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的飞猪,起飞了

2025年10月20日,16时42分4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5 views 次

文 | 商业数据派,作者 | 郭梦仪

在高手林立的阿里集团之中,飞猪迎来了少有的高光时刻。

继淘宝闪购在即时零售业“爆单”,沉寂多年的飞猪在国庆“黑马”式的爆发,又搅浑了OTA市场。

10月15日,飞猪双11全球旅行节预售开启45分钟,下定金的活动商品件数已超过去年首日。万豪、希尔顿、凯悦、万达酒店及度假村、洲际、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开元森泊、长隆旅游度假区、日本环球影城、皇家加勒比游轮等品牌销量领先。

今年国庆,飞猪也终于是“飞”了起来。

官方数据显示,平台履约GMV较去年增长48%,服务人次较去年增长30%。其中住宿业务的增长尤为强劲,间夜量同比增长78%,超100个酒店品牌店铺间夜量至少翻了1倍。

光看这个数据可能没有实感,要加一组对比数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同比增长15.4%。

按增速比较,飞猪用户规模增速接近整体市场2倍,交易规模增速则是整体市场的3倍多。

一线商家的感受更为直接。多个做旅游的商家向商业数据派表示,今年黄金周,飞猪的订单的占比更高了。

一个在日本做包车旅行的商家向商业数据派表示,自己的订单中有一半的订单来自于飞猪,而往年国庆的订单主要靠小红书。

接下来,则是双11。作为加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后的第一个双11,飞猪在面向用户和商家的投入量级创下历届之最,同比去年大增60%。

不排除飞猪体量小增速快这一客观原因,但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飞猪从携程、同程等众多高手中咬下一块市场来,和进入电商事业群不无关系。

自飞猪并入电商事业部已经有100多天,从小透明到现在“到店-到家-出行”环节中的关键点,飞猪在蒋凡期望的"大消费平台"之下背水一战:在双11+8亿淘宝流量+资源整合之下能否让飞猪逆袭携程、阻击抖音?

01 飞猪怎么“爆单”了?

“这次国庆有一半的单子都是飞猪的。”

重庆精品民宿经营者波波(化名)的国庆体验堪称“流量奇迹”,他告诉商业数据派,这个8天假期,他的民宿始终保持100%入住率,更让他意外的是订单来源的结构性变化。

“以往订单散落在携程、同程等多个平台,今年超过5成的订单都来自飞猪。”

多家旅行社、酒店向商业数据派表示,和携程、美团、同程相比,飞猪占比一直是偏低的,不少商家不太关注飞猪的促销活动,黄金周还是将资源倾向在携程、同程、美团这些平台上。

但今年波波发现,飞猪捕捉到“谢霆锋重庆演唱会+4D魔幻城市+川渝美食打卡”的三重消费热点,通过节前大促活动引流,这种场景化运营让波波同行们的平均客流较去年增长近70%。

连锁酒店集团的增长则更具规模效应。

数据显示,有近20家酒店集团与飞猪深度合作,为88VIP定制专属优惠,使会员无需比较,既可放心预订。截至10月8日,这些酒店来自88VIP用户的间夜量同比去年全部翻倍,最高增长可达9倍。

作为飞猪积分闪促活动的核心参与者,万豪国际在国庆期间收获显著增量。此前618大促中,万豪通过飞猪积分闪促实现预订间夜量同比劲增121%,平均每家门店获得近100个间夜增量,这一势头在国庆期间持续发酵。

飞猪最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酒店间夜量同比增加78%,超100个酒店品牌店铺间夜量翻倍,其中万豪、希尔顿等头部品牌的88VIP专属订单增速尤为迅猛。

专注高端市场的“行走世界”旅行社同样受益于飞猪的增长。

行走世界的王传(化名)在携程、飞猪等多个平台上都有生意,之前主要依靠携程、同程这些平台,飞猪表现比较差。但今年,虽然体量依旧不大,但飞猪平台上的订单量增长最快。

王传表示,飞猪上欧洲深度游、非遗主题游等产品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客群结构变化尤为突出:“88VIP用户占比从22%升至45%,这类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低,我们客单价提升28%后,转化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这与飞猪整体数据一致:国庆期间88VIP用户人均旅游消费较普通用户高出60%,为酒店带来的间夜量增长达120%。

而这些细碎的故事构成了今年黄金周最真实的出行图景,也映照出平台格局正在重新洗牌的起点。

02 飞猪的“百日改革”

飞猪的增量突破,本质是蒋凡主导的“流量精准匹配+供应链价值重构”战略的结果。

飞猪此前的发展可谓是不温不火,是“成也阿里败也阿里”。

一开始的飞猪,更像是淘宝的附属品,产品逻辑是电商模式。虽然它能承接淘宝流量,但在飞猪本身有旅游性质的产品定位思考上比较弱。按照电商逻辑,只要两边做起来,并撮合成功,海量的单子就来了。

但飞猪忽略了,旅游大部分业务不匹配平台模式,大流量和商家多的撮合效应不明显。

做了15年OTA运营的王雪向商业数据派表示,OTA的核心业务,酒店门票机票跟团租车等,很多时候只满足一边,甚至一边都不满足。

比如,用户在某个目的地选择酒店,一个地理位置的酒店商家是有限的;门票是有限选择,机票也是有限选择。符合撮合效应的只有跟团游,但跟团游的产品同质化,商家一多,用户很难做快速决策。

此外,飞猪虽然有阿里的巨大流量扶持,但大部分是站外去中心化的,因此,飞猪有留存和复购问题。用户从阿里系引入到飞猪里来,大部分是因为促销活动。而促销活动本质就是低价。这就导致当平台低价了,就流量多、转化率高,没有低价,转化就会变差。

