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

2025年10月20日,17时33分53秒 国内动态 阅读 2 views 次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经济增长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的5.2%回落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5.4%回落0.6个百分点。

三季度GDP增速的放缓,与消费、投资、房地产市场等数据的走弱都有关系。从需求端看。1月—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较1月-6月(5.0%)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8月(3.4%)回落0.4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1月—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较1月-6月(2.8%)大幅回落3.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制造业投资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

生产端较为稳定。1月—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1月-6月(6.4%)回落0.2个百分点。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较8月(5.2%)增长1.3个百分点。

就业民生方面,1月—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1月-6月(5.2%)持平。其中9月单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1月—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同比名义增长5.1%,比1月-6月(5.3%)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三季度GDP增速回落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际看,三季度以来,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贸增长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存在阵痛,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有待化解,部分行业增势减缓客观上影响经济增速回落。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问题,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等多位专家认为,三季度GDP增速放缓以及消费、投资等数据的走弱,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内需不足依旧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与三季度各项政策处于暂缓期,宏观政策较为克制有很大关系。

赵建向《财经》记者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呈L型特征是各年经济趋势的常见特点,一季度政策集中发力实现经济开门红,二季度则集中落地实物工作量以及项目开工,三季度政策通常处于放缓期,四季度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接下来,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上升,以完成全年收官战。”

消费投资双面承压,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

三季度,消费与投资双双走弱。1月—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较1月-6月(5.0%)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8月(3.4%)回落0.4个百分点。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和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章俊分析,三季度消费的放缓一方面与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减弱、耐用消费品置换需求持续释放后面临消退有很大关系。据悉,三季度以旧换新政策在资金约束下边际退坡,部分地方暂停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对汽车报废、家电购新等补贴采取限额限量举措,相关品类消费增速趋于放缓。另一方面,汽车等去年下半年受到政策提振的品类今年面临较高基数,社零向上改善的动力受到制约。

长期来看,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以及居民信心依旧是抑制消费的核心原因。接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居民收入是提振消费的核心手段。

天风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四季度“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将继续减弱,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信心有待修复形成一定制约,同时,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效应,预计四季度社零同比增速约为3.8%。

1月—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较1月-6月(2.8%)大幅回落3.3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首次转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苏剑表示,从拉升因素看,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两重”投资建设,利多投资。从压低因素看,“反内卷”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企业持金观望寻觅投资方向,阶段性抑制投资增速的上行。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领域看,三大投资均有所走弱。地方化债约束传统基建的项目储备和资金情况,1月—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较1月-6月(4.6%)回落3.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49.3%,仍低于荣枯线,且弱于疫前同期平均水平。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和房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以下,显示投资相关建筑活动短期增长乏力。

从资金来源看,9月用于项目投资的新增专项债发行1781亿元,环比上月减少956亿元,对基建投资撬动减弱。

制造业投资也有所放缓,1月—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4.0%,较1月-6月(7.5%)回落3.5个百分点。中金研究院分析,关税不确定性影响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资金支持边际有所退坡,等待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接力,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或有所放缓。

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探,1月—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较1月-6月(-11.2%)回落2.7个百分点。北大汇丰智库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延续“保交楼优先于新开工”的特征,开发商仍以去库存和改善现金流为主,新增投资意愿低迷。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1月—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485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52165万平方米,下降9.7%。房屋新开工面积45399万平方米,下降1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3273万平方米,下降18.3%。房屋竣工面积31129万平方米,下降15.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2228万平方米,下降17.1%。

1月—9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3040亿元,下降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6%。

此外,民间投资也持续低迷。1月—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

较1月-6月(-0.6%)回落2.5个百分点,反映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问题依旧突出。

四季度有哪些政策空间可发力?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也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展望四季度经济走势,财信研究院认为,内需不足仍是四季度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预计四季度GDP增长4.4%左右,全年GDP增长约4.9%。

中国银行研究院9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5年第4季度)》表示,四季度外部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下中国出口将有所放缓;政策效果减弱叠加内生动力不足,消费增速将小幅放缓;房地产拖累继续加深。预计四季度GDP增长4.5%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大概率能实现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5年第4季度)》报告建议,接下来的宏观政策要更加重视正向激励、改善和稳定预期的作用,更加重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牵引作用,更加重视宏观政策边际效果变化,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效果,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时推出更大力度的增量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消费政策要完善存量政策、推出增量政策;积极探索多维度合作,不断扩大多元化经贸网络;加快破除结构性梗阻,推动工业生产新动能充分涌现。

北大汇丰智库建议,四季度要加快推出一批增量政策稳楼市,减轻房地产市场低迷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负面作用;继续推动央行降息,为企业减负;加大力度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着力筑牢外贸稳定底盘,为企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方面,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四季度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工作重点将集中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使用上,将提前下达更大规模的明年国债与地方债发行额度,追加“两重”“两新”、基建、科创等领域的财政支持资金,以及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实施。

财信研究院则认为,高基数挑战和经济短期下行风险增加,四季度政策“适时加力”的可能不能排除,但年内调整预算、增发国债的概率不高,预计将更多依赖准财政工具和存量债券资金的使用。方向上要继续加大投资于人力度,并加快土储和基建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

货币政策方面,连平预计,在美联储重启降息的背景下,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加大调控强度,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养老与服务消费再贷款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具针对性地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

财信研究院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维持宽松基调和流动性充裕状况不变,但面对银行息差压力、居民存款收益下降、政策效果不佳等制约,加之经济循环改善、物价回升,四季度降息概率较小,更多依赖结构性工具发力。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