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企只按季度计划,中国却着眼二十年规划,今天看到的就是这种战略的成果”

2025年10月20日,12时28分06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方依国际惯例出台稀土管制,令一众美西方国家猝不及防,也让一些欧洲企业开始自省——相比中国,我们到底差哪了?

《慕尼黑信使报》在10月19日发表的报道中称,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地位,将给全球工业领域造成深远影响。欧洲最大原材料贸易商之一的Tradium 总经理马蒂亚斯·吕特感叹,“中国人是出色的战略家,着眼长远。欧洲企业往往按季度制定计划,中国则制定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规划。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正是这种战略的结果”。

这篇文章称,稀土对于智能手机、风力涡轮机或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言不可或缺。中国控制着全球约69%的稀土开采市场。在稀土加工领域,依赖度则更高:几乎所有稀土加工产品都来自中国,占比约99%。

中方10月再次收紧出口限制。如此一来,外国企业若要出口哪怕仅含极少量中国稀土的商品,都必须获得许可证。

文章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成为德国经济的痛点。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对德国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企业的稀土进口难以保障,同时价格迅速上涨。

“欧企只按季度计划,中国却着眼二十年规划,今天看到的就是这种战略的成果”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各类稀土材料、稀土金属和稀土氧化物等。 视觉中国

“以往的原材料贸易,已经不复存在。” 吕特透露,以往企业还能与中国生产商协商价格,如今却要先考虑能否拿到货。

他指出,价格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产品涨幅高达200%。此外,企业为获取许可证还需披露大量信息。“稀土的供应受到严重限制,部分工业客户的供货稳定性令人担忧。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德国的生产线迟早会停摆。”

“中方是想借此表明,谁才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他坦言,“中国人是出色的战略家,着眼长远。欧洲企业往往按季度制定计划,中国则制定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规划。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正是这种战略的结果。”

“寻找替代供应商或建立自主供应链的机会,已经错过了。”他无奈道。

稀土其实并不稀有,但市场仍被中国掌控。全球共有约470处稀土矿藏,其中近200处位于中国以外地区。然而,西方依然高度依赖中国,因为中国拥有最大的储量与产量。 

根据德国原材料署(DERA)最新研究:低廉的全球市场价格、基础设施和投资不足、技术与专业知识缺乏,使得新的稀土矿难以开发。像镧、钕、镝和铽等稀土元素,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它们其实并不像名称所暗示的那样稀少,但全球市场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目前所有开采或加工稀土的企业都在报告经济困难,即使是在中国的企业也不例外。”DERA 报告的联合作者哈拉尔德·埃尔斯纳( Harald Elsner)说,预计未来,电动车和风力发电所需的永磁体将带动稀土需求上升,但市场上至今几乎未出现明显迹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以外的项目极难推进的原因之一。

反思自身的不仅是欧洲企业家。早在今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其实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后,美国就意识到了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

可15年来,美国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上进展缓慢,加之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因环境法规等问题发展受限,企业也因成本和市场等因素不愿投资稀土产业,导致美国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等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

眼下,面对中方稀土管制,手足无措的美西方国家正沆瀣一气。多位西方官员早前放风,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们将考虑采取联合应对措施,以应对中国影响全球稀土供应链之举。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进一步放话,美国将与所谓全球“民主国家”合作,因为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供应链和生产流程“鞭长莫及”。

中方此前多次就稀土管制措施作出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表示,中方的主管部门已经就稀土的出口管制政策阐明了立场,中国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我们愿同各国加强出口管制的对话交流,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用户登录