对比携程,其最大的优势是产品和供应链,体现在供应商合作规模、产品成本、种类丰富度等方面。规模化标品优势包括体量与价格优势,以及整体构成的链条化且差异化的供给能力,本身就可作为OTA的流量入口之一,对高净值用户有吸引力。

而美团则是通过大众点评和外卖,自然覆盖了旅行的部分品类,再通过协同效应,直捣携程核心业务:机票和酒店,覆盖携程覆盖不到的人群。

总的来看,OTA平台更多的是加深合作深度、提高供给的质量。飞猪此前并未重视,还是依据电商的老思维,打流量做产品。一旦脱离了活动,很难加深合作深度。

而这是飞猪“要增量”的关键。

从2023年起,飞猪开始向在线旅游平台(OTP)模式转型,强调平台化运营,试图通过整合酒店、景区等旅游资源提升服务效率。

而蒋凡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飞猪的策略

今年6月,飞猪与饿了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这一组织架构调整为战略落地提供保障。蒋凡并未简单将淘宝流量直接导入飞猪,而是通过场景化运营实现需求匹配。

先是飞猪AI“问一问”功能升级,优化了机票、酒店查询的精准度,覆盖机型、舱位等细节信息,增强了智能化服务能力。

之后,针对不同客群设计产品矩阵,飞猪的国庆大促中既有3折起的基础款产品吸引价格敏感用户,也有“2大1小亲子套餐”“弹性退改商务包”等定制产品。这种策略使平台既保持流量规模,又实现客单价提升。

根据晚点PostLite表述,蒋凡要求产品给用户的体验要保持流畅,“打开这个tab(标签),不能给用户跳转和拼凑的感觉”。早在一级入口上线前,飞猪的产品、技术团队已参与到一系列和淘宝相关的售前售后产品改造项目中。比如,用户下单后,在淘宝“我的订单”页面,可发现订单被分类为“购物”、“闪购”和“飞猪”三类,供分场景查询。

他认为,“做旅游从飞猪自己的事情,变成了阿里大消费平台要经营的一个场景”。

除了用户和运营的变化,飞猪在供应链上打的基础也开始发力。

通过“官方直营+会员互通”的模式逐渐展开,飞猪覆盖了超过35个主流的国际和国内酒店集团,进而使飞猪能够在规模不占优的前提下,获得一部分优质的中高端酒店的长期合作。

国庆期间,饿了么本地配送网络为飞猪门票、接驳车等产品提供履约支持,而飞猪旅行场景带动淘宝实物消费增长——国庆期间,双方通过供应链协同,显著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履约效率。飞猪数据显示,假期旅游服务履约GMV较去年增长48%,服务人次增长30%,领涨旅游市场。

03 阿里大消费的“救命拼图”

蒋凡主导的“百日改革”,本质是将飞猪从独立运营的OTA平台,改造为阿里大消费生态的关键枢纽。其核心逻辑并非简单的流量迁移,而是通过入口升级、会员互通、场景协同实现需求精准匹配,再以供应链升级与组织重构承接流量价值。

长期以来,阿里大消费布局存在“实物强、服务弱”的失衡,其实至今,飞猪依旧没有摆脱阿里的“电商思维”,只是所有改善。

当电商赚得盆满钵满时,未必会让阿里看到飞猪。但今年,阿里在生活服务的布局,也让集团看到了飞猪的价值。

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通过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与飞猪合并进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邮件提到,这两个业务仍保持公司化管理,同时“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这一系列变化被视为“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这个玩法和美团的酒旅逻辑一样,通过生活服务覆盖旅游的部分环节,而后协同布局机票和酒店业务,直捣黄龙。

而飞猪一旦崛起,阿里的大消费平台的关键拼图也能补上,实现“实物购物-旅行预订-本地消费”的全链路覆盖。

对于阿里的核心业务电商来说来说,飞猪带来的不仅是旅游供应链,更是一个高价值的“旅行”消费场景。

旅行前、中、后的全过程,几乎覆盖了“衣、食、住、行、娱”所有消费需求。假期准备旅行的人,可以在淘宝上买衣服、买零食、订酒店、买景点门票;旅行归来,也可以在淘宝上分享照片、冲印相册、购买特产。

飞猪的旅游场景补充,将用户的长周期、高价值旅游消费,牢牢地锁定在淘宝生态内,形成了新的增长动力。

公布战报后,有分析称飞猪像趁着长假旺季来了场闪电战,搞得其他对手有点儿措手不及。

只能说,一切其实早已种好。

短的从百日前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开始,长的甚至从3年前飞猪启动变革、向重服务重履约的模式转变开始。

从那时起,飞猪就开始供给侧看齐携程、美团迅速补充,服务侧扩充团队和能力,产品和营销上也在尝试新路子。所有的加法,最终在这次阿里赋予的乘法后,得到了倍数级放大。

对于阿里集团而言,飞猪的突破具有战略意义,它填补了服务消费的短板,激活了存量用户价值,更构建了对抗行业竞争与跨界冲击的壁垒。

随着“实物+服务+场景”的超域平台成型,飞猪作为连接远方旅行与本地生活的节点,其增长潜力仍将持续释放。而这场转型的深层启示在于,生态协同的核心不是流量的简单叠加,而是需求与供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匹配。

可以预见,这种价值在双11期间可能进一步放大。毕竟,双11是阿里的主场,旅游双11则是飞猪的主场。

商业数据派了解到,目前不少旅游商家已对飞猪双11摩拳擦掌,甚至已投入到双11的货品开售准备中。据飞猪官方账号,2025年双11“神券”已于10月4日晚正式开抢。

接下来的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有戏看了。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