,这些数据“确实很好、也有用。但它们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准”。他还说:“有没有人没有信用卡?有的——那就是最没钱的25%人群。”

正是这些政府报告中的细节塑造了决策者的看法。

例如,如果就业增长放缓是因为经济疲弱,含义是一种;但如果是由于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劳动力短缺,则含义完全不同。

劳工部的月度就业报告包含对外籍与本土出生劳动者人数的估计,而这些数据在私人劳动力市场报告中并不可得。各类通胀报告也包含对美联储至关重要的大量信息;只要关门继续,下一次CPI发布之后,这些报告也将随之暂停。

“这是一个格外棘手的时刻,”美联储理事沃勒上周表示。私人数据指向招聘仍然疲弱,但经济增长可能在加速。

总体来看,企业投资在扩张,但除向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涌入外,其他部分较为乏力。尽管股市走高、企业融资相对便宜,房贷利率仍然较高。较富裕的家庭在继续消费,而其他家庭则通过货比三家来对冲更高的价格。

沃勒这位明年有望接替鲍威尔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经济呈现诸多“二元分化”,这让读懂经济变得艰难。他主张“谨慎”地继续降息,包括在本月晚些时候再下调借贷成本25个基点,但也指出,后续是否继续降息取决于通胀的演变以及就业增长是否进一步走弱。

“目前我们还能应付过去,”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上周表示。“但(关门)持续时间越长,我就越没有把握我们是否在正确解读经济。”

责任编辑:何俊熹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